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教育报:清华骄子 百年歌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8日 10:45   中国教育报
70周年校庆时全体返校校友赠给母校的纪念石70周年校庆时全体返校校友赠给母校的纪念石
清华校训石 清华校训石
梅贻琦 梅贻琦
陈寅恪 陈寅恪
赵元任赵元任
《告全国民众书》影印本《告全国民众书》影印本
解放后第一次运动会开幕式 解放后第一次运动会开幕式

  编者按:一所大学的美,是可以用心灵之耳来倾听的。声音,也是一道人文景观。这里有神圣的讲堂,有热情的聚会;有雄辩的智者,有激情的鼓手;有睿智的思想,有瑰丽的诗篇……这里发出的声音,承载着深刻的思考和深情的爱恋,传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这是一所大学对人类思想的奉献,是一所大学的尊严。本期特刊,我们欣赏回响在百年清华里的声音景观。

  ■杨桂青

  这是一片温厚的、生生不息的土地,这是一群匍匐在大地上又仰望着星空的赤子。在这里,曾鸣起振聋发聩的警世之言;在这里,曾发出催人泪下的肺腑之声;在这里,曾响起刺人耳鼓的哲人之语。

  百年清华,向世界呈现了一部雄浑的交响。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时间:1914年 人物:梁启超

  场合:同方部演讲《君子》

  梁启超这位“百日维新”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相信“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如何“新民”?他与清华保持了长久而密切的联系,可以看作一种尝试。

  1914年至1917年间,梁启超曾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其间,他数次来清华演讲。1914年11月5日,他为清华学生作了以《君子》为题的演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完全人格,做“真君子”。他说:“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他勉励学生,“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

  梁启超这番话,为笼在退款办学阴影中的清华学子提振了信心。之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校训。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校训是一个学校精神、校风的内涵体现。

  不同时代,清华师生以校训自励,演绎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清华文化。抗日战争中,清华与北大、南开共组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体现出刚强、果敢、坚忍不拔、卓然不群的精神。新中国建立后,蒋南翔提出培养学生“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思想。1980年,刘达校长提倡发扬清华“民主、科学、艰苦奋斗”的校风。

  “人文日新”是清华的另一校铭。清华校史专家黄延复说,“人文”二字,传统上曾有不同的含义,可泛解为人类之文化。“日新”二字源于《尚书·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把人文和日新结合起来是清华一贯重视人文教育的充分表现之一。清华老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们一直把教育的根本目的看作是“新民”的手段。

  东西文化 荟萃一堂

  时间:1923年 人物:汪鸾翔、张惠珍

  出处:校歌

  在被美国称为“赔款学校”时期,清华曾有一首英文校歌。贺麟1919年考入清华,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清华大学教授徐葆耕认为,校歌应是时代精神的折光,是师生的灵魂家园。

  1923年前后,清华公开征集校歌歌词。国文与哲学课教师汪鸾翔以《西山苍苍》词应征入选,经本校英文文案处主任何林一夫人张惠珍配曲,成为校歌。

  校歌第一阕为“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讲学校位置和学生来学之状况,揭示出融汇东西文化为本校教育的宗旨。“春风化雨”用孔孟教学故事,意在师生每念及此,冲突可少,情感自深。

  第二阕为“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讲“本校设备之大凡及学生用功之次序”。“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指科学、文学、哲学所含各学科,并行不悖,任人选择。

  第三阕为“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再赞东西文化,言明吾人身负介绍、交换灌输之责。贺麟说,学者首重器识,次重事业,末重语言文字。现在的青年大都目光如豆,“喜凭一才一艺天生的鬼聪明,来出小小风头,绝未作丝毫涵养器识的功夫”。“器识其先”句“实对症良药,予吾人以极大的教训”。

  当时,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清华持中西会通的态度,即如梁启超所说,中西文化“结婚”,可诞生新的“宁馨儿”。因此汪鸾翔说,校歌中“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两句“为我校所有的实质”。

  西南联大时期的校歌也是经典之作。“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檄移栽桢榦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燕京,还燕碣。”施嘉炀之子施湘飞说,在联大营火晚会上,每唱到“待驱除仇寇复燕京,还燕碣”时,许多人边唱边哽咽流泪。

  叫我如何不想她

  时间:上世纪20年代 人物:赵元任

  缘由:为新体诗谱曲

  去国40年,赵元任思乡。

  美国清华校友聚会,赵元任每聚必往,每往必唱,一唱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二唱自己谱曲的《叫我如何不想她》。1979年,清华大学校长刘达访美,他曾几次高歌此曲,并动情地说:“你们是真正清华园里的人!”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叫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叫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叫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叫我如何不想她?”

  上述歌词是上世纪20年代留学英伦的刘半农所作,由赵元任谱曲后,全国传唱。1936年,赵元任在百代唱片公司灌制自作自唱的歌曲《叫我如何不想她》。歌中“她”字为刘半农独创,用作第三人称女性代词,曾引起很大争议。在汉语史上,表示第三人称的代词有过“其、伊、渠、他”等,到元明清以至近代,只有“他”成为汉语普通话中第三人称代词。“五四运动”时期,女权问题是新文化运动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创造“她”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这首歌传唱后,“她”字逐渐普及,并进入字典。

  赵元任具有语言天赋,在国学研究院讲授方言学、普通语言学、音韵练习等课程,同时兼任哲学系教授,讲授论理学课程。北京大学罗常培教授说:“他的学问的基础是数学、物理学和数理逻辑,可是他于语言学的贡献特别大……年轻一辈都管他叫‘中国语言学之父’。”

  后来,赵元任被借去担任清华留美监督处主任。清华学生调侃地表达了对他的留恋:“先生学问渊博,名震中西,对于语言学一门,尤多研究,既善论理堂上催眠,复精小桥食社调味(赵夫人曾开办“小桥食社”——作者注),巧手操琴,莺歌唱谱,是以耳目口鼻,皆不能忘先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