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1.2  如何科学地选专业、挑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 12:35   新浪教育

  1.2.1  根据职业规划选专业

  看到这样的标题,读者可能多少会感到有些新奇和陌生,或者表现得不以为然。

  “职业规划从高中开始?这么早?是不是太超前了?……”

  的确,职业规划在高中阶段家长和孩子们的心中还很有距离。据麦可思2008年的最新调查,大学毕业生当初从职业规划角度出发来选择专业的人数比例仅有13%。

  那么,忽略职业规划的专业选择,结果会如何呢?

  很多大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没有仔细考虑到以后的职业问题,盲目地挑学校、选专业,经过4年的大学生活,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本专业将要从事的职业不适合自己,或者不喜欢将要从事的职业,于是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结果有近30%的大学生毕业时被迫选择了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业(2008年麦可思调查)。甚至,还有不少人因长期缺少对职业兴趣的发现和认识,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职业,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盲目就业、盲目跳槽,走了很多弯路,也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

  智联招聘网2005年曾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在职人士为对象进行了一次“专业选择对就业的影响”的调查,高达5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另外一个专业”;另有34%的人“希望在原来所学专业基础上再学第二专业”;仅14%的人对当年的选择不后悔。反悔率如此之高,也反映出在当初专业选择中普遍存在失误。

  或许,高考生和家长并不拒绝职业规划,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做职业规划,而这正是填报志愿时的一个致命误区:挑大学→选专业→职业,即学生先选定大学和专业,然后进大学读书,到毕业时再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工作。

  难道真的要等到4年后就业难题来到面前时,才恍然发现:找份好工作、谋求好发展,并不是大学毕业前才开始考虑就能顺利实现的!暂且不论那时专业背景已经无法改变,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也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那么,也许还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入校后转专业,或者通过考研来改变专业背景和大学出身。

  的确,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都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了选学第二专业或者转学其他专业的途径。根据各高校的不同情况,考生进入大学后重新选择专业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高校有关实验班面向新生选拔学生;二是按大类招生的院系,在大二或大三时选择专业方向;三是新生完成一年或两年学业后,允许一次或两次转专业。考生在填报专业时,了解所报学校的这一情况还是有助于自己选择专业。

  然而,虽然高校的这种设置正起着为高考填报专业“纠错”的功能。但是还应该看到,转专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存在着种种限制。

  首先,是院系限制。转系要得到双方院系许可,一般转入的院系还会组织测试。不是所有院系都接受转系申请。一般而言,在本系内转专业,或者转入冷门专业要相对容易一些。而一些比较热门的院系,如经管、计算机、心理等,对转入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名额也特别少。除非学生特别优秀,否则,想转到这些热门院系,几乎不可能。

  其次,是名额限制。各高校规定的转系名额,一般占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有的更低。但入学后有50%左右的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专业有问题。与其入校后“曲线救国”转专业,不如在填报志愿时就选择一个理想的专业。

  再次,是成绩限制。不同高校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成绩要求不一样,像同济大学要求成绩排名在班级前50%,而北邮则要求排名在前10%,且名额不得顺延。

  那么,当初错选大学和专业,以考研“曲线就业”的美梦是否真的能如愿以偿呢?

  麦可思调查结果显示:2007届大学毕业生读研比例不增反降。这与近年来研究生毕业后同样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不无关系。中国大学毕业生扩招是1999年开始,4年后的2003年研究生开始扩招,2006年硕士研究生也开始面临就业困境,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是被读研推迟了三年。

  因此,切勿把宝押在“转专业”和“考研”上,这决不能成为消极选择、轻率决策的理由!而“职业规划为时过早”也决不能成为填报高考志愿时想回避或推迟选择的借口!

  要想尽量避免错选专业、悔不当初的情况出现,必须从大学以前就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观念。要想赢在就业,就得主动选好专业,放弃或推迟今天的选择,后果会是就业的被动、发展的被动和人生的被动。

  从高中做职业规划没有超前,并且是不能再晚的关键时机!而根据职业目标、结合就业前景来选择专业就是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选职业→选专业→挑大学”,从高中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再根据职业目标,选择职业所要求的专业,并通过比较设有此专业的不同大学的就业情况来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大学,然后在大学里根据职业目标的要求准备知识和能力、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进行实习锻炼,等等。

  到那时,还需要找工作吗?No!让工作来找你!

 

  1.2.2  选大学就是选就业,选专业就是选职业

  如果高考生和家长已经认可并明确了职业规划要从高中做起,特别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从职业规划出发,那么,新的问题可能又产生了:究竟该从何入手确定职业目标呢?

  小的时候,孩子们经常被要求写作文《我的理想》或者是《长大了,我要当……》,然而,真的可以仅凭孩子对未来的模糊愿望或是家长的成才期望,就确定诸如警察、科学家、医生、律师、画家……这样的职业目标吗?

  或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爱打电脑游戏的孩子就由此立志成为计算机程序师?贪吃的孩子就可以梦想成为美食家吗?

  又或者,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来确定职业目标?也许能发挥长项就能占据优势?

  当实在摸不着门道的时候,干脆完全依赖于做职业测评,根据职业测评结果做选择总会是很容易的事。

  ……

  然而遗憾的是,上述这些想法都不够全面。

  职业测评,不可依赖!

  职业测评通过对测评者的全面测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从而更加合理、准确、科学地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规划自己的职业,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其普遍应用于中国人才选拔和招聘方面。在中国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和个人选择多元化的时候,职业测评逐渐走向中国市场,并为大家所认可。近几年来,很多大学都推出了“大学生职业测评”服务系统,通过设定的题目,检验大学生的职业人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以此来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但你不能对一纸试卷有过多的期望。职业测评根据自身特点和主观愿望判断,无法让测试者实际考察真实职业的客观环境,更没有考虑社会对职业的需求程度,如果只是限于对职业测评之后就盲目得出结论,对职业、大学和专业做出错误选择,这种“任性”的后果只会是使自己学不到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难以为社会所用。

  因此,做职业测评、考察职业环境必须和就业信息配套。

  理想定职业?

  或许,大家会机械地认为,理想是否能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初选择的大学和专业:若理想是当一名中学教师,那么,选大学时一定要选择师范院校,并且应根据未来想教的科目来选择专业,经过4年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毕业时可以应聘教师岗位……

  这种以理想定职业的做法,如果能够顺利实现,的确会让人在工作过程中收获颇多,并且容易产生职业成就感和人生满足感。

  但现实地讲,这种做法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因为如果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不匹配,以致毕业时找不到就业机会,连起码的就业都实现不了,那么,再远大的理想也只能是空谈。

  经常可以听见周围的人说:“其实我原来的理想是做……”,理想能否实现,与职业规划、就业市场、个人期望值等多种因素相关。

  因此,做职业规划时,个人理想可以作为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但是,不可以完全以理想来定职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