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学生和老师如何看待“新语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11:49   课堂内外(高中版)

  北京语文新教材·采访实录

  北京高中生:我们这样看“新语文”

  北京高中生如何看待这套新教材?他们是否也认为这是一套“前卫”的教材?对语文学习,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和期望?看看他们自己的说法。

  闵亦晓(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 高三<1>班)

  作为一名已经学完了高中所有语文课本的高三学生,当我看到鲁迅的《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都被新课文取代时,不禁想起以前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带着我们一步一步去读鲁迅“冷嘲热讽、针砭时弊”的场景。尽管他的文字抽象难懂,但文字背后的深思和他对苍生的??之心也总震撼着我。

  同样不再出现的许多古文名篇,也难免让我心中一颤:以后的学生还有这样的机会去品味经典么?没有鲁迅的一语中的,没有古文的字字珠玑,还哪来的文化?不去练习阅读那些思想深邃、文字精妙的文章,又何从谈起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呢?

  毛润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班)

  不能否认,教材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的范围扩展延伸了,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感悟。学生掌握的是终生有用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所谓的语文知识;脱离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才能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思路。

  祝箐(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 高三<1>班)

  在我看来,语文学习有两点关键因素,一是基本技能的掌握,二是

传统文化的赏析。因此,所谓的改革重点应当关注考试的形式,变死记硬背为融会贯通,这样才可感受到语言文化的精髓。而一味?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删去语文课本中的?典篇章,填入一些看似流行,却远非精华的课文,这样做不仅治标不治本,更会让学生们在高中三年中失掉了太多品味?典、提高素养、培养技能的机会。

  高姗(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高一<1>班)

  我是刚迈进高中的新生。据我对教材的了解和认识,一些?典老文章被删去,而由新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取而代之,这样更能?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阅读兴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一些?典著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被人们忽视,也是值得大家去注意的。

  上海语文老师:学生不能拿来试验

  李郦,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语文教师。自2005年开始,为高中生开设“童心文学”选修课而广受关注。

  课:这次北京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篇目变化,和上海市的教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李郦:这次北京被删的名篇《孔雀东南飞》、《药》、《促织》、《过秦论》、《病梅馆记》、《项脊轩志》,上海从高年级阶段调到了2006年秋季试用本的高一阶段来学习。而《石钟山记》、《五人墓碑记》、《陈奂生进城》、《阿Q正传》、《伶官传序》、《六国论》,现在还在2002年上海的秋季试验本中继续使用。《哦,香雪》和《变形记》,上海之前就已选入,现在还保留在教材中。

  课:为什么在旧的名篇上京沪两地的选择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李郦:个人认为选文差异并不能代表选文指导思想的差异,只不过是把教育思想寄托在不同的载体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的想法其实还是趋于一致的。

  有人抱怨旧的名篇没有新意,其实是自己没有办法找到创新的讲法。举个例子,京版认为《促织》“现实主义更浓厚一些,不是最能表现《聊斋志异》特色的作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促织》讲人的异化,人变成蟋蟀,其实也是中国的“变形记”。

  课:应该怎样才能教好、学好语文课?

  李郦: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教材,都要努力寻找教材内部的系统性,只有把教材挖深挖透,才能上好语文课,让学生学好语文课。只有把课文之“本”体现出来,让学生有“本”可依,才不至于丧失语文学习的方向。毕竟,教材可以试验,学生不能拿来试验。

[上一页] [1] [2] [3] [4] [5]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