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会考也不同于高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16:22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今年6月,现在的高二年级学生,将以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式接受社会评价。最近,记者就此采访了省会部分专家和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

  解读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江晓华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江晓华

  “不同于会考也不同于高考”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国家级水平考试,它既不同于毕业会考,也不同于高考。”省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指导小组成员、长沙市一中副校长高阳平,作为专家组成员,自始至终参与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的研究和制定。他解释说:“以往会考是一种毕业考试,是检查学生是否可以毕业,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学生是否达到国家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测验,重在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它的成绩将直接决定一个学生能否升学。所以,学业水平考试是介于毕业会考与高考之间的一种新的考试形式。”

  高阳平认为,与会考相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至少有两个明显特征:其一,它不再是简单的毕业考试,而是水平考试。其二,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将作为高考录取参考,并将逐步按比例计入高考总分。就是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不再是一次独立的考试,它的成绩将会与高考挂钩,考试的结果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考生的升学。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我省首次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统考成绩暂不计入高考总分,只供招生学校录取时参考。待各项工作制度逐步成熟,以后再按比例计入高考总分。

  “既要考动脑,也要考动手”

  “与传统的考试相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改进。”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郭学荣介绍说:“既要考动脑,也要考动手。”传统考试通常考的是动脑,即主要考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再只考文化课,而是把动手能力也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社会实践课、研究性学习活动、音乐、体育、美术等都作为独立科目列入了考试要求。“这种改进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注重全面发展。”郭学荣如是说。

  在考试形式上,也有很大改进。传统的大考,通常是集中考一次,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则由若干次考试组成。首先在层次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省级统考和市级综合考查两个层次,总共20个科目。省级统考是集中三天,时间安排在高二下学期的6月,在高考结束后进行。省级统考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9个必修文化科目。省级统考由教育厅组织命题和考试,按照高考要求进行组考。

  市级综合考查就不只一次,主要考的是动手课和社会实践课,总共11个科目,分别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和生物实验操作。这些科目的综合考查,既包括学生平时的操作情况,也包括结业时的操作水平,还包括操作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一个综合的检测。时间安排上自然也相对灵活,由省教育厅出台实施方案,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命题,学校组织实施,整个考试要延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原则上要求在高三上学期完成。

  “文化课成绩好不一定是好学生”

  “新的考试制度就是要传达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文化课成绩好不一定是好学生,死记硬背不可能考上好大学。”高阳平说:“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只要语数外等几门主要文化课学好了,基础知识记牢了,考试得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学生,就可以考上好大学。”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产生和不断强化着应试教育:老师一个劲地“灌”,学生一门心思死记硬背。于是也就有了主课与副课的区别,于是也就有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从老师到学生,从家长到社会,都只关注几门主要文化课,音体美成了摆设,更不用说花心思去从事社会实践了。这种体制下培养的学生,往往动手意识差,缺乏创造性和个性,甚至出现高分低能。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省推行了高中新课改。新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不仅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全新调整,而且在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上实现了根本性突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是为了巩固新课改成果。作为一种评估手段,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至少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它关注学生的整体,而不再是一个侧面。其次,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这种机制从制度设计上,是要告诉学生,作为一个优秀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个性,有创造性;不仅要学好主要文化课,而且要注意平衡发展;不仅高考要表现好,而且平时要表现好。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