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二、二轮复习:
复习目标:整合教材、提升能力。依据国家《考试大纲》和省《考试说明》,以文明史线索,进行知识的归类、整合,对所学模块进行整合。第二轮复习谓之“专题复习”,是提高整个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工程”,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认识的深化,都将在这一轮中得到强化。以提高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时间:2010年3月初到4月底。
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整合教材与落实知识的关系。第二轮复习要是“基于考纲,重整教材”,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将散见于必修教材各专题、各课中的同一朝代或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给予纵横联系,形成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知识专题。通过第二轮复习,引导学生借助比较、组合、删减、抽象等思维过程,获得一个更核心更简单的规律性知识框架,将学科知识变成学习者的知识。而 “综合考试科目的推出是为了适应拓宽基础和通才教育的需要,并不意味着学科教育的削弱变形,相反,它强化了学科教育的基础性和科学性。”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狠抓基础,落实课本知识。第二轮复习既要打通学科内部的联系,也要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2.专题宜粗不宜细,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史实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题系中,形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专题宜小不宜大,重视史实的梳理、归纳、提高。以具体知识的认识为主,主要侧重于对纵向跨度大内容的复习,多强调宽度,少强调深度。
3.注意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通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较突出地体现了三种史学观念——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对这三种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新课程高考的基础”。
(1)唯物史观。建国后的中学历史教学体系是依照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建立起来的,当代以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史观备受瞩目,应关注以下几个现代化史观的观点。现代化是指18世纪后半期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个世界性的全球发展阶段进程。从广义来看,我们可以把现代化理解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力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进而引发了全球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等系列领域的深刻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但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非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亲缘关系、宗教观念、政治权力等非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时是非常致命的。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历史研究中可以独立说明问题的基本范畴或单位是文明,有多样的分类方法。例如,根据文明形态,可以分为采集文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等;根据地域特点,可以分为古代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根据宗教特点,可以分为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中国儒家文明等。文明史观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强调历史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强调多学科的综合。
(3)全球史观:强调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如果说唯物史观以生产力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文明史观以文明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那么全球史观是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所谓的“社会空间”,是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圈。这种生活圈可大可小,但当中的内容却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每一个体。
学科学习小窍门
1.从线索的内容联系来看,有纵向线索和横向线索之分。线索化首先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更系统,更具条理和科学。纵向线索容易削弱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还要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通过纵横串联,就可以理清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的座标体系,使学生形成一个“竖成线、横成片”的立体知识网,便于把知识学活。如在横向结构]结构上,可分
物质文明,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知识经济,包括物质生产、生活、流通、交通。
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理性化,包括科技、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宗教。
政治文明,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包括政治观念、制度、组织、行为。
在纵向结构上,可分
农耕文明,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包括手工工场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2.把握主干,以大化小。主干知识是某一版块知识的主体、核心内容。把握主干知识就是把握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注意把握好主干专题的跨度与深度。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跨度在于认识现象,深度在于挖掘本质;跨度重在叙述过程,深度着重探索规律。专题复习一定要围绕主干知识来进行。可以将主干知识分解成几个大专题,再细化成几个小专题。如“中国传统文化”为例,要打破课本的章节顺序重新整理知识,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知识体系。
3.重组知识构专题求“融”。专题教学注重专题的特点,并能重构专题,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在重构专题中利用知识结构图可一目了然展示了专题的发展脉络、知识要点,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分散的知识体系化,从微观处设计,于宏观处收效。下面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初始点,发展的的三种类型知识结构图:
(1)知识点与知识点:整合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此类专题必修部分可以先按课标标准中的25个专题进行整合设计知识结构图,与按各版本知识进行整合的相比较,在设计过程中可收意外之效。
(2)专题与专题:纵向延伸――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此类知识结构图适用于高一、高二模块复习与高三复习之用,综合性、规律性较强,但设计较难。这种图表模式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主题,运用此可将知识重组,在复习中可动态运用。
(3)模块与模块:综合探究――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经济、思想的联系
此类专题知识结构图适用于高三最后复习阶段,从某一角度来整合三个模块内容,看此图常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觉,综合性更强。
三种知识结构图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层次对专题知识进行的整合。在具体操作上需注意给一个知识生成过程,再设计各种以课、单元为单位的图表,再循序渐进。注意给一个感悟体验过程,知识图表的设计永远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但在这个设计过程,正是学生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