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忠廉:敬业奉献 才培养硕果累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1日 19:10   新浪教育

  【编者按】在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张忠廉教授,退休前长期工作在实验室,任夜视技术实验室主任,结合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退休后,仍割舍不下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热爱,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建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并任导师,致力于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之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忠廉教授及其团队的先进事迹、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探索,经我校举办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新闻采访会向新闻媒体介绍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文明网以“张忠廉:人才培养 硕果累累”为题进行了报道,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现予转发,以鼓励师生见贤思齐,再创佳绩!

  张忠廉教授1935年8月出生,1960年4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退休前长期工作在实验室,任夜视技术实验室主任,结合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退休后,仍割舍不下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热爱,在学校各级领导支持下,创建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并任导师,致力于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之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埋头奉献,教书育人

  以张老师的年纪,早就该是在家尽享天伦的时候了,可张忠廉教授却在退休后成为站在学生面前的一线教师。校园里,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们见到张老师都会问上一句:“还干着呢?”与那些悠闲的身影不同的是,张老师每天总会按时到创新基地上班,工作到深夜十二点,一年365天中有360天都是如此,只有在过春节教学楼封闭的那几天才会在家里休息,所以教学楼里的保洁和保安无论怎样轮换,很快就会认识这位总要在教学楼锁门前才回家休息的老者。

  因学生受挫而忧,因学生成功而乐

  要问张忠廉教授如此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工作是为了什么,那就是:看到学生的成功他会感到无比快乐。

  通过十年时间跟踪观察和系统总结,张老师逐渐形成了一种素质教学理念:在学习课程建立最佳知识结构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建立最佳智能结构,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最终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他的这种教学理念成为培养高层次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2000年,在学校实验设备处15万元投资的支持下,张忠廉教授创建了70平方米的“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作为一块“试验田”,以他独特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方针,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涵盖大学本科一到四年级学生的教学体系,对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十几年来,张忠廉教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有的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栋梁,有的在国内外学习深造,而张老师最高兴的时刻莫过于是他的学生取得成绩和成功的时候,但是事情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张老师又会替学生着急想办法,亲自动手带着学生干,各个工种全不在话下。

  张老师正是以这种“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精神,帮助和指导学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自己也从中体会到了无数喜悦,作为继续坚持培养人才的事业的动力。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自2000年创建以来,已先后有6届近2000名学生接受过创新基地的训练和培养,已经成为校园中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全面开放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创新基地的育人效果显著,经过创新基地培养的学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仅普遍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包括研究生导师的欢迎、用人单位的欢迎,乃至国外知名大学教授的认可,据统计,截至2008年7月,接受这种培养模式训练和培养的学生自2005年以来共获得北京市级和国家级奖励418人次,仅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人数达35人次。

  张忠廉教授本人也因为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突出成绩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和奖励:

  2002年北京市科普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2003年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征题奖;

  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全国创争活动先进班组集体奖;

  2005年以来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竞赛多次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

  张忠廉教授退休后,无报酬分文不取,仍以极大地热情和奉献精  神投身于培养科技人才的工作中,七十多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他所作的培养人才的工作贯彻着党的教育方针,受到党的欢迎、教育部门的欢迎、学校的欢迎、学生家长的欢迎和学生的热烈欢迎。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退休后还在积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他的所作所为生动的诠释了“敬业奉献”的精神内涵,是广大学生和教师学习的榜样。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关于 北理工70周年校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