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7时许,老河口市秋丰路工行家属院里,72岁的汤持坚老人像往常一样,骑上他那辆上海凤凰老式28自行车,送9岁的外孙到离家2公里外的实验小学上学。
每天接送外孙,辅导功课,是汤爹爹雷打不动的职责,尽管昨天对他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他将参加高考(微博),并成为我省高考史上年龄最大的考生。
送完外孙,他骑车回家做早餐,之后若无其事地骑车出门,赶往老河口一中的高考考点。为了不让家人发觉,他将身份证、准考证装在透明文件夹里,外面套上黑色塑料袋。
在老河口,汤爹爹算是一个名人,被誉为“老河口电脑技术第一人”。但他参加高考这件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包括他的家人,“可能也就是负责高考报名的有限几个人。”他说。
“出身不好”,阻断求学之路
前日,记者接到报料后,赶赴老河口市,找到汤持坚老人。“要不是因为出身问题,也许我早就是大学生了。”汤爹爹的思绪,回到1957年。
那一年,18岁的汤持坚高中毕业,首次参加高考。但那一年,他的父母都被打为“右派”,分别在襄阳和沙洋“劳动改造”。
汤持坚的大学梦,因此被击碎。他说:“我家可以说是医学世家,我父亲年轻的时候还当过军医。”
1964年,跟随当年“上山下乡”的大潮,汤持坚来到当时的老河口市仙人渡镇黄莲树公社,成为一名知识青年。由于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当地人称他为“汤老二”。
1975年3月,汤持坚招工回城,在老河口市电石厂当工人。“尽管工作环境不好,经常带着一身乙炔的臭味回家,但毕竟有了工作,心里还是高兴啊!”他回忆说。
停薪自学,成为“IT达人”
1978年,汤持坚从报纸、电台中获悉,国家又开始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了,便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自学!“本来我想学医,但电大没有这个专业。”于是,他选择了电子专业。
但回到家他才发现,生活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妻子没有工作,第二个女儿出生,生活的压力越来越沉重,他不得不每天为生计疲于奔命,“帮别人缝过衣服、洗过照片、修过车子,生活逼迫我去学这些技能,否则家里没法生活啊!”
大量时间被占用,汤持坚几乎没时间学习。但在众多课程中,《Basic语言》是他唯一没有丢下的课程。他省吃俭用买来单片机,与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相连,又用Basic语言编程,做出了一台计算机。
1983年,当地一公司负责人登门,请他开发电子产品,并开出60元的月薪。“当时我的感觉是‘瞌睡遇到枕头’,就痛快答应了。”汤爹爹风趣地说。
在该公司,汤持坚成为一名设备管理人员,1984年春又开办了老河口市第一个计算机培训班,学员大多来自银行、税务、工商等政府机关。“开课那天,从市委副书记到团市委领导就来了十几个。”“老河口电脑技术第一人”的名声,从此传开。
名声在外,银行重金礼聘
1984年,工行老河口支行决定推行计算机办公,培训班的银行学员向负责人推荐“汤老师”。于是,汤持坚被借用到工行工作,一年后,该行成功实现柜台计算机自动化办公。
银行负责人对汤持坚的能力十分看重,决定将他调入银行。听到这个消息,汤持坚喜出望外,但他所在的公司不答应,“他是我们培养的优秀人才,怎能轻易被你们挖走呢?”
但银行揽才心切,决定付2万元“培养费”作为补偿。“那天,我拿着银行的2万元支票,准备交给公司。走在路上,我忽然想起一句话:自己被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汤爹爹大笑着说。
从此,汤持坚成为该行科技科的核心技术人员,直到1995年退休。
这期间,他经常作为该行代表,参加银行系统的技术人员会议。对他而言,这既是荣誉,更是触动。“每次开会我最怕签到,因为有的签到表上要求填写学历。”汤爹爹说,别人填写的大多是“本科”或“研究生”,至少是“专科”,而他却是“高中”,“我是带着莫大的遗憾退休的。我心中经常有过闪念:为什么我就没能上大学呢?”
退休在家,重燃大学梦想
退休后,汤爹爹更忙了,除了培训中心邀请他讲授计算机课程,还有技校请他当计算机老师。
但汤爹爹的大学梦,却始终没有湮灭,并在两个女儿身上得到延续——大女儿专科毕业后,自修了武大本科,目前在黄石工作;二女儿中专毕业后,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文凭,并成为银行职员。但陪着二女儿一同参加自学考试的汤持坚却最终没能坚持下来,“英语对我来说太难了。”
在技校当老师的时候,汤爹爹发现很多学生和他一样有着大学梦想,决定开办高考补习班。但他的这一想法被学校负责人否决,“技校就是培养工人的,别折腾了!”“学校不答应,我就自己办!”2007年,汤爹爹开始着手办班事宜,但申请办班资格、筹集资金、寻找场地等困难重重。两年后,当他好不容易理出头绪,当年的学生都已先后外出打工了。“别人不来,我就自己学。”2009年,他决定参加高考。为了不让别人误解他“出风头”,他选择低调,“我想报考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准备好了再考试。”
做饭带伢,瞒着家人备考
其实,汤爹爹真正开始复习备考,是从2010年开始的。“因为不想让家人知道,所以得瞒着他们学习。”每天,他照样买菜做饭、接送外孙上下学,晚上还要辅导外孙做功课,遇到熟人、朋友家的电脑出现问题,也二话不说赶去帮忙。“琐事太多,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系统复习。英语我得从零开始学,数理化也很费力,只有语文感觉还不错。”他说。
7日下午5时30分,当天考试结束,学生鱼贯而出,汤爹爹跟着人群走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既不是考生家长,也不是监考老师,而是一名考生。“感觉语文不是很难,但没有经验,还有半小时的时候才发现作文没写。赶紧写完作文,古文阅读的时间就没有了。数学也没做完,意料中的。”谈起首日高考自己的表现,汤爹爹很“淡定”。“有人劝我别考了,但上大学是我的梦想,不为梦想奋斗努力,我不甘心。”他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今年考不上,我明年再来,一直到考上为止。”说完,他跨上自行车,迎着夕阳,风尘仆仆地赶着接外孙回家。
专家说法>>>
老龄学生上大学高校管理要跟上
“老龄考生参加高考,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是个好现象。但这也给高校管理带来新课题,即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教学和管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说。
范教授表示,高等教育大众化,对象不仅包括年轻人,也应该包括老年人。只是,这对高等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挑战,除了生活方面,还包括如何组织教学等。他建议对老龄学生采取学分制,允许他们在一定年限内修满学分即可毕业,这将有利于他们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相关链接>>>
老龄考生知多少
2001年,教育部放宽普通高考报考条件,考生不受婚否、年龄限制,都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当年,全国60岁以上高龄考生共10人。
2001年,武汉市汉阳区67岁的叶萌华参加高考,但憾未录取;2005年,71岁的他重上考场,仍未能如愿。
2003年,浙江省海宁市62岁的邹伟敏首次参加高考,被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录取为进修生;2004年,他再次参加高考,被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录取;2008年,他又一次参加高考,被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录取。
2008年,天津市60岁的仝正国,在经历3次高考后,考取河北理工大学(现更名为河北联合大学)。
南京市汪侠老人是媒体报道的全国高考历史上最年长的考生,他先后于2001年、2002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参加高考,2009年参考时已是80岁高龄。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