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考试季如期而至,过了这个周日马上就是7、8日连续两天的高考,之后再过半月又将迎来中考。在孩子疲劳又辛苦的背后,是一群煞费苦心的爸爸妈妈,如何做好孩子的坚实后盾已成为他们最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担心孩子在消耗脑力、体力后营养跟不上,到底该怎么吃才科学又安全,保证特殊时期孩子的营养呢?
首先,考试期间的饮食理论上应该与平时不一样。这是因为这段时期孩子体能消耗最大、压力也最大,对营养的需求也随之最大化。总的原则还是要平衡膳食、口味清淡、容易消化。饮食营养配合着考试的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备考期】
一般是指考前的冲刺阶段,这段时期孩子的学习压力较大,经常要看书到深夜,每日清晨6至7点到夜间11点左右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注意力,脑力、体力消耗较大,需要充足的营养素供给,如果这段时期孩子的饮食模式有问题,如偏食、少食、挑食等,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这段时期饮食与平常饮食最大的不同是能量、蛋白质、维生素需求明显增加。不但要求饮食的数量有所增加,饮食的结构也要有所改变,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早餐 早晨是机体各种生理功能苏醒的阶段,胃肠消化能力较弱,所以早餐要量少而精,主食、肉类、蛋类、奶类、蔬菜、水果类、坚果类都要涉及一些,如核桃牛奶(牛奶中加入少量核桃粉)、煮鸡蛋、肉包子、蔬菜沙拉等,不宜多,七八分饱即可。
★☆早加餐 由于备考期机体营养消耗较多,建议课间增加一顿简单的加餐,可以吃点水果,或者喝点新鲜果汁(自榨、成品均可),这一加餐的目的是通过增加糖类摄入,提升机体葡萄糖的储备,从而保证脑组织的能量供给,缓解脑细胞的疲劳。
★午餐 中午正是机体各个器官代谢旺盛的阶段,此时胃肠消化能力较好,所以午餐要吃饱,同时兼顾数量与种类。但不要过饱,以免影响午睡。
★☆午加餐同早加餐。
★晚餐 此时机体代谢减慢,预示机体即将进入睡眠状态,但由于孩子还要夜读,故这一餐要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当减少糖类食物的摄入,如适当增加肉类食物的摄入,以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
★☆晚加餐 这一餐也非常重要,一般孩子夜读到11点左右开始洗漱睡觉,则晚加餐在9至10点钟左右(提前1至2小时)即可,这时可以供给一些富含糖类、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冰糖银耳羹等。
【围考试期】
主要指考试前一周到考试后一周内。这段时间的作息与进食时间要进行调整,尽量配合考试时间。
早餐时间尽量安排在7点左右(9点考试),并且餐后半小时适当活动,如散步十分钟,由于进食后,大脑供血减少,有一段时间会犯困,故建议在饭后一小时左右稍微小憩一下,如闭目养神一刻钟。
早加餐一般安排到上午考试结束后(约11点左右),此时家长最好不要马上带孩子去吃午餐,喝点新鲜果汁,补充一些糖类和微量营养素有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让孩子稍微休息一下,再去吃午餐。
晚餐安排与备考期间不同,因为到了围考试期,一般不建议太晚睡觉,10点左右合适,太晚睡觉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所以建议晚餐给予适量的富含糖类的食物,如将冰糖银耳羹放入晚餐中。临睡时喝点牛奶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此阶段孩子的饮食模式有问题,切忌大幅调整。尽量在原有饮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小的调整,如孩子一直喜欢吃辛辣菜品,可以尽量减少辛辣度,同时安排到午餐食用,早餐、晚餐、晚加餐尽量少食;如孩子不爱吃肉,可以选择鱼类、豆制品等替代;如孩子不喜欢牛奶,可以选择酸奶,也可以暂时不吃;如孩子不喜欢吃蔬菜,短时间可部分用水果替代,或者口服微量营养素补充剂等。总之一切以孩子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主,科学饮食为辅。
【考试后】
是指围考试期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家长到了此阶段基本不考虑饮食与营养了,可着孩子随便吃,这样是不对的。营养补充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只能救急,不能改变根本。此阶段孩子学业压力已经解除,身心放松,正是饮食养生的大好时间。这段时间的孩子饮食要尽量遵守平衡膳食原则,即能量、蛋白质、糖类要适当,不必高蛋白、高糖类摄入,同时不必严格限制脂肪,减少甜食、甜饮料的摄入。饮食模式有问题的要及时调整,供给充足的同时还要避免肥胖。这段时间合理、科学的饮食搭配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华鑫
食谱推荐
早餐-7:00
核桃牛奶200ml(牛奶中加入少量核桃粉)+煮鸡蛋1个+肉包子 1-2个(中等大小)+蔬菜沙拉适量
早加餐-11:00
新鲜果汁200ml(自制或成品)
午餐-11:00至12:00
花卷1~2个+红烧鸡块3两(3-4块)+豆腐白菜汤(豆腐3-5小块、白菜适量)+清炒绿叶菜 2-4两(约半份)
午加餐-16:00
新鲜果汁200ml(自制或成品)
晚餐-17:00至18:00
二米饭(大米、小米) 1.5两(约一碗)+木须肉(猪肉2两,其他 适量)+蔬菜沙拉或清炒绿叶菜2-4两冰糖银耳羹1小碗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