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时评:高考何时能平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7日 09:45   重庆商报

  本报评论员 刘书蜀

  今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在社会和家长百般呵护中驾到,全国有957万考生参考。此前各地均已进入“高考时间”:北京首次动用特警为考生备勤;广州专家为考生开列“高考 视频:各地备战高考为考生提供人性化服务 媒体来源:黑龙江电视台 方略”,细化到几时吃饭、吃什么、几时休息。甚至还有地方关网吧、停工程,实施“禁噪令”。考试期间,也是全民总动员,路段限行、警车开道,等等。

  而有考生的家庭,更是全家行动,家长鞍前马后,心急如焚却要强颜欢笑,生怕照顾不周影响了孩子考试。

  虽已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年代,但面对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人生第一考”,家长紧张、教师紧张、社会紧张,本无可厚非;政府部门积极做好保障措施,也是职责所在。不过要看到,现在的高考较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紧张情绪无疑在扩大和蔓延,一些老师、家长甚至失去了平常心——关键是,现在的高考录取压力要远小于60后、70后那两代考生。

  有人总结,恢复高考制度以来,60后考生是一边干农活一边参加高考;70后考生是一边帮家里做家务一边备考;80后考生是一心一意扑在高考上;90后考生则由老师陪着、家长护着、整个社会宠着参加高考。反差之大令人惊讶。

  而事实上,随着高校扩招,中国的大学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考变得容易。教育部公布的数字称,在今年考生比去年减65万的情况下,预计录取率还要增加近7%,计划招生657万人,亦即录取率超过68.65%。面对如此高的录取率,整个社会为何还如此紧张?

  笔者以为,这种紧张情绪反映的是在就业激烈的现实面前,考生及家长对未来的焦虑。他们担心的已非能否考得上大学,而是如何考好,走在过独木桥队伍的前头,以便掌握选择重点院校就读的主动权,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未来就业争得先机。

  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热点。人保部最新数据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约87%,加上往届未就业的,至少有100多万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笼统的数据背后是,现实中单位用人倾向于重点院校,就业难只是体现在普通院校。一调查报告称,待业大学生绝大多数来自普通院校,研究生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比例分别只占3.2%和15.7%。

  而就业难的背后,还有教育的不公平。全国性的公办重点大学作为公共教育资源,本应面向全体国民,不可因地域分出三六九等。但事实是,重点大学生源本地化的问题,近年来一直备受诟病。一些重点大学本地生源比例虽在逐步微调,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外地人进名校还是难上加难。要想夺得重点大学有限的招生名额,考生就必须有突出的成绩。

  高考和就业是大学生进校出校的两扇不能割裂的门,关乎他们一生。如果不能解决“进校门”的公平问题,不能解决好“出校门”的就业问题,高考全民紧张的情绪将难以消弥。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