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跳出框框看文理分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17:23   中国教育报

  ●高中要不要文理分科已成为当前教育讨论的热点,论者似乎都是简单地从高中分科合科的利弊得失、与高考的关系、学生的负担等方面来论争。我觉得,应该跳出这个思维框框,从基础教育的任务、时代的要求、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以及考试制度的改革等方面全面思考。

  ●不能简单地决定高中文理分科或者不分科。不分科不等于学生都学习一样的课程,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学生选择的自由空间。如果一定要分科,那也不能简单地分为文理两科,而是要多种分科,同时加强文理基础知识教育,真正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础。

  作者:顾明远,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高中要不要文理分科已成为当前教育讨论的热点。据统计,目前有54%的人赞成文理不分科,有46%的人赞成文理分科,几乎旗鼓相当。但是我从讨论中发现,论者似乎都是简单地从高中分科合科的利弊得失、与高考的关系、学生的负担等方面来论争。我觉得应该跳出这个思维框框,从基础教育的任务、时代的要求、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以及考试制度的改革等方面全面思考这个问题。

  从基础教育的目标任务来看文理分科

  大家都知道,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的,是奠基的教育。但是基础教育要打什么基础却不是人人都明白的。许多老师和家长只把它看作是为升学打基础。其实打好基础的含意是广泛的。我认为基础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应该包括3个方面:一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是其他基础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魂和心理素质,人生难有好的发展。二是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不只是为了升学,而且是为了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教会他们会学习,会不断获取知识。在当今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的不断转型,一个人可能要多次转换职业。没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难以适应这种变化的。三是要打好走进社会的基础。这就要较早培养社会责任心、与人交往和共同生活的能力。从这3个方面的基础教育任务来看,文理各科都是重要的。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正是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时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逐渐树立志向、选择专业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需要拓宽视野、夯实基础、提高素质。高中课程的设计就是考虑到中学生所需要的这些基础。较早文理分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我国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方正在酝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因此需要改变过去精英教育时代把高中作为大学预科的做法。

  其实,高中文理分科是“高考”逼出来的。“文革”之前高考文理不分科,“文革”以后一段时间也不分科。后来,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开始分科,最初在高三分科,后来在高二,现在许多学校从高一就开始了。这种分科,大家想想是否有利于打好上述3个方面的基础?

  从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来看文理分科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高度发达,这固然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但是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特别是使一部分人滋长享乐主义、个人欲望无限膨胀、道德水准下降。因此,有识之士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首先推出STS课程,即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把它作为公民的必修课。要教育中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避免技术至上主义对社会的危害。大学通识教育一直被世界著名大学所关注,如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工程院校,通识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大学都在强调大学生要拓宽文理知识,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使得科学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分化,另一方面越来越综合,而总的趋势是综合。许多创新都产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高等教育的知识结构越来越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跨学科、文理渗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需要数理知识;工程学、建筑学的专家有一定的人文知识,他们设计的工程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有人文情趣。在我国,过去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基础狭窄,专业发展受到限制,一直受到学界的批评。改革开放以后,提倡通才教育,要求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从现实生活来讲,兼备文理知识的人,无论是就业或转岗,还是组织能力及与人交往都具有优势。许多大科学家都提倡文理兼容,钱学森还说过,他的成就得益于音乐。

  大学尚且要文理结合,高中就分科是否有悖时代的精神?有些论者赞成偏科,常常举一些特殊例子,特别是老一辈大师级人物来说明。但是要知道,现在时代不同了,如果作家不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恐怕很难创作出反映当代科技创新的英雄人物。

  文理分科讨论中的几点担心

  在讨论中大家有几点担心,怕政策不配套,怕其他措施跟不上。大致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据说85%的高中生赞成文理分科,反对改变现状。这不能怪他们,他们是从现实的高考和学业负担来考虑的,他们怕不分文理后会增加课程,增加高考科目,从而增加学业负担。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许多老师说,文理分科是高考逼出来的,高考不分科,高中文理分科就会消失,这话有一定道理。因此,改革要配套,不能孤立地决定分科还是合科。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业负担,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因此,课程要改革,高考制度要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也要改革。将来国家要建立基础教育的质量标准,每个学生必须达到这个标准,然后选考专业需要的科目。高考制度的改革也要考虑到学生志愿和高校的要求,真正选拔文理各科的优秀人才。

  第二,担心课程面面俱到,要求太统一,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天赋、兴趣和爱好。有论者认为,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人的智力结构也是多元的。有的适合学文科,有的适合学理科,有的适合学艺术。这个意见是很有道理的,文理不分以后不能对学生一刀切,都统一要求,不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中课程需要认真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降低难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使学生有选科的自由和空间。

  此外,现在的文理分科主要是围绕高考分科,并不能真正照顾到学生的天赋、兴趣和爱好。过早的文理分科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例如有些理科学生,很喜欢文科类知识,他想学习,但没有时间,如果以后再想转科已经来不及了。

  第三,许多论者引用一些国外的经验。大多数国家普通高中是不分科的,比如美国;有的国家虽然分科,但不是简单地分成文理两科,而是多种选科,例如法国,普通高中第一年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不分科,但有选修课,高中后两年分哲学与文学、经济与社会科学、数学与物理、数学与自然科学、数学与技术等5个方向。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说,对知识领域简单地分文理科是不科学的。他提到国际文凭组织IB课程由6个学科群组成:母语或第一语言类、第二语言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实验科学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类、艺术科学类,大部分科目又分为“标准级”和“高等级”等不同水平供学生选择。(详见《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18日第3版)可见,各国高中的制度也是不一样的。我国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传统来设计高中的制度。

  由此,我想不能简单地决定高中文理分科或者不分科。我个人是赞成不分科的,赞成文理兼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不分科不等于学生都学习一样的课程,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学生选择的自由空间。如果一定要分科,那也不能简单地分为文理两科,而是要多种分科,同时加强文理基础知识教育,真正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础。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文理分科 的新闻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