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历史:第三章 阅卷考场(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30日 19:16   新浪教育

  5.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考查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往往以隐性介入的方式考查社会热点,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的原则,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考生去关注人类命运、国家前途和世界发展,从而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上看,高考历史试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立意,创设新的命题情境,使试题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例5(2008·全国文综卷Ⅱ)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B

  【解析】本题所提供的材料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数量的变化,关于这一社会生活现象的变化。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历史原因。从表面上看,本题似乎难度较大,实际上学生只要明确两点,就不难得出答案:一是自1978年以来,我们社会生活的任何重大变化都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二是中小城市的迅速增长与全国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就成为其主要原因。

  五、2010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1.科学规划复习时间,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较为合理有利。

  第一阶段从2008年9月份至2009年3月上旬。这一阶段,进行系统的复习与练习,夯实相关基本知识。这一阶段应突出主干,兼顾非重点(兼顾枝节)。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可用“滚雪球”式的方法讲述和复习,即一面学习新知识,一面复习、考查旧知识,加强对过去所学知识的巩固。除按此方式进行复习外,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还应按单元进行“小综合”训练,以达到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时间安排在2009年3月中旬到4月底。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小专题讲座与训练,适当关注学科能力渗透并启动跨学科综合训练,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 交错,经纬沟通”。这时,可把分散在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连缀成一条条有头有尾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同时,在这一阶段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即学会运用知识。

  第三阶段时间安排从2009年5月初到6月初,这一个月是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回归教材对历史知识的漏补缺上,以《考试说明》要求为准,把课本知识点再梳理一遍。同时通过一定的高考模拟训练使自己在思维习惯上迎合高考,能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创设一种新的历史情景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培养对问题做出完整准确表述的能力,最终形成复习迎考的最佳心理状态。

  2.用足用好教材,将教材内容线索化

  高考试题虽不是教材的再现、重复、翻版,但也不是脱离教材去另搞一套,而是以教材为基础、为依据的,因此,首先必须用足用好教材。这里所说的用足教材就是要根据每年的《考试说明》所确定的每一个纲目顺序,在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与复习时,逐个展开,一一覆盖。考生在复习时的视线要扫描到教材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给每一个知识点以应有重视和位置。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材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对于这些问题,考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档次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在复习时,要把教材的内容线索化,要把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通过复习的反复,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3.提高课堂效率,注重课后复习

  课堂复习的关键是提高听课效率,虽然高三历史课基本都是复习课,但是高三课堂的容量大、知识结构性强、理论性强,课堂听讲也是必需认真对待的。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这个时候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是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把注意力放在理性理解方面。到底课堂上如何去做才是高效率的,从实践中我总结课堂听课的四个关键点。

  (1)听导入。老师的导入语往往是章节间知识或规律的衔接,或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而这种导入又往往体现老师对知识理解的思路,所以,听课要从导入开始。细心体会知识间的衔接,领悟老师对知识理解的思路,对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自己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作用。对导入语,应认真地听,积极思考, 明确回答,仔细领悟深切体会。

  (2)听讲解。历史是过去的事,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历史课堂难免枯燥乏味。但考生只要思想上重视起来,态度认真起来,根据课本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作些符合史实的想象,深入情境,与历史同呼吸、共命运,你会觉得其乐无穷,从而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了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历史的精神,历史学科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学生听讲,应跟上教师的引导与思路,带着疑问去听、去解、去思、去辨、去悟,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成果。

  (3)课堂上,应正确处理听讲与记笔记的关系,要以听讲为主,记笔记为辅,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思考问题,为了记下某个重要知识点而没能听教师讲解其他重要知识点,或者为了听老师讲的某个重要知识点而忘了作笔记,这样听课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企图在课堂上把造词做得很完美,课后再对照笔记去消化, 这样实际上将课堂任务移至课外,得不偿失,当然事倍功半。

  (4)听总结。课堂总结,或者画龙点睛,或者提纲契领。或者纵横联系,综合分析,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抓关键,抓重点的能力不可或缺,学生要从领悟老师的思维习惯与方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习惯。

  课后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就如何搞好课后复习提几点建议:

  (1)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还未解决的知识盲点,似懂非懂的知识模糊点,课后应及时复习解决,彻底弄懂、懂透。可以去看课本,查资料,寻找一些与之相关的练习题做做,也可以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寻求解决。

  (2)课后应及时做好课堂笔记整理,反复研究教材。

  (3)适当做些历史练习题以反馈自己对所学知识是否真正掌握,掌握多少,掌握程度,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4)善于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宏观上应把握一个单元(章)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组成,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与所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又有什么联系,中观上,应把握重大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即我们对这个历史事件应了解些什么。同学们应注在全面了解知识点的同时,还应注意分清层次,分清主次轻重,哪些知识点只须了解,哪些知识点须重点识记,理解或运用,可用不用的标识区分,不必面面俱到,这样既全面又有重点,方便自己复习。

  4.紧扣时代脉搏,密切关注重大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

  在近几年高考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命题从不回避热点和焦点。为适应高考命题的趋势,要求我们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必须增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高考热点不同于政治学科的时事热点。历史高考热点除了一些重要内容外,还包含时事热点,其出发点是为当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侧重于用历史材料、历史现象来佐证,反映现实问题,实际上是对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另外,关于热点问题还应注意:一是注意长期热点。如环境,主权,科技等问题,关乎人类发展的根本,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对于这些长期热点我们要一方面掌握其基本知识和判断依据,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分析长期热点的新表现。二是对于当年的热点,不要去背,也不要管细节,只要“脸熟”即可。另外我们应把它放到长期热点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当然,热点题并非急功近利简单地了解历史,而是通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5.加强训练,认真纠错反思

  复习过的知识容易遗忘,通过做题可以加深理解运用。做题要精练巧练,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练”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重点内容;二是某些零散、细碎、深度不大,不需深入阐释,但又容易疏忽的知识;三是某些重要、表面上比较熟悉,而实际上又可能没有理解透彻的内容。第二,要题型多样,全面培养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如在问答题的训练上,既要选择或设计“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也要设计一些“大跨度,高概括”的题目。第三,要注意通过练习和反思,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训练时,要注意平时就模拟高考要求。它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其一,训练形式的模似化。指试卷的长度、题型、分值要跟高考大体保持一致,试题要具有示范性。使自己熟悉高考的形式,形成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其二,能力要求的模似化。试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选做的模拟试题,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题型。比如选择题中有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排序选择题、比较选择题、因果选择题、类比选择题、史料选料题、填图识图选择题、归类标准选择题等。向高考试题靠拢,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高考情景,营造高考氛围 ,使学生经受多次“实战演习”,以便在真正高考时做到临阵不慌。但是也要注意训练必须有限度,如果滥用的话,一则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二则也会降低效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 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