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岛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微博)的考生共33423人,比去年减少5923人,降幅达15% ,高考人数“缩水”除了适龄人口减少外,逃离高考转而留学(微博)的“弃考生”增多也是一大原因。自2009年以来,青岛的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降三年,与此相对应的是 ,岛城出国留学人数逐年攀升,2011年,仅2中、58中、1中、9中等4所高中出国人数就达到了350多人,在同龄人挑灯夜战准备高考时,他们却已经手握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畅想留学美好前景。还有一些农村的孩子因为家庭环境和实力不济,觉得与其上大学还不如外出打工或是参军,从而放弃高考。承载着莘莘学子梦想的高考被无情舍弃的场面,让众多教育从业者始料未及,这也给中国高考出了一道难解试题。
出国
以前是退路,现在是出路
过去只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动将留学当退路,如今却是成绩的优异学生主动视留学为出路,不是考不上国内大学,而是不想考,留学计划被提前到高中甚至是初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大规模弃考留学现象?留学生们纷纷挥手告别高考,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2007年是青岛留学的一个“分水岭”,青大A-Level中心于那年在青岛开班招生,第一批仅11人,可是今年却有150多名学生将“组团”留学;青大ACT中心也是在2007年进军青岛,从当年的24人发展到今年的116人。“洋高考”彻底颠覆了由留学中介办理出国的旧观念,在家门口通过国际化标准考试冲击国外一流大学,成为了不少优秀高中生心目中的圆梦之路。
案例一
一个班55个学生,10人选择留学
当今年高考拉开帷幕的时候,青岛9中高三生于东宁正在北京的美国大使馆忙着办理签证,于东宁将在今年8月份去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读书,拿到美国签证,为他并不完整的国内高中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
“对于高考,每个高中生总会有畏惧感。我上高一的时候,父母朋友家的孩子就不参加高考直接出国,我当时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尝试这条路。最后就决定去参加ACT 考试,一年能考几次,光这一点,高考就比不了。”
于东宁原本是9中直升班学生,成绩在学校里属于中上等,高考→上个好大学→毕业→找份好工作,这条循规蹈矩的高考道路起初也是于东宁所憧憬的,可潜在的高考失利巨大风险,让他觉得机会多多的留学更有吸引力。
于东宁所在的班级有55个学生,其中有10个学生选择了留学,甚至有的到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临时决定出国。“我不喜欢"逃避高考"这种字眼,其实上美国大学压力非常大 ,典型的"宽进严出",毕业难度可能要比国内大很多,我只是觉得留学给了高中生新的选择和出路,放弃高考并不等于放弃学习。”从5月开始,无事可做的于东宁就开始在咖啡店打工挣钱,这是他第一次干服务人的活,这让父母感到很意外,于东宁不愿意被人贴上“富二代”标签。
于东宁对于自己的出国花费很清楚 ,学费一年2.4万美元,生活费1.2万美元,加上机票等杂费一年至少要花3.8万美元,4年美国大学本科读下来花费将在100万元人民币左右。“父母把这些费用当成教育投资,认为是物有所值,可我到了国外还是要打工挣钱,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于东宁说,他以前从来没出过国,也没有离开父母这么长时间,可既然放弃了国内高考,那么留学这条路就得一直走下去。
案例二
牛津面试过程征服一本边缘生
6月5日,在班上其他同学正在为高考做最后冲刺时,青岛二中高三学生葛珊杉却在悠闲地为毕业典礼练习唱歌,虽然她也会如期参加高考,可却是享受过程,结果对她而言已经无足轻重,因为她将在9月远赴英国伦敦大学读书。
葛珊杉是在高二时选择去青大A-Level业余制班的,每周只有周六、周日去学习A-Level。谈到留学决定,葛珊杉并不讳言是为了逃避国内高考,“我觉得中国高考太不适合自己了,比如理综,我数学和物理都不错,可是化学却不好,但高考却要全部考,偏科肯定考不好,我觉得不能反映我的真实水平。而A-Level却可以自己选择考试项目,一年里面还有好几次考试机会。”葛珊杉说,国内高考有些过于残酷,而留学却是机会多多,稍一权衡,她便在高三彻底放弃了高中课程,全力备战A-Level考试。
虽然留学起初源于对高考的恐惧,可在准备留学时,葛珊杉越来越向往国外大学。去年就有2位青大A-Level中心学生考上牛津大学,这让葛珊杉也萌发了申请牛津的想法,去年12月,葛珊杉收到了牛津大学的面试通知书,这让高中成绩徘徊在一本边缘的葛珊杉异常兴奋,征得父母同意后,便独自一人去了英国参加牛津大学面试。
“牛津大学面试确实挺独特的,给了一道数学题,然后留出3天时间解答。我查了数不清的资料,最后也没有做出来,可整个过程很精彩,将成为我人生中的永远记忆。”
今年高考中不仅葛珊杉心态非常放松,她父母也很轻松。葛珊杉说,自己在学习A-Level之后,思维模式已经从原先的应试思维转变到发散思维,感觉高考是很难考出好成绩的,索性高考前几天就不复习了,至于能出什么成绩也不是她要考虑的问题了。
纠结
摇摆的家庭,焦虑的高中
“摇摆家庭”不在少数
高考,还是留学?这是摆在城阳一中学生葛明征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即使已经拿到了帝国理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外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可他一家人还是没拿定主意。矛盾心理下,葛明征还是参加了今年高考,他明白被留学严重分心的自己,已经很难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我和孩子妈妈都是普通职工,就是工薪家庭,拿不出多少钱送孩子出国,当初考虑留学,是希望给孩子留条退路。孩子本来一模考试已经接近一本线,可自从准备留学以后,成绩下滑比较厉害。”葛明征的父亲葛先生说,现在葛明征所申请的几所国外大学录取应该不成问题,可奖学金还没有出来,如果拿不到奖学金,高昂的英国留学学费就不是他们这种家庭能承受起的,只能再看看高考成绩。
像这种在高考和留学间左右摇摆的青岛家庭并不在少数。“怎么选要看孩子高考成绩,要是考不上一本那就没必要上国内二流大学了,去复读压力又太大 ,不如多花钱让孩子出国读好大学。”考生家长徐先生坦言,自己在高考前就背着女儿去留学中介咨询过留学事宜。
尖子走了,“空椅子”多了
青岛二中、五十八中、一中、九中,这四所高中是众多留学机构的必争之地,是青岛中学界的留学“高地”,在留学机构不遗余力地“猛攻”之下,高中留学人数逐年大幅上升,教室里面频频出现“空椅子”。
“出国读书是学生的自我选择,也是学生追求价值多元化的体现 ,可是今年留学情况还是超出我的想象,不仅出国学生多,连我们级部第一名的学生都选择留学,我觉得挺可惜的。”青岛二中党委书记李作从并不赞成高中就出国留学,当他得知二中高三级部第一的一名女孩最终选择去新加坡留学时,感到惊愕不已,“这种学生去新加坡读书肯定经过深思熟虑,只是铁定的北大清华苗子就这么流失了,我心里面总觉得不得劲。”
同样惊讶的还有青岛一中副校长邢桂范,一中今年级部前20名学生有10名学生最终选择留学,这10名学生都是非常有希望冲击211名校的。“我们学校管理者不赞成高中留学,但也不能强制不让学生留学,只能是不鼓励不反对,很无奈。”邢桂范说,去年青岛一中有30多个学生去留学,今年就翻了一倍多,达到70多人,只剩下450名学生要参加今年高考,原先50人的班级里只剩30来人成为普遍现象 ,一中班主任都要负责班级“维稳”工作,要让学生明白出国并不是唯一出路。
青岛二中教务处主任李晓轮表示,二中2011届高三毕业生应有800多人毕业,可实际报名参加高考的只有690多人,已经有100多名高三学生放弃高考选择留学,青岛2中不仅开设了英澳本科保送班,还有美国本科保送班和美国精英班,其中美国保送班28名学生在别人读高三的时候,就已经在二中开始学习美国大一学分课程。五十八中也有100多人因留学弃考,九中有80多人,仅仅这四所青岛高中,今年因为留学而放弃高考的人数就达到350多人,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这两年成绩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势头越来越猛,A-Level、ACT等"洋高考"冲击再加上留学中介,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好学生就希望能上比国内大学更好的国外大学。同时家长腰包也"鼓"了,提供了留学经济条件。”李晓轮说,现在国内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环境不好,客观上也加速了部分高中生逃离国内高考,这种现象值得国内高等教育反思。
班主任和中介打“暗战”
今年是青岛一中教师孙嘉妮当班主任的第15个年头,每次带高三毕业班,孙嘉妮都有不同的心得,而这次为了能够让更多学生走上高考考场,她不得不和留学中介打一场从没遇到过的“暗战”。
“对于高中就出国留学,我态度很明确,就仨字:不赞成。我是从高一就开始带这个班,看着别的班级出现越来越多的空位,我意识到应该和学生们好好谈谈留学,要引导好他们,不能都让留学中介"抢"走了。”如今,孙嘉妮所带的班级只有一名学生出国,也成为整个青岛一中高三级部里留学人数最少的班级。
不仅是在班级上,孙嘉妮作为一个母亲 ,还要面对女儿的“高中留学梦”。孙嘉妮女儿今年上高一,有一天女儿突然找到孙嘉妮,提出她想申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系,不再参加高考。“我只问了女儿,她为了出国都做了哪些准备?做好准备了吗?女儿答不上来,我就告诉她,国外大学并不是天堂,既然上了高中,就该有始有终,想要去留学完全可以上完国内大学再去。”在孙嘉妮教导下,女儿放弃了留学打算。
孙嘉妮认为,高中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独立生活能力,国外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适应不好轻则影响学业,重则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人生,“跟风式”的盲目留学很可能得不偿失。她还观察到,高中生留学群体中有不良攀比风气,甚至有学生相互比不同国家留学费用的高低,以此来标榜自己家庭的富有,这种心态下的留学能行吗?
链接
“洋高考”
所谓“洋高考”,就是外国的知名高校在中国每年的夏季高考时期在中国举行考试招生工作,考核录取后到国外就读的一种升学方式。
目前海外“高考”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比如,美国高考主要有ACT和SAT两种考试,申请英国本科可先攻读A-level课程,申请澳大利亚大学可选择WACE等。由于“洋高考”紧盯的对象,不仅是国内教育体制下的尖子生,而且还是综合素质全面的通才,其考生一般以初三到高三阶段的学生为主。
资料显示,青岛高考人数已连续5 年出现下降。2005年时,青岛高考报名人数达到5.2万人,创历史新高,比2004年增加24% ;2006年增长到56876人。青岛市的高考报名人数从2007年开始出现下降,当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为54484人,比上年减少2000多人;2008年继续减少,为53099人;2009 年高考共报名47497人;2010年高考,青岛市报名确认考生42786人,比2009年减少4711人,降幅9.9% 。到2011年,又将降到4万人以内。
据分析,高考人数的减少与学生总数趋于减少有关,同时,也与“洋高考”的冲击有关。
走向社会
象牙塔外的世界更精彩?
如火如荼的高考已经过去了,过去几天里坐在考场里的考生成了整个社会的焦点。多年来,高考似乎已成为人生的分水岭,只有踏过这座独木桥,才会迎来未来生活的坦途。但今年的高考却有不少原已报名的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毅然停止了追寻“大学梦”的脚步。青岛市招办工作人员在分析青岛高考弃考人数增长时指出,除了市区的考生因出国留学弃考,郊区普通高中的弃考率也比较高,一些农村孩子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好大学 ,但上一些普通高校又觉得毕业后出路难料,再加上家庭经济原因,最终弃考。记者通过对多名弃考农村学生采访发现,就业难等问题已让大学文凭失去了原来的吸引力,大学不再是一个非去不可的地方。
弃考之路
从勤工俭学到放弃高考梦
高二放暑假后勤工俭学去打工,新鲜的工作环境和枯燥紧张的校园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即墨市考生张倩(化名)决定离开学校,但心里又割舍不下那个“大学梦”,于是她边打工边复习功课,以应对今年的高考。但在今年高考前夕,张倩却决定弃考。
打工不忘复习功课
家住即墨市灵山镇的张倩已辍学打工一年了。在她的父亲老张心里,尽管放弃了校园生活,但懂事的女儿仍是一名好学生。“她打工期间一直没放弃复习 ,今年还回母校报名要参加高考!”老张是一名瓦匠,妻子在村子里一家小工厂上班,夫妻两人还种了5亩地。张倩原先是即墨市第四高级中学的学生,从小品学兼优,张先生一直盼望着女儿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学好本事奔个好前程。
去年暑假,张倩要求出门打工,既赚钱减轻父母的负担,还能对自己进行磨练,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阅历。张先生认为这是个不错的主意,经熟人介绍,张倩来到青岛电子信息城,成了一名手机卖场的柜员,每月1200元钱工资让初涉社会的张倩惊喜不已 。暑假结束后,张倩告诉父母,自己边打工边复习 ,学习效果不会比在学校里差多少,因此她决定不回学校了。
女儿决心已定,张先生夫妻俩相劝无效,只好默认了女儿的选择。12年寒窗已度过11载,张先生嘱咐张倩,千万不要半途而废,一定复习功课争取考上大学。今年春节后,张倩回母校报名参加高考。
高考前“临阵脱逃”
但是在6月7日,张倩却没有走进考场,这让张先生心里有些遗憾和纠结。但张倩此前的一番解释,也让他的心里有所释然。当天上午,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女儿现在跳槽到城阳区一家手机商场,工作十分轻松,每个月还能赚2000元钱工资。而邻村一名大学生本科毕业一年多了,高不成低不就至今没找到工作。女儿就是以此为例,向父母陈述了自己要求放弃高考的理由。
“考不上好大学还不如别上,上完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尽管女儿放弃高考让张先生的心里感到遗憾和惆怅。但他也认同女儿弃考的理由,不但没责怪女儿,还开导女儿心宽一些,不要为此产生心理负担。为了让记者了解女儿弃学、报名高考和放弃高考的心路历程,张先生还向记者提供了张倩的手机号码。但记者拨打了一天,张倩的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据张先生分析,女儿的决定看起来超脱,其实她的心里也在为弃考而纠结着。
弃考是精神上的解脱
直到6月8日下午5时许,张倩的手机才开机,但她拒绝和记者见面。张倩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虽然在父母眼里,自己是一名学习努力成绩不错的好学生,但和城里的学生相比 ,成绩完全处于劣势。尽管辍学这一年来,自己没有放弃复习 ,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张倩表示,从小她就被家长和老师灌输了“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能找个好工作”的信念,大学梦也伴随了自己的全部学生生涯。因此,在今年高考报名时,她惴惴不安起来,心急火燎地回到学校报上名,并把自己的所有业余时间,都放到高考冲刺中。住在集体宿舍里的她,为了晚上复习时不影响同事休息,只好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啃书本。但越是用功复习 ,她越忐忑,总是担心自己高考失败。她不愿意接受失败。最终,在高考前半个月,她决定放弃高考。
弃考之惑
城市户口和学历失去“光环”
近年来,学校扩招、生源减少,录取率年年攀升,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今年山东考生录取率将达到94%以上,但却有2成考生因各种原因弃考。城市户口和大学学历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早已失去原先的光环和诱惑,而这是导致考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会也是大学校
张倩告诉记者,去年辍学后,她曾回过一次学校,时髦的衣装、相对成熟的谈吐及精彩的打工生活,惹来不少同学的羡慕。当很多同学还在为跟父母要不来十几元零花钱而烦恼时,她却每个月可以支配千余元“巨款”,这让她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上几年学毕业后,还要到社会上找工作,照样给人家打工!”张倩发现,自己身边的同事,就不乏毕业于各类大专院校的大学生,甚至还有本科毕业生,做着比她更简单的辅助工作,赚着令人可怜的薪水。“与其枯燥地学习那些用不上的知识,还不如自由地打工赚钱。”此时的张倩,想法更加成熟,她表示,社会也是一所大学校,工作也是在学习,只不过和在学校里学的课程不一样,等自己的同学大学毕业后为找工作而发愁时,自己说不定经过几年历练,已成为了老板。
考不上重点不如不上
高考临近,张倩综合分析了自己的学习成绩,认为自己考上大专或高职学校把握较大,考本科院校有一定难度,要想考上自己满意的重点大学,则完全是梦想。“考不上好大学,上了也没用,干脆别浪费这宝贵的几年时间和学费了!”张倩最终下定决心,在高考大门前停下了脚步。
和张倩一样,她的同学婷婷也抱着同样的想法。6月8日下午,正在即墨市服装批发市场上帮雇主卖货的她,在电话里一口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而她们俩的同学小陆也放弃了高考,不过记者采访时,他还在为自己的选择而惆怅。“不是不想上大学,而是没有自己中意的专业。”小陆家住即墨市华山镇,父亲是村干部,家里条件也不错,小陆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在老师看来,他考上高职院校应该没有问题,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混文凭不如早打拼
在记者采访的8名弃考高三学生中,除了小陆外,其他都已开始工作,家住即墨市段泊岚镇的闫博就是其中之一。闫博的父亲闫先生告诉记者,儿子离校后,很快就在村里的企业找到工作。他表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也难,即使有一张普通大学的文凭,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多大用处。以往,考学除了找工作,还为了跳出农门转成城市户口,可现在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还吃香。
弃考生小孙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大学扩招这么多,在抢夺生源中,只要交上学费,很多学习成绩差的考生,也会被民办高校或职校及大专院校录取。这样的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及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与其在这样的院校里混文凭,还不如早点到社会上赚钱,还能积累社会经验。
记者还从青岛技师学院获悉,近些年有不少放弃高考,直接到该校学习技术的考生,在他们看来,掌握“一技之长”要比学历更值钱。“现在连本科生都毕业后"回炉"到我们学校重新学技术,说明真正的技术比一纸文凭更重要。”A6、A7版文/图 记者 单俊楠 焦恭森(署名除外)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