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分复读考生 瞄准顶级学府热门专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8日 10:38   天津网-每日新报

  在“复读”哥、“执著”哥等考生看来,大学梦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他们不一定能“圆梦”,只喜欢享受“梦幻”的经历。

  但是,复读大军中又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视高考(微博)为“儿戏”,视“普通校”为“草芥”,随意就扔掉“普通校”录取通知书,执意上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学府;更有甚者,可谓“走火入魔”,为了进入某个热门专业,连顶级学府“看不上眼儿”的专业发来的录取通知书都视如粪土……

  或许,这群外人看来“偏执”的考生,终有一天就会圆梦,然而,他们付出的却是一年,甚至多年的宝贵时间。

  不管外人怎么看,这都是属于他们的高考季,他们要的,是“享受”自己的选择。

  花去两三年 享受着高考

  铃响,交卷,走出考场,打开手机和父母通话,骑车,离开考场。

  在北京海淀区某中学考试的戴厚厚眼镜的某男青年,已经是第四年重复这样的“标准动作”。不同的是,今年“全套动作”之后,他在路上点了一支烟。

  其实,前三年发榜之后,他都没名落孙山,只是他不屑于去“杂牌儿校”读书。如果今年如愿考上清华大学,已经开始略显脱发的他,极有可能是班里的“新兵老同志”,但他不在乎自己和普通硕士研究生相当的年龄。

  如果未能如愿,他说,他明年还会出现在考场上。

  像这样树立“远大志向”,非顶级学府不上的考生,在复读大军中占据的比例不小,因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会深受关注。当然,关注他们的不仅仅是社会媒介,还有一些复读培训机构。

  这些凤毛麟角的“非正常落榜生”,是复读培训机构招生部门的“重点关照对象”,更有甚者,不仅免除他们复读期间的学杂费、生活费,还为他们开出了高额的奖金。

  据北京多家复读培训机构预测,复读市场已经进入瓶颈期,今年选择复读的考生数量,将难以突破5000人大关,复读人数连续三年持续缩减。三年前,这个人数在1万人左右;一年前降低为6000人左右。

  复读考生数量锐减的原因,在早期进入复读市场的北京铭师堂培训学校高立新校长看来有四个因素:一是社会考生总人数相对减少、高校逐年扩招;二是因为出国留学(微博)人数增加;三是一些非正规培训机构扰乱市场案例较多,影响考生的决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吃苦能力越来越差,不愿意承受复读的压力,“不敢”经历复读的生活。

  在“厚眼镜”看来,第四个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有人把考研(微博)复习的准备经历比作“猪狗不如”的生活,形容考研过程有多么艰苦,可在多年复读的老考生看来,他们的生活“比猪狗不如还猪狗不如”。每天就做4件事,吃饭、如厕、读书、睡觉,甚至复习时间长达14个小时;每个月只做2件事,看书、考试;每个学期只做1件事,模拟考试。

  但是,只有经历无数征战的“老兵”才不在乎这些。“新兵”只听听故事,就不敢上“战场”,甚至部分“老兵”也最终选择放弃。

  虽然大趋势在变化,可是,“重点关照对象”的人数却依然不减,占据复读总人数的比例因此上升,这成了北京、乃至全国复读市场的“另类风景”。

  复读市场“开战” 老考生受“优待”

  对于打算复读的考生来说,今天考试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个轮回的开始。对于各地的复读培训班来说,今天考试的结束,意味着生源大战的开始。动作快才可能抢到最大块的“蛋糕”。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于是,从昨天最后一科考试结束,有些培训机构聘请的业务员,就开始向陆续走出考场的考生发放培训班的宣传材料。

  不过像“厚眼镜”这样的老考生,是从来不收材料的。他们看都不看发材料的业务员,即使有人将材料塞进他们的自行车车筐,他们也会立即扔掉。若他们想上培训班,只需要在分数线下来后,给“熟人”打个电话,简单地说“报名”二字就行了。

  在北京、成都、武汉等一些培训机构打出的“1年提高100分”等充满诱惑的广告语中,最令人诱惑的,不是这些“豪言壮语”,而是其开出的诱人奖金。“620分以上免试入学,免除一切费用。”甚至培训机构承诺,只要从该机构走出的考生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就能一口气拿走2万元奖金;考生高考分数超过700分,机构立即兑现5万元现金奖励的承诺;考生进入市级“三甲”,还可以另外获得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奖励。

  在个别“老兵”看来,参加高考竟然可以“职业化”,于是,他们对于这份特殊的“工作”乐此不疲。年薪5万至10万元,管吃管住,无论是对于个别“老兵”来说,还是对于在北京、成都等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算一笔小钱。

  于是,个别机构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雇佣兵”。业内人士透露,这些“雇佣兵”其实就是和培训机构签约的工作人员,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帮公司打活广告,每年他们高考的成绩、录取院校、专业,都是培训机构宣传的重点,有了他们的经历,培训机构就容易吸引更多打算复读的考生,特别是那种“非顶级学府”不上的考生。

  培训机构高额的“广告投入”,自然是为了收获更高额的利润。以成都一家培训机构为例,其30人规模的培训班,学费一律为每人1.68万元,算上住宿费、餐费等日常开销,每个考生每年在机构的开销,就超过2.5万元。同等规模和条件,北京一些培训机构的门槛费相对更高,在2.18万元左右。

  但这些和精英班比起来,还不算什么。相比之下,只有6人规模的、专供“非顶级学府不上”考生学习的精英班,学费则几乎是天文数字。

  尽管高考考生数在逐年减少,可今年仍有近千万人;尽管复读考生总数在减少,但每年约占全国高考人数10%-15%的复读人数,对于培训机构来说,仍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中央教育科学

  研究所专家

  复读有风险

  决定需谨慎

  无论是外人看来“作秀”的“执著”哥,还是“非顶级名校”不读的“老兵”,他们都是每年复读大军的个别案例。

  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程方平研究员看来,因为这群人比例少,他们每年参加高考社会报名,并没有占用属于应届毕业生的社会资源。但正是个别人群、乃至整体复读大军的出现,从客观上反映了一些社会矛盾。比如,某些中小学已淡化重点校说法,可大学依然“档次分明”,特别是个别城市对于名校的投入比例远高于普通高校,这些是导致考生复读的主要因素之一。

  复读虽然意味着机会多了一年,却并不意味着这一年就能“成功”。

  考生选择复读的原因是多样的,大多数考生的理由,都是觉得自己应该考得更好。经过多年的调查分析,程方平研究员认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进入大学本科学习,相当一部分人适合走职业化道路,更适合去高职院校学习技术。那么,复读对于后者来说,就是错误的决定。遗憾的是,国内从事分析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机构、公司非常少,且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自己适合的成才方式。

  多数家长和考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不知道在高校可以重新选择专业,甚至可以中途跨省市转校,只能一味从复读机构听到“短时间提高分数”、“上好大学才有好出路”,甚至轻信“20万元包上北大清华”等商业炒作,才会跟风般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程方平建议考生,如果考生有复读打算,可以请熟悉自己的老师,或是找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等“前辈”帮助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决定是自学还是进入正规培训机构复习。如果考生已经“榜上有名”,不妨先进入本科学习,因为高校本科属基础教育,且很多合作高校之间可以互相选修课程,不妨用复读的时间,用来准备考取理想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新报记者 周白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