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观点:自主招生为何不得不“后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2日 10:13   东方网-文汇报

  才结束不久的中国高考,连外国媒体也倍加关注,在他们笔下,这是“全世界最紧张激烈的考试”。的确,对今年946万考生中的大多数来说,高考依然是关乎人生前程的“独木桥”。

  即将升入高二、高三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眼下则更关心另一个问题:教育部门在“独木桥”之外架设的那一条条通道,以后还走得通、走得畅吗?因为许多人知道,教育部已要求试点自主招生选拔的89所高校“自律”——把自主招生的录取人数重新控制在本年度计划招生数的5%以内;这可说是一种“后退”,因为近几年,众多试点大学已突破这个5%限制,最高达到30%,多数为15%-20%(本报5月26日曾刊发报道《教育部全面收紧自主招生政策》)。

  而盘点近年来的其他自主招生改革政策,可以发现它们也大都经历了从放松到收紧的过程。一些高校负责人就此分析道:“每项新政策出台后,‘最佳有效期’仅两年或三年,再以后,就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他们看来,造成政策“由松变紧”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教育部,也不是学校,而是“目前的社会环境”!

  松了又紧折射自主招生政策困境

  “只要看看保送生制度,你就能知道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变化走向。”一所名牌大学的招办主任提示记者。

  保送生制度,最初规定考生由中学推荐,不需任何考核,直接升入大学;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保送生必须参加各高校的保送生考试,在少数高校,这种考试延续至今;而后,教育部又明文规定:只有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竞赛的第一名才能保送。最新的信息是:教育部正在研究再次修改保送生制度,因为现行办法催生了“竞赛专业户”。

  其他诸如小语种、艺术类、体育特长生等等允许自主招生的“品种”,同样是政策先逐步放松再逐步收紧。小语种,在上世纪80年代只有北外、上外等可以单独考试提前招生,后来这一办法的适用范围扩展到30多所高校;但2008年,教育部发文通知:经过一至两年过渡,高校的小语种招生要纳入高考,作为本科提前批次录取。据了解,今年所有高校的小语种都停止了单独考试提前招生。

  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说,艺术类招生本是最能体现学校个性的,因为每所高校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偏向招收民乐特长生,上海交通大学更多招收能演奏交响乐的,复旦大学则爱招收有管弦乐特长的学生。原先,学校都被允许自己组织考试,但教育部在开放这项政策几年后又发文,要求所有学校必须在当地省市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再自行组织考试。

  此外,因为近年连续出现钻高考加分空子而挖空心思造假的丑闻,教育部发文减少了加分种类,并严令对各类加分进行审查。

  “招呼”无孔不入让大学作难

  细细分析,导致自主招生政策不得不收紧的,全是些拿不上桌面的原因。

  一所外国语大学某小语种的系主任说:“今年我们被改成了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录取学生必须按照高考成绩来,这下我真是解放了!往年单独考试提前招生,每到那段时间,我就苦于不能找个音讯不通的地方躲起来——打招呼的人太多了!谁都得罪不起。”

  “大学校长怎么可能不收到条子?不遇到有人托关系?”这是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教授的苦恼:“社会上传说,现在招生中有不少走后门的情况,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取决于学校有多大的自主权。如果学校自主权不够大,有高级领导说,你要招这个学生,我们就没办法不听——不听他的,以后不批给你钱怎么办?”

  大学校长尚且如此,何况大学的部门主管呢。上海交通大学交响乐团的一位老师无奈地说:“交大今年的艺术特长生招生考试,除了要看统考成绩,自行加考时还要拉上幕布——让考官只听声音不见人。你说这是为什么?打招呼的人太多了,老师和学校都受不了,只好设计制度来‘拒绝’。”

  社会的公平和诚信犹有不足

  曾有机构做过一个有关保送生的调查,结果是:82.2%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保送生大多是“关系生”,仅有9.7%的人相信保送生确在某方面成绩突出,而相信保送生是“品学兼优尖子生”的更只有4.2%。

  “既然高考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甚至是改变一家人命运的一个关节点,那么,高校招生的公平问题自然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敏感问题”,社会学教授胡守钧说,时至今日,对于自主招生政策的种种监督、限制,以及不得不“由松变紧”,实际上是因为社会的公平和诚信犹有不足,而且公众对公平也还缺乏信任。

  自主招生能走多远?不少专家说得坦率:“自主招生肯定是大方向,但在目前社会公平和诚信不足的情况下,大范围地推广甚至以此取代高考,将会酿成一场灾难。”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