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别误读了名校生源流失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9日 14:21   新闻晚报

  吴越石

  今年上海秋季高考(微博)仅5.5万余人报名,创下历年新低,可参加“洋高考”的学生 族却逐年增加。目前,在上海高中的四大名校(上海中学、复旦(微博)附中、华师大二附中(微博)、交大附中),参加洋高考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已达到10%左右,名牌高中比拼 的已经是国外名校的升学率,国内的名校已经难以吸引国内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前去投考。我们不禁要问:国内名校生源为何迅速流失?

  “国外名校的教学水平高”是最易想到的原因。但奇怪的是,国外名校的水准早就高于国内名校了,为何过去“洋高考”没有这么红?国内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壮大或许是另一个原因,但很多送孩子出去的家庭其实也并非那么宽裕。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国内的高校改革太不“给力”,所以才造成了家长(微博)们的不满意、不耐烦 和不甘心。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在阻碍国内高校改革的深化呢?一些业内人士或许会抱怨:高校改革步履维艰,关键问题在于高校运作高 度行政化,你干个啥都需要填表应付上边的检查,教师没心思好好搞教学科研。其实这些抱怨都有一点推卸责任之嫌。行政化运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教师的精力,但还不至于不可容忍。大学老师有寒暑假,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上完专业课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科研,再填几张表不至于累吐血吧。这还喊苦,叫加班到7 点才回家的公司白领们情何以堪。笔者以为,国内高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问题恰恰出在教师的队伍结构上,反倒和行政化趋向关系不大。

  和国外名校相比,国内学校有一大一多二少:一是院系编制大,一个系百来号教师根本不是啥新闻,人家一个系若过二十人就算 “兵强马壮”了。二是课程多,一个本科生一个学期上个七八门课算是平均值,人家一个本科生一学期最多学三门。三是每门课的学时少,每周两学时的课程占了大多数,人家的课程往往都是一周四学时。四是教师队伍中能够达到西方国家博士毕业生平均学术水准的教师数量少,能够用先进国家最新教材授课的教师少。结果呢,既然老师编制大,就得安排大家都有饭吃,这样课程就肯定多;课程一多呢,每门课程的学术训练量就有所下降,这样学生的学术能力就会跟着注水——啥都懂一点,啥都懂不透。学生能力下降,也就更不适应符合先进教学理念的高强度教学,让少部分优秀教师有劲无处使。所以说,我们的课程体系不是为了学术发展而设立的,更不是行政官员设计出来的,而 是为了适应我们教师队伍的现状而 “量体裁衣”的。穿衣人身材胖,就别怪衣服看上去臃肿。

  因此,国内高校改革的解决之道,师资更新是一切关键的关键,除此,啥都是浮云。老对行政化耿耿于怀的各路大侠,还是先看看自己的宝剑是不是需要磨砺吧。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