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大中国高等教育省际竞争力:广东有钱没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7日 20:57   新浪教育

  作者:网大排行榜

  中国的大学绝大多数为“国立”,高等教育资源主要由国家配置,这些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也全国流动。但不可否认,优质资源总会因政治、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因素,而实际流向充满财富、权势与文化的地方,大学也不例外――发达的当地经济会孕育、吸引、使用和挽留杰出人才,发达的文化和显赫的政治地位也一样。当然,优越的高等教育资源,也会反哺、造就一方的经济、文化乃至政治地位。

  要问时下的中国,哪个省份最富有?单从GDP来看,当然该数字越大者排名越靠前,比如广东、山东、江苏……那么,如果结合各省份的“人才富有度”来考察呢?结果可是大大地不同。

  “中国大学200强”数量与当地经济:浙江变和谐了

  看看网大“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200强”所在省份,结合当地GDP情况,如图一,我们发现,200强院校的整体分布呈以下状况:北京、江苏、上海、陕西、辽宁、广东、黑龙江、湖北、天津、浙江10个省市,其200强高校数均在9所以上(含9所);重庆、四川、福建、湖南、吉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江西、河南、云南、甘肃、广西,200强高校在2-8所之间;而地处西北、西南的宁夏、内蒙古、新疆、贵州、青海、西藏以及南部的海南省,严重缺乏200强高校。这样的200强院校分布,几乎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分布状况如出一炉。

图1:中国内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大学200强”数量与当地GDP的关系图1:中国内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大学200强”数量与当地GDP的关系

  根据各地200强高校的分布,我们将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三个区:200强高校密集区(京、苏、沪、鄂、陕、辽、粤、黑、浙、津),200强高校小康区(以鲁、川为代表的14个省市)和100强高校稀疏区(西藏、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贵州、海南)。

  2010年网大也做过类似分析,而与上年只分析100强高校相比,今年的抽样为排名前200的高校,数据量更为丰富,结果也与上年不同:高校密集区增加了黑龙江、天津和浙江,尤其是浙江的加入,一方面反映了该省高等教育的进步,同时表明浙江高校发展与其经济大省的状况更为谐调了。2010年划在稀疏区的广西,今年有4所高校进入200强,当然,其GDP也从上年的7171.58亿元有了较幅度增加(因排行榜采用的大学数据为2009年数据,故GDP也采用2009年数据)。而首都北京有37所200强高校,其GDP却仅居全国第13,反映出北京不可撼动的全国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

  200强在校生数与当地人口:北京“最有文化”

  图2表明,各省份在校大学生人数和当地人口基本呈正相关,呈负相关者主要集中在三个老牌直辖市:北京,上海和天津――它们以强势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挟裹了大量优质高校资源,而这些优势,又吸引了大量外地的优秀学子,令其“大学生人口”处于“超配”状态。这一方面可以说,当地用人单位有福了,可就近低成本地获取优质人才,另一方面是否也表明,大学生们在那里会遇到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我们时有所闻,北京一些楼盘销售员,都毕业于外语类院校排名第一的学府。

  而在京、津、沪高校密集区内,北京的GDP线与高校200强数量线最为背离,其37所200强高校云集了近100万大学在校生。而2011年第10次人口普查显示,北京常住人口为1961万。全国政治、历史文化方面的强势,令北京高校超越了单纯的学术涵义,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毕竟哪里资源丰沛,人们就会向往哪里。

图2 各省“200强大学”在校生人数与当地常住人口对比图2 各省“200强大学”在校生人数与当地常住人口对比

  广东“有钱没文化” 陕西“穷省大教育”

  如果结合人口、GDP和高校分布三项因素,从表1来看,广东和浙江等经济大省的整体高等教育水平略低,西北地区则高等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京、津、沪三个老牌直辖市合计有62所200强高校,占200强高校的30%,而三个市的GDP总和为33882.57,还不如位于江苏一个省的GDP值。

  高校密集区中,北京和陕西高校学生数量大,人口均学生数和GDP均学生数都较高。尤其是陕西,GDP总量较小,GDP均学生数过大,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区域经济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是典型的“穷省大教育”。广东、浙江等沿海区域,GDP均在前5名,而人口均学生数近似全国平均值,GDP均学生数则远低于全国平均值,与GDP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是典型的“有钱没文化”。

  上海人口均学生数过大,GDP均学生数偏小,似乎是一对矛盾。但上海的经济发展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美国人口均学生数(590人/万人)相比还很低,所以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增加在校生人数,提高其GDP均在校生数。上海市政府也认识到这一问题,早已做出规划。近期该市基本完成了“2+2+2+X”的高校形态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匹配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高校稀疏区的青海、西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数少,甚至没有进入200强的学校,导致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足。天津由于高校学生多,人口均学生数偏大;贵州则相反,高校和在校生数少,所以人口均学生数偏小。黑龙江、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不足,GDP均学生数偏大。

  综合衡量区域的大学与人口的匹配状况(见表1),我们发现沿海和东北的大学优先于人口发展,中部持平,西部大学则滞后于人口发展。沿海大学和在校生占全国比例分别超过当地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中西部合起来两项都较低,表明人口受教育程度仍是遏制中西部发展的瓶颈。此外,中国区域内的大学发展差异也很突出,比如同为东部沿海的江苏和福建,其在校生占全国比例也相差悬殊。

  “在新的经济模式下,区域间发展的差距不再是资源贫乏的产物,而是如何把知识应用到现存资源中的组织和技术能力的差异,是知识差距、教育差距、技术差距和信息差距,以及由此决定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赵红斌、刘念才等在《我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基于人口、GDP的视角》一文中分析说,“高校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高校及其科研机构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产,并与企业对接在区域内发挥强大的人力支撑、技术创新和辐射作用,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引领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看来,未来怎样合理地让各区域及其公民享受均衡和平等的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表1

  中国省级区域人口、GDP 均学生数不均衡状

GDP

名次

省份 GDP
(亿元)
常驻人
口(万人)
人均
GDP(元)
在校人
数(折合)
人口均

  学生数

GDP均

  学生数

1 广东 37775.49 9449 39978 598228 63.31 15.84
2 山东 33621.32 9367 35893 389404 41.57 11.58
3 江苏 33478.76 7625 43907 715746 93.87 21.38
4 浙江 22716.98 5060 44895 320905 63.42 14.13
5 河南 19724.73 9360 21073 214275 22.89 10.86
6 河北 17067.99 6943 24583 226412 32.61 13.27
7 辽宁 14696.23 4298 34193 373280 86.85 25.40
8 上海 14344.73 1858 77205 605981 326.15 42.24
9 四川 14050.78 8127 17289 319003 39.25 22.70
10 湖北 12566.05 5699 22050 495256 86.90 39.41
11 湖南 12299.85 6355 19355 271942 42.79 22.11
12 福建 11855.08 3581 33106 221375 61.82 18.67
13 北京 11469.28 1633 70234 989088 605.69 86.24
14 安徽 10191.48 6118 16656 184354 30.13 18.09
15 内蒙古 8967.52 2405 37287 27663 11.50 3.08
16 黑龙江 8257.24 3824 21593 326412 85.36 39.53
17 广西 7903.47 4768 16576 127396 26.72 16.12
18 陕西 7752.2 3748 20497 381542 101.80 49.22
19 吉林 7072.25 2730 25906 179132 65.62 25.33
20 天津 7068.56 1115 63395 270608 242.70 38.28
21 山西 7050.38 3393 20779 165563 48.80 23.48
22 江西 6954.12 4368 15921 149451 34.21 21.49
23 云南 6178.25 4514 13687 147863 32.76 23.93
24 重庆 5693.58 2816 20219 196533 69.79 34.52
25 新疆 4005.41 2095 19119 31959 15.25 7.98
26 贵州 3662.43 3975 9214 50288 12.65 13.73
27 甘肃 3373.78 2619 12882 85724 32.73 25.41
28 海南 1585.19 845 18760 0 0 0
29 宁夏 1198.15 610 19642 0 0 0
30 青海 1012.69 552 18346 0 0 0
31 西藏 434.34 284 15294 0 0 0

  新浪网发布该内容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