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点评:高考作文的想象力之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8日 14:25   金羊网-新快报

  三言堂

  自由发言  独立精神

  ■陶短房

  作文题通常是高考(微博)中最为人关注、议论也最多的一部分。

  和往年一样,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大抵也还是这么几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句话背景”作文。命题作文中,有不少系“半开放”的,虽然有命题,但考生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以不同形式作个性化解读,如全国卷的两个命题“期待长大”和“诚信”、山东卷的“这世界需要你”、安徽卷的“时间在流逝”等等;也有些是较“封闭”的命题,考生只能望题生义,自由发挥的余地相对较小,如重庆的“坚守梦想、情有独钟”、陕西的“中国的发展”;还有些看似有选择余地,实则不过可在“正方”、“反方”或“和稀泥”间择一,如辽宁卷的“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等。

  另有一些命题则属于“发散”型,即相对于“半开放”型更抽象,发挥余地更大,如江西卷的“拥抱”、湖北卷的“旧书”、天津卷的“镜子”等,对于考生而言,这类命题可谓一把双刃剑:既容易写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佳篇,也是不知所云垃圾文字的高产区。

  本次高考仅有的两个材料作文(“新课标”的“中国的崛起”和福建的“袁隆平”)都缺乏太多的腾挪空间:虽说是材料作文,却近乎“绝对正确命题”,考生连选择“正方反方”的自由度都没有,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规规矩矩地写一篇充满“得分点”的经典应试文字。

  几个“一句话背景”类作文题则差异甚大。浙江的命题显得有些“另类”———“季羡林等名人及其成就在消失不见”和“我的时间”之间缺乏清晰的因果关系,必须在限定时间拿出有说服力(说服阅卷者给高分的能力)文章的考生,看了这样的题目想必会眼前一黑;北京的“世乒赛三选一”是个较有“操作性”的命题(虽然较无想象力),除非体育盲,大多数考生看到这样的题目,恐都会悄悄松口气;而湖南卷的“歌手发言”题,恐怕另类和“微言大义”得有些过头了。

  最让人感到“舒服”的,恐怕是上海卷和广东卷。前者用“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两句截然相反、却各有道理的格言,让学生自行调和一杯“文字鸡尾酒”,在命题的开放性与“标尺性”分寸上,是本次作文题中把握最好的;而后者则在“一句话背景”中便点出了“原点”的多样性,然后让考生们“回到原点”,这足以让不同考生的笔下,出现色彩纷呈的“原点”,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卷也是唯一在命题中写明“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的———尽管从理论上讲,任何作文都理应接“地气”。

  高考作文拿到满意分数的要素,仍然是基本功、想象力和“地气”。基本功的训练不难,“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却不容易,不能苛求为应试所困的学生能够参与多少社会实践,像“举牌哥”和“鲨鱼妹”这种具有公共关怀并付诸行动的中学生毕竟不是多数。然而,更困难的却是想象力,即便作文题没有因为政治正确或题目僵化而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假大空”式的作文成为标准范文的应试教育的约束之下,敢于发挥想象力的学生恐怕也不会太多。

  尽管历年高考,都会有个别幸运儿靠“怪招”博得意外高分,但必须看到,幸运儿终究是幸运儿,绝大多数如此铤而走险的考生,都会在“机械化”批改中“死”得很难看。中规中矩的写作进而成为最优的策略,而学生作文的思维训练也大致遵循着这种思路,作文写作不幸陷入这样一个怪圈而无从脱身。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