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元培学院:选择权的回归 自主性的塑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 18:40   北京大学招生网

  附录:

  元培学院:选择权的回归 自主性的塑造

  2007年9月6日,在北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元培计划”实施6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正式成立。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对元培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对于北大乃至中国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元培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行低年级通识教育,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同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和导师制。” 

  元培的教学模式与院系不同,就像“配餐制和自助餐”,院系的教学模式更像配餐制,有什么就吃什么。而元培的教学模式更像自助餐,全校的课程都在选择的视野里,在元培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课程,来完成自己选择的专业教学计划 。 

  由于选择面宽,元培的学生更占有多学科视角和跨专业交流的优势。

  多学科视角  跨专业交流


周岩在麻省理工学院
周岩在麻省理工学院

  以参加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并勇夺最高奖的03级杨一帆同学为例。杨一帆,2003年高考以654分的优异成绩从湖北考入元培。和许多人一样,在高中时期他就确定了将来要从事学术研究。但他又无法确定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于是选择了元培,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如果当初没有选择来元培,或许我现在对自己的未来认识还是处于一种比较混沌的状态。”徘徊在数学、生物之间,在选修了这两个专业的不少课程后,杨一帆对未来清楚了:“我就是想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生物学”。杨一帆说:在元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不受太多限制,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时间冲突。“往往刚刚上完数学学院的课,就又要奔去做生物实验。”虽然常常喊“累”,可认为这都是值得的:“经过生物+数学+物理的学习,我的基础更加宽厚,而且具备了多学科的视角,这对将来的研究是大有好处的。经过在元培的学习,杨一帆感到“如果想在博士阶段有学术建树,就必须在本科时候加强基础。”在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和一向支持交叉学科研究的教授交谈后,他申请了弹性学习年限,做出了延长一年毕业的决定。和大多数元培学生一样,杨一帆也遇到了“选择”的困扰和选课、考试的冲突,但他将这些问题和困扰看成一种“历练”:“要解决掉这些小麻烦,我们就要接触更广更宽的范围”。

  同样,2007年在元培第一个收到麻省理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录取通知书的周岩,也是接到通知书后感慨:“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元培,就不会有今天。” 回想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和导师的交流,他发现元培所提供给的并不是冗长的教学计划,繁重的课业负担,而是一种在一定限度内根据兴趣自行制定教学计划的方式。在导师的鼓励下,他并没有严格按照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而是在低年级的时候尝试了多个院系的课程。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它纠正了对某些专业的偏见,修正了自己原先并不成熟的兴趣方向。最后选择Biophysics作为专业方向。但他并没有盲目的进入生物系或物理系学习,而是继续利用元培自由选课的优势,在学习中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他认为,做Biophysics的基础不仅是生物、物理,化学知识在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决心学习这三个方面的所有知识来打好这方面的基础。并利用了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教学计划:物理、化学两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和数学、生物专业的部分课程。虽然由于选课较多的原因,他的平均成绩并不是很高,但是却为从事交叉学科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接受他的美国大学中,几乎都是看好他在基础方面的优势,这些都是在元培之外的其它院系中很难做到的。

  多视角交叉学科的培养让元培学院的学生在学校各种学术比赛中表现突出,2008年元培学院四项成果为学院赢得挑战杯第一名。元培副院长张庭芳教授如是说:“其他院系参加比赛一般都只有一个专业的学生,但是元培参加比赛就可以有很多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这样的组合就更有竞争力。”

  为发挥适应元培学院教育组织模式的优势,培养跨学科人才,近年来,学院充分利用全校教学资源的优势,筹备并完成了跨学科专业,如“古生物”专业、“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专业。还有一些新的专业正在筹备。

  在元培学院学习的同学,不同专业的同学是混合居住在一起,这也为学术交流提供了条件。04级班长方解石说:“不同专业的同学住在一起,平常聊天的时候,不经意中就会有跨专业交流”。跨学科的优势也使得元培学生辩论队在历年的学校比赛中成绩不斐,尽显跨专业的优势。

  元培的导师工作,也为元培的学生拓宽视野,跨学科交流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元培的50名导师来自学校各个院系,通过低年级的讲座和座谈引导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并在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和学习的方法。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北京大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