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别关注: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发展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 15:04   中国教育新闻网

  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积极探索和实践地方性、职业性、开放性与技能性办学理念,坚持以贡献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形成了政府、企业、学院三方联动的发展模式和“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在短短6年时间里就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获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

  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发展启示录

  办高职难,办好地方高职更难。地方高职院校如何走出困境?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出路:审时度势,找准共同兴奋点

  与许多高职院校一样,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几所中专合并升格而成的,2002年6月正式挂牌运行。该院院长刘演林永远记得2002年5月28日这一天。在一所重点本科大学任教19年的他,走进刚刚组建的这所高职院校担任院长时,摆在他面前的竟是这样一幅场景:由娄底经贸学校和娄底工业学校组成的主校区,被杂乱无章的民房、仓库和弯曲的乡间小路、茅草丛生的荒地分隔成两个狭小的院落;学院财务账上资金还不到一万元;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专业陈旧,突破找不到方向。

  学院怎么发展?出路何在?一个什么样的“点”才能让地方、企业和学校互相支持又互利互惠?刘演林和他的同事们苦苦寻找着。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有关职教发展政策这样明确要求,可娄底的现实是“政府主导发挥不出来,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自主意识不强”。对,就从这个薄弱点入手。

  又该怎么入手呢?刘演林和他的同事们再次寻找着。

  娄底不是有“百里煤海”之称吗?就从“煤海”入手。在娄底8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下,储藏的煤确实不少,储量占湖南省的1/3、产量占1/4,煤矿企业有251家,每年贡献给娄底市1/5的财政收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产业还将是娄底经济的支柱。”当时的市委书记蔡力峰说。

  然而,就在连当地人都说“娄底不挖煤干什么”的背景下,却是全市仅有180个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实!

  有关部门规定,每一万吨煤必须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以娄底近年来年均1000万吨的产量计算,至少需要1000名专业技术人员。但业内人士透露,这个缺口实际在3000人左右。

  娄底职院的前身——娄底工业学校1986年建校,1987年即开设了煤炭开采技术专业,培养了200多名中专生,培训了300多名从业人员,现有的180名煤矿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这几届毕业生。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煤炭行业的整体不景气,煤采专业招生越来越困难,1993年煤采专业虽招收到了学生,但一年后应学生的强烈要求而改为机电专业,之后煤炭专业彻底停办。

  一个是地方经济离不开煤炭,一个是煤炭行业人才奇缺,还有一个是学院老牌的煤炭专业陷入困境。三者的优势与困难,都与一块普普通通的煤炭息息相关。刘演林一直在寻找的地方、企业、学校的共同兴奋点,呼之欲出:煤,正是学院与政府、企业之间最直接的纽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高职 高职院校报考指南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