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社会舆论篇:理性看待高考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12:05   三晋都市报

  高考状元是高考的产物,近年来希望淡化高考状元的呼声很高。针对高考状元被过度追捧的现状,一些有识之士呼吁给 “状元热”降降温,理性看待高考状元……

  支持方

  本文论点:如今高考状元的宣传已经是无法遏止的现象了。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我们面对的是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最好的办法就是疏导,让这股洪流带着我们的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奔流。

  就是要向状元学习!

  □杨洲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各地的高考

状元也相继“出炉”。与此同时,关于是否应该炒作高考状元的话题,又热了起来。

  关于这个话题,我认为是非本身是很明确的,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但见大家讨论的如此热烈,也不免想说两句。

  首先要表明我的观点:宣传高考状元绝对是正确的!如果不是遇到“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高考状元绝对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分子,宣传精英是没有错误的,喜爱精英、向精英学习也是绝对正确的。

  有人反对宣传高考状元,认为这会助长“应试教育”的气焰,不利于孩子成长。对于这一点,我们首先应该正确认识高考、认识高考制度。

  前些年,有些人疯狂批评高考,认为高考扼杀了人才,乃至畸形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可时至今日,没有一个人能提出比考试更加公正、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制度是永远不可能“完美”的,我们只能在不断完善制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所以,在制度相对公正、有效的情况下,抓住制度中的“瑕疵”大做文章,只能是某些人无能的借口。

  谈到高考,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高分低能”。确实,分数和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高考状元会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吗?

  “能力”的考量是复杂而社会化的,我们很难确定一个刚刚参加高考的学生将来能成为什么“人才”。但是,高考毕竟已经是一个比较繁杂的系统了,能把这个系统运用自如,成为高考状元的学生,绝对是有“能力”的。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不开窍、读死书”的学生能成为高考状元。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就能成为高考状元的话,我想高考命题组就可以集体自杀了。

  既然高考和高考状元都没问题,那人们为什么还讨论得这么激烈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炒作”二字上。

  其实,对于高考状元,绝对是应该宣传的,要注意的只是宣传的方式。

  高考状元为什么受关注?是因为他们学习好,将来可能有更好的前途。让学生们向他们学习,为自己的前途奋斗,这是正确的。我们要慎重对待的,是把高考状元作为“招生牌匾”、“广告形象”的行为。学校借助“状元”相互攀比、商家利用“状元”牟取利益,这是把高考状元的宣传引入歧途的罪魁。

  高考状元,我们不但要宣传,而且应该大力宣传,更何况如今高考状元的宣传已经是无法遏止的现象了。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我们面对的是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最好的办法就是疏导,让这股洪流带着我们的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奔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可以催人奋进;扼杀榜样是愚蠢的行为,也是必将失败的行为。与其害怕不良宣传把学生引入歧途,而把高考状元一棒子打死,不如我们自己拿起宣传的武器,把高考状元榜样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反对方

  本文论点:高考状元的热炒,在一定程度是加剧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压力,也使某些学生发生心理扭曲……

  炒热了谁,又炒痛了谁?

  □何言

  应该说成为高考状元是一件荣耀的事,他们的成功也是善于学习和勤奋努力的结果。请他们介绍一些成功的经验,对于很多学生尤其是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下一届学生有借鉴意义。但是,如果对“高考状元”过度追捧,甚至进行庸俗炒作,就有违初衷,这对于教育本身、对于学生本人都不会有好处。

  过多地哄抬、关注“状元”,不仅容易使部分考生心态不正,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很难真正用心于学业。而且也会使高校盲目追求生源的高分,而不着力在教学质量上下工夫。而对于中学来说,容易导致一心只想生产“状元”,这与中国目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高考状元”只是考试的优胜者。

  时下的媒体与某些部门,都在昭示着一个规则,就是致力于锦上添花,而绝少雪中送炭。这个规则,想起来觉得有趣,感觉像是街头巷尾下象棋的情形,两个人下棋,旁边总有几个支招的,支招人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少有人帮助落下风的一方,都在极力去帮助占上风的人,待占上风的赢棋后,重新开局时,支招的各自散去,等到棋局快分出胜负之时,再来支嘴。

  省状元、市状元、县状元,上电视、上报纸,鲜花与掌声都献给了状元们。而大多数的没有考取好分数,或者落榜生,与状元相比,他们承受了极大的心理落差。“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中国“科举时代”对中举者的追捧,是畸形教育摧残人性的缩影。“高考”作为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有可行可取之处,但它的公平、公正、合理性也一直不乏质疑之声。此外,高考状元们第一的分数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高考状元的热炒,在一定程度是加剧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压力,也使某些学生发生心理扭曲,曾有案例:一学生,考出620分,却不去上大学,一定要复读,非北大清华不上。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不惜重金掏“赞助费”、“跨区费”、“择校费”……

  中立方

  不要冷落落榜考生

  □邓贵军

  高考状元是我们每年都无法回避的热门话题。

  但在欢笑的背后,我们却遗忘并冷落了另一个庞大的群体,那就是不幸的落榜者。因为高考本身就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就要有个分数高低,当然这是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先天素质的差别、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不尽相同、因为一时疏忽……落榜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不是一句“从头再来”的劝慰、一句“落榜不落志”的教导就能够温暖他们冰凉的心灵。可既然落榜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事实,就应该抛却“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内疚心理,勇敢地正视自己,树立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远大志向,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炒作不宜关注有理

  □张晓明

  在我看来,高考分数不主宰考生命运,高考状元不等于人生成功,故不主张失去节制地渲染、过分地推波助澜。但须承认,现行高考毕竟就是一场规则明确的竞技竞智,在角逐中登顶就是在这特定场合优于他人的证明,成就这份荣耀,登顶者可引以自豪,他人可观摩借鉴。所以,虽炒作不宜,但关注有理。

  更重要的是,以积极心态看高考状元,高考状元便是一个独特的教育反思视角。目光从此切入,则考生、同龄人、家长、教师、学校、教育行政机关,都能从中觅得有益的营养。所以,我对一些“危言耸听”不以为然,比如,众议状元就等于强化应试教育,这未免太小瞧了公众辨别力。

  B2版-B6版资讯由本报综合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