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9日,清华大学联合新浪教育(微博)频道举办2011招生信息发布会,“清华学堂计划”相关专家及优秀学生代表也将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在线解答考生问题。以下为访谈实录。
清华大学名师解读学堂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特色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
主持人娄雷:欢迎大家继续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您现在关注到2011年清华大学招生信息发布会暨“顶你上清华”新生成长故事的活动现场,我们邀请到了三位老师,坐在中间的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姚期智,坐在我右手边的是“钱学森力学班”项目首席科学家郑泉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三位老师,首先跟大家来分别谈一谈,自己领衔的实验班,您认为自己的实验班的育人理念是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
姚期智:我想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时候发现最有能力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我们大学怎么样用长期一个环境让这些学生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做这件事情,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点,在课程方面,我们一定要能够把所有现代化的在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学到。第二点,在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引导学生进入研究,让他们极早获得研究的感觉和知道做研究的快乐。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学生。
总而言之,我们感觉得到,中国的大学教育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面,对于传授知识,对于培养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更加知识重要、人才重要的阶段怎么样培养出和世界上最顶尖的一流的大学,培养和他们竞争的人才。这件事情是我们还没有能够做得很好,而我们今后必须要做到。我们感觉到在中国的比较好的大学,现在已经有这个能力,只要有一些有志向能够出力的教授,合起来的话,这件事情一定可以达到。
在“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已经做了5、6年的工作,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我相信在中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各学科都有很多的学校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主持人娄雷:郑老师,“钱学森力学班”育人理念是什么,您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郑泉水:我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大家知道钱学森是中国的航天之父,其实他的基础是力学,在这之前回到中国力学研究所当了20多年的所长,背景是力学。力学早期是科学的基础,有牛顿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是研究运动和变性。这个特点使得它跟工科有很大的关系。一个现象就是在很多工科,包括在清华,很多的著名的教授、系主任,实际上主体上是做力学。其中一个很大的理念是力学是作为工科的基础,这是它的基本的定位。
关于学生的培养模式,姚先生的理念我们非常认同,让学生发现事件,发现自己,第一个概念希望学生进入到清华以后,找到自己兴趣所在。并且把兴趣跟国家、今后世界的发展,大的潮流能够结合起来。然后再把能力这方面结合得起来。所以他的兴趣跟国家的需求,跟世界的需求,除此之外加上比较好的综合素质。
为了做到这几点,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除了课程安排以外,我们会花很大的精力让学生转变一些观念,不只是读书、成绩好,还要知道思想开拓的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专业请最好的老师把学科本身的魅力展示以外,我们请多学科的导师。上学期专门请了姚先生讲了第一讲,以后我们准备请一公帮我们讲。我们这个领域最好的魅力在什么地方,所以第一年就有这个讲座,后面也有这样的讲座。核心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兴趣激发出来,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是非常关注的。
第二是课程,我们尽可能找老师,不完全是在清华找老师,要在北京、国际上找老师,这个引起了很大范围的重视,哈佛、剑桥等等一批老师都非常关注。国内也是这样,想让他介入中国影响重大,对我们今后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的一些领域,也让他进入到这个领域当中。不完全是内部的,也是开放式的。要把课程体系也相应做了修改,有4个措施,一个是把培养的体系做了一点调整,衔接的更加紧凑一些,一个是基础,大大加深了基础,工科过早的介入了专业,把基础大大加强,比如说生物、物理,把专业课往后拖一点,专业课很大程度上是跟研究一起来做。我们没有姚先生这样的大师,但是我们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很多老师都积极参与这个,我也很有信心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
关于选才方面,我非常看重学生是不是有梦想,我希望他阳光,有信心,能做事,有追求,这是我非常看重的。今年我要想办法,最好每个学生都能面试,我对面试也非常重视。
主持人娄雷:谢谢郑老师,施老师是生命科学学堂计划班,您的育人理念是怎样的?
施一公:生命科学学堂班的育人理念和前面两位老师是非常接近的,我们培养在生命科学领域拔尖人才,成为生物学的大家打下基础。同时我们也想跟中国的现状结合起来,让这些学生在学堂班里面不仅有比较好的知识、逻辑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民族的责任感,原因很简单,中国处在深度的社会变革之中,中国的经济在转型,中国发展的很快,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像上世纪30、40年代的时候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学生一样,有这种想法,这种民族责任感会在自己学业的追求上面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大学是培养人才、培养大家成才的地方,一点是拔尖创新的生命科学研究型的人才,但是希望他们有责任感在里面。第一点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比如说我们的学生进到学堂班里以后,每个人都可以说有一个导师。虽然我是首席教授,但每一个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实验室,生命科学既是实验科学,也跟理论科学关系很大,实际上需要在实验室里面接触到一些现代的概念,耳闻目染让学生比较快地进入角色,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大一大二进入实验室,开始跟着生命学院比较优秀的教授,开始领会一些现代生命科学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一些逻辑,我们会在课程设计,包括国际化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最后希望我们的学生眼界很高,不希望只是满足了生命科学的学分要求,或者是课程要求,而是希望学生能够站在比较高的舞台上,不仅懂得生命科学的知识和发展趋势,将来的一些发展方向,也希望学生学到逻辑思维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很同意也很欣赏姚先生讲的一句话,我们很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这个班上意识到自己将来适合做什么,将来的位置怎么做。很多学生通过学堂班成了创新制药的大家,有可能。有的学生这辈子想做干细胞移植,有的人想了解生命科学,我们现在在醒着,有时候在睡觉,醒和睡之间,人为什么有意识,将来用生命科学的手段,对人类的健康、人类的意识等等大学科产生影响。我们想让学生意识到这种潜能。
实验班是拔尖人才培养的地方,我们提供条件和环境,内因学生要改变,我们在选人理念上你还没有问到,我们也希望学生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有兴趣才能培养,更好的让学生拔尖创新。
主持人娄雷:姚老师您觉得什么样的同学适合到实验班读书,或者说您选拔学生到实验班读书的时候更看重哪一点?
姚期智:选择人才,发现他们最喜欢最有能力做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他们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学堂班的老师都会不断的在各种场合发现他们的优势,引导他们走向这个方向。
举两个例子,我记得第一次办实验班在选拔入学的学生的时候,我们给了一个考试,这种考试并不只是考他们在中学的时候,有哪些公式,记得什么事情,会不会运用这些公式。而是我们觉得,这么优秀的学生,应该要给他们个更具有挑战性,触发他们潜能的工作。那次我们给刚刚入学的学生,给的考试里面,题目有从最容易的到比较困难的。其中有一两个问题,是把一些在当前在做研究的人,他们做的工作,我们把他简化,写成一个中学生就能够了解的一种方式,然后看看他们能够做得怎么样。结果,我们非常意外的发现,居然在100多个人里面,居然有3、5个人能够得到最好的解答。像这种工作,在两三个钟头里面,如果把它拿去测验研究生,甚至比研究生更高的基本上不希望他们可能做到。所以那时候我回国还不太久,那时候我第一次面对面发现中国的年轻人,他的潜能是非常大的。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最近的一个例子,我在教一门大学一年级的课,这是一个给计算机学生所上的一种对他们特别有用的数学课,我在最后一堂课里面,我用两节课的时间,给他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在计算机科学里面,非常有名的一个问题。一般大家认为这个是全计算机里面最难的问题,因为中间标准的答案所用的思维是非常清晰,非常困难的。
我给学生这个问题,我先给了一个最简单的情况,给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我说你们想想,可以分组讨论。我们看谁能够有好的答案。结果有三组在经过一个多钟头以后,他们觉得他们有了答案。我让他们一组一组讲,结果学生非常有积极性,到最后的时候,这三个答案都不对。但是在这个时候,突然之间有一个平常不太讲话的一个学生,他举手,他说他有一个方案。他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基本上是一个算法。这个算法,我起先完全不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是非常困难的问题。但是经过了一两分钟,我看不出什么问题来,马上我就听到全班都在拍手,我知道这个简单的答案,我们全班的学生都听懂了。这件事情给我非常大的感触。像这样的一件事情,在全世界除了在中国最好的大学以外,在任何的地方不可能发生的。我准备让这个学生把他的新的,这个问题以前有标准答案,但是他这个是一个我所没有见过的应该是第一个答案的,我准备让他把这个写起来,投到国外的杂志去。
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能够给班上的同学一个感想,做研究这件事情,在尝试的过程中,很可能你是失败的,但是你在有这么30、40个人大家都尽他们的能力来想,其中一定有人会成功的。如果我们所有清华学堂班的学生,所有中国的学生都能够有这种精神像这次的经验一样,不久以后,全班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我感觉到,选拔人才的过程,发现学生,让他们发现他们的兴趣,让老师知道学生的能力,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是可能的。我们做老师的责任就是能够把这个环境布置起来,让这些学生能够感到兴趣,而且从容发挥。
主持人娄雷:谢谢姚老师。郑老师讲过,其实你是特别希望跟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这样能够真正选拔出适合自己的同学们加盟到这个班级当中。您经过这一系列的面试,有没有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主要体现在哪几点上?
郑泉水:我们全班有统招也有面试招。今年高考(微博)我没有参加,因为要避嫌,因为我的女儿考试,所以要避嫌。
但是我再做一点补充,假如我来挑人,我是肯定看重这几条的,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孝敬父母,有很强的责任感。
还有一个,我希望这个学生不安分守己,他有敢于打破常规,不是按部就班的思维,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想象。还有不害怕失败,也能展现出他的毅力,我也许会问问他做什么事碰到失败以后,是不是一碰到困难就放弃,这几点素质我非常看重。除了前面我讲的那些心态以外,这几条是非常看重的。
实际上在面试的时候,我也是从几个方面摸摸这几条,看看他们怎么样。
主持人娄雷:有人说做研究是非常枯燥的过程,您不希望乖乖仔来班级里面?
郑泉水:做研究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怎么是枯燥呢,这算是一种心态。假如这个人他追求的是什么,可能跟这个相关,他追求是内在的发现,从这里面感受到美,他追求的发现是独一无二,他从这里面能感受到快乐,是其他方面很难体会的快乐。没有做研究说枯燥的,12个小时,24个小时不存在枯燥,只不过精力没办法做的更长而已。
主持人娄雷:如果说这个人不热爱的话,他可能会觉得这个研究过程是非常无聊和枯燥的,如果他真的是发自内心热爱的话,他可能觉得这个是很享受的过程。
郑泉水:让一公来说,我们的体会是非常一致的。
施一公:我同意,有很多地方是共通的。郑老师讲的,他希望学生有一些不循规蹈矩,用我的说法,希望学生有一些个性,乖孩子在科学上比较难出头,因为很多地方,老是想循规蹈矩,老是想按照前人走出来的足迹走走。实际上我们需要学生比较有菱角,能够挑战以前的权威。
我举一个例子,我以前的一个学生,现在去了洛克菲勒大学做博士研究生。他非常有意思,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学生要像他这样。一个男孩子头发披肩,很有想法,以至于大学录取之后,他在美国因为做的非常漂亮,在我那儿。有了7个OFFER,大部分中国同学会去哈佛大学,因为哈佛的名声最响,他又是做化学生物学,大家都觉得这个人非哈佛莫属。他去了美国一趟,觉得洛克菲勒有一个教授做这个非常好,他要去那儿。别人在人云亦云的时候,他想另外的事情。这是兴趣之外对我来讲很重要的,但是你必须要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很难仅仅凭这样一个不循规蹈矩去取得科学上的发现,不太可能。
我们在上个礼拜,在接待9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得奖人的时候,他跟学堂班的学生座谈,他告诉学生们,我们的学生觉得也很震惊,IMT的本科生必须学生命学,这是朴实性的,用这个对学生的要求里面,并不认为进了清华学堂班,刚才我讲的有几个出路并不是百分之百就是钻牛角尖里面,只能是做生命科学的科学家,因为是逻辑思维的训练、科学素养的训练,帮助学生们找到将来位置的训练。
主持人娄雷:施老师,我们在好几个场合,见过多次,您也是不断跟大家讲述生命科学班的情况,你简单说一说生命科学班做了哪些您觉得比较骄傲的事情?
施一公:我大概讲一下,第一我们觉得学生一开始就进实验室,学生一定要先进实验室以后才可能做学术大家,影响很重要,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因材施教,有自己的导师、师兄、师姐做导师。第二次我们有跟国际大师交流,我们每次请他们来,希望实验班的同学们和大师级的人物沟通。第三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成才的一些规律和现象。不能很经不起打击,我们在寒假期间让同学们看了一本书,讲清华和北大以前的两位教授,讲他们的关系,学术界20、30年来的事情,让大家对做学术大家有了解。还有请老师讲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人文的熏陶和素养可以同步进行,高中毕业的时候,很多想法不独立,在学堂班里面进行培养,对学生成才非常有好处。我们会开小班的课,有学生自己组织的研讨课,论文讨论课,创作各种各样的因材施教的机会让大家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长,天有多高,想法有多远这样的理念。
主持人娄雷:姚老师代表两位老师,对即将步入清华的大学,还有2012年要参加高考的同学送上祝福和寄语?
姚期智:我非常同意两位老师说的,这样同学要有个性才能有所成就。我寄语即将步入高考和大学的同学们,希望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我自己在和这些学生的面试里面,我也充分体会到,有很多学生他们已经有这个能力,发展出他们自己的个性。
比如说有一个同学,他说在清华里面非常大的校园,他到里面参观走迷了路,迷了几个钟头,他觉得非常高兴,整个过程觉得非常有意思。所以我感觉得到,刚刚郑老师和施老师都谈到,一个成功的人,不仅是成功的科学家,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他天赋的聪明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一个人需要有一个乐观的天性,成功的性格,才能够努力培养在这方面才能够使得你将来能够比天赋更好的人都能够有更好的成就。所以我给同学的祝福就是要发展出一个个性。
主持人娄雷:谢谢三位老师来到演播室共同跟我们分享您的感受,在稍后时间当中,我们还会有三位优秀的同学做客直播间,听听他们想说什么,想聊什么,不要走开,我们一会回来。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