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托福对考生听力能力的考察,正在向"理解"的方向转移,即重点测试考生对听力文字的理解程度和对文字整体的把握能力,而具体的句型、场景和习惯用语等则融合到整体理解能力的测试中进行,而不再是单独测试的重点。
从考查的重点来看,除对要点和细节事实的把握外,对语用理解的考查非常重要。语用理解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话语的交际功能的理解,确认其交际目标(如,解释、同意等)。
二是,对发言人立场和态度的理解,把握说者所表达的肯定程度及其意见倾向。
三是考查考生是否能有效整合信息。通过对篇章结构特征的把握理解说者思想观点间的联系和关系。通过确认语言标记,进而确认说话者是在作介绍还是在作结论、是有意改变话题还是不自觉离题。
新托福的听力材料分两种:对话和演讲。都是以北美大学中实际使用的语言为基础的。由于采用了实际大学语境中的真实语料,听力材料会带有一些口语的特征。从听力语料上来说,都是大段的对话或者演讲,考生只有充分理解全文,并把握住重要的细节才能正确回答后面的问题。
· 听力材料的内容反应了北美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听力材料的题材会涵盖北美大学的各个学科,考试中涉及到的各学科知识都是常识性的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类似的素材的增加确实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1. 听力材料的语速是140~220单词/分钟,与北美大学课堂上正常交流的语速一致。
2. 题型变化大、题量多:基本理解题、语用理解题和信息关联题三种题型交叉出现,一共34题。
3. 答题时间短:约34道相当难度的试题,要求在约40分钟的时间内答完。
4. 答过的题不能悔改,以充分发挥机考优势。
5. 录音只放一遍,除复听题外,不可复听。
6. 由于新托福采用机考方式,考生无法在听录音前看到问题,这就使得考生无法在听录音时确定"重点"部分,而必须听懂整段对话或课堂讲解,这就加大了答题的难度边走边听备考有招。
听力技能的提高虽非一朝一夕之功, 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但针对新托福的题型设计,考生在提早动手的前提下,应当采取精听泛听相结合的平时训练加上考前密集模拟训练的策略。考生在精听与泛听选材上应当注意有所区别,精听材料的题材必须以美国的大学生活为主,泛听的选材上,应适当注意在语速、长度上尽可能贴近新托福的全真考题。
· 精听方法指导:精听即听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时,只能反复听才能达到此要求。随着自己的进步,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减少复听次数。在精听时,经常问自己以下问题:
u Who is talking?
u Who are they talking to?
u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u Where are they talking?
u Why are they talking?
· 泛听方法指导: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机会和时间多听英文,科学使用身边的媒介工具,发挥其最大效力。尽可能多地去听英文演讲和授课。抓住一切机会与英语为母语的人,特别是北美人士交流。泛听以抓住主要信息和不影响交流为限。
· 积累听力素材,仅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考生还应了解素材背后的美语思维模式和美国文化背景,这有助于考生记忆,并触类旁通。
· 新托福考试(iBT)的听力理解内容,与其发生的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里所说的社会大环境就是北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一整套价值体系,这也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文化。要想提高听力能力,除长期坚持进行听力训练外,还需要对北美宏观文化系统的、长期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大致与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所开设的《英语国家概况》或《英美文化基础》的内容相吻合,只不过更应侧重北美、美国方面。新托福考试听力理解内容的社会小环境,就是指听力内容发生的场景、氛围以及人物的价值判断。新托福听力考试的语料内容是全部采自大学校园实景的真实语料(iBT)。这里所说的校园实景是广义的概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时间是不定的;地点是大学教室、讲堂、教授的办公室、图书馆、自习室、自助餐厅、学生宿舍;人物是大学的教职员及学生;事件无非是讲课、研讨、复习功课和闲聊等。
· 考生在平时要每天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使用各种听力材料时,可以先以练习听力为目的,完整地听一遍听力材料的内容;再以提升英语听记能力为目的,将听力材料的内容记录下来;并重读记录的内容,以提升阅读能力;然后以提升总结概括能力为目的,将听力材料的主题内容概括出来,这样就可以将英语听、读、写的复习结合起来了。另外,考生还可以跟读、背诵一部分听力内容,以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
· 平时要做到“输入”和“输出”相结合,“输入”指平日注意积累与校园生活有关的语言素材,多听英文广播,培养语感,纠正发音,达到厚积而薄发的境界?“输出”指大胆开口说英文,养成用英语表达观点和交流的习惯。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