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报载陕西一高校至少从2006年开始,就使用本科生参与高考(微博)语文、英语两门科目的阅卷,学生阅卷题目涉及主观题。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大四女生透露,“有阅卷学生说,一个晚上他改了1900份英语试卷”。
两年前,媒体曾报道高考作文阅卷平均时间仅20秒,这曾被舆论称为“草菅人命”。而此次媒体报道显示,有人“一个晚上改了1900份英语试卷”、“每天白天晚上11小时的高强度阅卷”。阅卷工作量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无疑是导致高考阅卷加班加点、求快的重要原因。如此阅卷能否保障质量,令人忧虑。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在高速的阅卷作业中,阅卷者会变得麻木,忘记纵使只有一两分之差,但却完全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据媒体报道,2007年6月15日,一个网友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贴吧里留言,“昨天我听到有改卷的学生议论改卷,然后炫耀自己的快速改卷方式,旁边人说,这样很容易出错的,然后那个人说,没关系啦,也就一两分啊!听了就来气! ”这一留言的真实性需要调查,但“没关系拉,也就一两分啊”,很符合追求阅卷速度的阅卷者的心理。
高考阅卷有必要这么加班加点,这么快吗?从录取的时间安排上看,似乎有必要。按照各地的录取流程,一般在6月24日至26日公布高考成绩,也就是说,在高考结束之后的两周内,必须完成各科阅卷、分数统计等工作。但问题是,为什么非要在6月25日、26日就公布成绩,难道不可以在7月初公布成绩吗?这不是给了更充足的阅卷时间,可以保障阅卷的准确度吗?
记得在2003年之前,我国的高考是7月7日至9日,那时,成绩在7月底公布,在8月完成招生,不是也能保证学生9月入校读书吗?为何提前1个月高考,还要这么赶?事实上,按照现在的录取进程,不少地方在8月初就完成所有招生。有关人员或许会说,这是为了尽快让家长、考生知道成绩,但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阅卷的准确度,而不是以速度来牺牲准确度吧?
有意思的是,针对舆论讨论高考时间是否能调整为6月的第一个双休日,有教育考试部门的人员分析道,这也会打乱招生流程。这种解释很奇怪,难道每年的招生必须安排在某个时间点,调整几天,电脑就不能运作,招生部门就完全不适应吗?当然,站在管理部门的立场,也可以理解这种解释,怎样对自己工作方便,不给自己添麻烦,就采取怎样的方式——高考阅卷快速结束,招生按规定时间节点进行,招生部门按计划完成整个流程就算完成任务,至于阅卷的质量、是否方便考生,这不是他们考虑的范畴。以此来分析阅卷时间安排,也是同理。
从对考生负责出发,建议各地教育考试部门有必要重新思考考试时间安排、阅卷安排、录取流程安排,要以服务考生、保障质量为工作的出发点,而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这会降低考试评价的质量和公信力,是得不偿失的。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