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校自主招生:命题智慧体现在何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0日 09:57   解放日报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 森

  ●嘉 宾:李宏图(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始于2003年的高校5%自主招生试点,到今年进入第七个年头。继元旦一批顶尖高校“扎堆”展开选才大战后,刚刚过去的那个双休日,赶考的学生们又注定在忙碌与辛苦中度过。而伴随着一场场笔试的揭幕,“新”、“偏”、“怪”、“难”,再度成为教育界评议各校考题的高频词。而高校自主招生命题到底该如何定位,其探索到底该不该有边界,成为相关话题的焦点。

  柳森:对于高校自主招生中考题频频出新出奇,赞成者和反对者均有之。支持者认为,自主招生考题就应该与高考路线有所不同,不按常理出牌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反对者则认为,自主招生过于偏、怪、难,一旦“剑走偏锋”成为常态,只会进一步加重考生负担,甚至让基础教育无所适从。对此您怎么看?

  李宏图:坦率地说,我个人的意见是以上两方面兼而有之,有些矛盾,却很现实。很显然,选拔是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根本目的。我们就不能拿高考或者中学教育的普遍标准去丈量自主招生的命题风格、形式或者内容。这是我们展开所有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关的讨论时,必须坚守的前提。

  但与此同时,如何尝试着去给当下应试教育风气开一扇透气的窗,成了高校自主招生应当承担的使命。

  有几次经历对我的刺激或者说启发特别大。一个是此前我担任过复旦自主招生的面试官。连续三年,我都会问考生,在高中三年的时光里,非文学类的课外书,你读了几本?三年十本,这样的要求并不高吧?但面对考生们的回答,我不得不一年又一年地调低我的期望值,从第一年的10本,第二年的5本,到第三年的包括文学类的有几本。还有一个是我参与高考命题中的经历。有一年,一个试测生能力相当不错,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很强,但另一个试测生连句子都写不通顺,但要点都答到了,得分反而高过前者。如果我们的自主招生不能对诸如此类的现状有所作为,我们的应试教育无疑就走进了死胡同。而其中,一项可做的工作,就是各所学校应更用心地去探索自主招生考试的命题方式和内容,借此平台,从更正面的角度去引领中学教育。

  柳森:对于今年的不少考题,舆论纷纷给出了“偏”、“难”、“怪”的评价。其中,尤以北大、清华两校的考题最引争议。可否请您为大家作一点评?

  李宏图:从各高校这几年的尝试可以看出,大家不可谓不“用心良苦”,而且正逐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术传统,形成一个大致的命题风格。比如北大,年年新意迭出,其实与社会现实、流行文化的结合日趋紧密。今年就考到了让学生修改流行歌曲中的语病,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对考生基础知识扎实度的重视,对传统文化功底的强调,对学生知识面由宽度、广度到深度的考查。于是,我们看到,在北大的文科考试中,名词解释几乎每年必考,而即便是作文,往往还带上对考生古诗词功底的考核。而清华采纳“中英文结合”的考法,复旦通过1000道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中学10门核心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无不体现出各个学校的选材理念。若能不断延续这种坚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能逐步引导学子不要盲目投考,而是结合自身特质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但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显然是不够的。如作更深一步的探究,且不论命题技术本身如何,目前这些考试无论从命题方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还存在不少可改进的空间。就以北大的名词解释考题为例,今年考了“切·格瓦拉”、“达鲁花赤”、“乾嘉学派”、“京师大学堂”等等。当然,比如“达鲁花赤”这道题就能检验出一个考生在学习元史的过程中,是否能有意识地就其官员制度拓展阅读和思考。但问题在于,以上这些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并不属于重点。如此一来,答不答得出以上这些名词解释,就未必能真正区分不同考生在思维品质上的差异。而这不正是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核心宗旨之一吗?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是单纯地选择课本以外的知识来出题,不仅随意性太大,且难言公平。

  又以北大的作文题为例,要求学生驳斥“腐败有利说”,并引用5句古诗词。题目很有现实意义,但在命题的设问上,是否还可更进一步,体现出对考生学术理解力的启发呢?比如,是不是可以通过若干引语的设计,请学生分析一下腐败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或者借古往今来关于腐败的各种学术观点,请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角度,对腐败展开辨析和思考呢?我想,这才能更好地考查一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术潜力。

  再以清华为例,有道题目给出“酷”、“小众化”、“粉丝”、“媒体”等10个词汇,请学生下定义。这一方面体现出了清华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对于社会风尚的关注,但从另一方面看,一所高校除了守望社会风尚之外,是否还可以有更多的作为呢?其作为社会文化思考者、引领者的批判力是否也应作一体现呢?这样的内省意识似乎也应该在命题中有所体现。

  柳森:也就是说,一道真正能够考查出学生实力的考题,应兼具不同层次的考核目标?在您看来,对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而言,是否存在一个理想中的“坐标系”,可作为未来的努力方向?

  李宏图:我认为是有的。一道能够体现自主招生宗旨的好考题,无需求新求奇、刻意拔高,但应当具有多重维度下的考试目标。首先,要尽可能做到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这才能区分出思维品质的层次。其次,要将对考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和对其知识思辨力、组织力的引导和考查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第三,通过考试,使学校本身的学术风格、传统、特色、倾向以及对人才的要求,面向考生作一个比较全方位的展示。

  如果能将以上三重功能统一起来,不仅考题品质能有一个较好的保障,也能使各个学校的考试风格趋于稳定。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备考,也能对中学教育有所引领。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上海 自主招生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