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哥伦比亚大学提前录取考生肖愚的奋斗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2日 10:32   新东方国际高中

  肖愚 :“不求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提前录取学员的自述

  肖愚,北京八中实验班高三学生,本月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前录取,其中托福成绩108分,SAT1 2010分,SAT2 2340分。肖愚是个自信爽朗的男孩,从他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申请名校成功的背后是刻苦的学习和坚强的毅力。

  从在北京新东方学校学习到留学申请,一路走来,北京新东方见证了肖愚的成长,历经磨练才能见到彩虹,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他的人生也注定发生了质的飞跃。

  前言

  文章片言碎语,有些思维跳跃,但全是自己的一些真实经历与切身感受。只求与大家真诚交流,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定要在开头强调的是,文中每一个“我”字的背后都是我亲爱的父母、老师、朋友,陪同我一起共同努力的结果。

  简介

  本人现读高三,理科,没有国际交换生经历,高中在实验班,12月份荣幸被哥伦比亚工程院ED录取。一年前的12月,我还没有准备赴美读书的意向。学校里也仅有几人走留学之路。后来接触到一些“牛人”经历之后想,为什么自己不能也为此冲刺呢?从07年一月起,我毅然决心投身其中,此后在将近一年过关斩将,在本科赴美求学的路上逐步探索,到现在也只算是开了个头。

  实际地说,我起步很晚、底子一般、经历相对平庸。但我通过不懈努力,利用很多办法激发潜能,以至于最后达到自己都惊讶的成果。我对于这个结果是满意的。

  2007年对我来说充满挑战和辛苦,但无比充实饱满。回首,我不禁自问这些是否真实,我所领悟到的还需慢慢思考。其实,今年取得的这些成绩只是我精神成长的副产品。

  考试

  备考是硬功夫,我饱偿其艰苦。十月份SAT2180,无奈苦练了CR小半年之后竟然还是和五月的成绩一样。但我一个人苦练写作文,最终SAT作文12分,托福作文29分。108的托福成绩在某种层面上不具备名校竞争力。SAT2的数2和物理不难,但单是在我所知道的几个竞争者中,我的分数是偏下的。

  除以上最基本的成绩之外,还有些经历想写。三次赴香港考试过程都很顺利,一定程度上是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的考验,相关准备也要做细致。寒假学习SAT,暑假才学的托福。托福第一次考试磕磕绊绊,被网络折磨了5个小时后考到听力时彻底断线。当时是8月底,因为干扰了后面的工作,差点万念俱灰。经过努力协调才得以9月初重考。另外,今年的托福和SAT考试的报名也是足够写一大篇文字的。“坚持住,不慌乱”是应对这些问题的关键。

  文书

  考试是大工程,我很实在地发奋了一番,10月份之前基本用于备考了。文书写作我今年年初就有了构想,断断续续写了一些。到7、8月的北京新东方总部Workshop开始时,我文书还没有成形,其余项目也基本是空白。一直推到10月SAT后,我才开始认真投入到各类文书写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前几个月以各种途径得到了写essay的指导书籍,耐心阅读并针对性地进行思考,了解了创作的理念所在。其次在阅读大量优秀essay后,对创新性和语言运用上也获得了更深得认识。

  我一直注意收集灵感,长久以来都把闪现的想法记述在本子上,这个过程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做到。因为是叙写经历,真切的体会提供我无数灵感。到了最后开工的时候,创作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确定内容主线只是开始,接下来是“熬神费力”的具体成文过程。Essay内容是我在农田里做科研时的思考,是一篇有故事的散文,这样可以做到在以叙事吸引评审的同时充分表达思想。我的本子里记录了各种零碎文段,全是充满灵感的迸发,最后导致篇幅巨大,主题多而完全失去了突出的“高光”,而且风格还难以统一。随后删节出许多不同侧重的版本,再进一步挑选,一稿一稿的衍生出新版本。要说明的是,这个过程虽然有点令人反感,但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伴随的是思想的深化、语言风格的成形。词句的精心设计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哥伦比亚还有几个很短的问题,我也是再三斟酌,反复修改后做答的。成品出炉后,如释重负。

  可是,这还远没有结束。脱离了写作第一阶段的状态,休息两天换换脑子再看,我不禁毛骨悚然。段落不合理安排、表意不明确的句子和古怪的用词立即把我拉回到惨不忍睹的essay上。又是一轮浸泡式的修改,变动不小。更可怕的是在10月底我仔细查了几个用的很自信的词,又发现运用不当,而这种问题竟然不是一两个。我最后干脆抱住字典,把文章使用的大大小小每个单词、搭配全部查清。可我还是担心,毕竟essay是关系重大的,又在递交前校对无数次。Essay写作的经历实在一言难尽,只强调两点体会。

  首先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加上极大耐性。经历了连续的写作,大脑痛苦不堪,有时候真是到了不愿再看一眼“那摊东西”。但既然走到了这一境地,我估计就离成功不远了。那么何不再做得更加细致完美一点?强奈住性子使自己冷静地继续完善材料吧。

  其次,英文写作无比重要,就不赘述道理了。申请中写作运用的极为频繁。面对字数的限制,要有效地展现自我,这一点我自认为做得不好。反正一定要重视英文写作的积累。

  北京新东方Workshop

  通过workshop我的确长了不少见识,最重要一点便是“简历制作”。我先前没有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如学生会、社团、模联那些比较大众类的。面对同学丰富的活动经历,我不禁惭愧。我整个经历中也少有leadership之类的东西。

  于是我设法在暑假联系了一个系列慈善活动,和几个同学合伙办成功了。这件事是完全由一个想法出发,在探索中不断寻求资源,勇敢地攻克难关,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后不但极大地丰富了简历,在面试中也发挥了预料之外的作用。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起步晚也可以逐步丰富自己。关键是敢想并去实践。只有走出了第一步才能看清下一步的落脚点。哪怕组织活动遇到了重重困难,也要想到可能的办法解决。

  我长期的科研背景在申请工程院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帮我脱颖而出。我进入高中后参加过很多科研实践活动,自己也有个研究课题。将近两年的学习经历使我获得了很多机会,大大丰富了阅历。最后不但得到了来自中科院的推荐,而且essay和部分short answer也来自这些经历。可以说,科研是我最突出的部分,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体现。毕竟相比其它活动,它会以研究论文和essay的形式实在而直接地出现于评审面前。而真正涉及的同龄人也较少,相比其它活动容易做到“出众”的效果。申请中往往有科研活动的部分,并且可以递交第四封来自导师推荐信,可见大学对科研经历的重视程度。而这一切全都起步于高一,我完全想不到后来对申请美国本科竟然至关重要。

  选校

  我一直都在犹豫之中,并没有特别偏好。随着自己各方面的提升,目标也一再改变,从前一百名到前十,最终确定了哥伦比亚。其实了解学校也是重要一环,只是我没太用心。似乎有点糊涂地递交了申请,真正的开始了解学校是在得到面试通知后。

  面试

  11月初得到哥伦比亚大学的面试通知,于是开始大规模侦察学校网站。英语口语荒置,力不从心,又得预热嘴皮子,收集了常见问题,但是准备得不好。面试中回答有关为什么选择哥伦比亚之类一系列的问题时,我感觉回答很糟糕。此外,对面试校友的侦察也很重要,我事先再网上搜索了一些他的情况,并做了准备。几天后我把自己收拾整齐后早早坐到星巴克,他也到得很早,结果我们提前半小时就开始面试了。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参加面试,但是因为我性格比较外向,紧张感迅速消失,拉住50多岁的校友一顿“扯”。面试约定半小时,最后变成一小时。在几个标准问题后基本就是他和我就着我的经历谈天说地了,从杂交水稻说到黑格尔。我们还讨论了对社会发展、中美教育和对globalization的看法。这种放松的交谈大概是来源于我从小喜欢看课外书,长期阅读一些期刊,当然我的好运气也很重要。

  结束之前我问他的两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使他进入了对求学往事的回忆,随后很主动地说了一些他所知道的学校和招生情况。由此我们又非常开心地聊了二十分钟,因为到了午饭时间才打住。他夸奖了我一番后说一定要在得到通知后立即告诉他。可以确定的是,我的面试中虽然有答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对录取是有积极影响的。

  感悟

  写这篇文字时,我不免有些感慨。其实大多感悟都在上面的文字中,但是这里只想说一下最后的反思。记得一月份刚刚入门,一切从无到有的积累过程使我痛苦不堪。面对各种影响,我一时有点慌乱。逐步入门后,才稳定了心态。之后是天天挑灯夜战,埋头于书本,长期不辍。其中我的复习备考也走了大量弯路,当时痛悔不已。在最后的申请阶段里,我终日抱着笔记本电脑写文章……我是一步步探索出来的,其中不免有精神十分痛苦的时候。但每次都是振作精神,苦撑着那残留的希望。

  我的确做到了一些不曾设想过的事情。但是,我真正受益的是在做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面对挑战的心态。“多些梦想,多些希望,多些坚持”。多少次自己处于崩溃的边缘,正是这些心态帮自己强挺过来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回想起来,我心中自然充满快慰。

  记得我十一月间和一位朋友说:“无论最终我考取了哪里,我都认为自己从一年前的新手上路,在摸爬滚打中经历了许许多多,走到现在也值得为自己骄傲。”

  结语

  这一年里我得到了来自无数好心人的帮助,包括我的亲属和他们的同事、中科院的教授和导师、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共同奋战的好朋友们,我再次衷心地向他们致谢!

  还有一句话:“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是为蛇足。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