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海珠中学开学典礼上,外来生对异地高考[微博]充满期待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林世宁
在党的十八大上,教育被列为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今年年底前,全国各地将陆续出台“异地高考”政策,这无疑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2年8月31日,中国政府网刊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公安部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
然而临近2012年年底,多数省市似乎仍在观望,截至目前,全国仅有黑龙江、江西、福建、山东、安徽、重庆等少数省市公布了政策细则。“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为何这么难?
在广东接受义务教育的近190万名外省户籍学生,究竟有多少可以享受“异地高考”政策?
对于政策制定,广东省教育厅及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负责人不肯透露细节,原因在于广东是异地高考压力最大的省份之一,相关政策比较敏感。
一位长期关注教育政策的学者分析说,在外来人口聚集的京、沪、粤等省市,异地高考的准入门槛必将定得很高,因为这些地区的外来人口基数太大,门槛过低,原有的高考考试、录取体系必将受到严重冲击。该学者建议考生家长[微博]保持一颗平常心,期望值低一些。
该学者说,异地高考是涉及面广泛的社会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无法一步到位,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该学者以广东为例算了一笔账,据最新统计,在广东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188万人,其中80%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如果完全放开“异地高考”政策,这些孩子必将选择在广东参加中考[微博],读高中,然后参加高考,仅以解决在珠三角地区读书的孩子计算,差不多要新建200所中学,那么去哪里找用地?去哪里找老师?
制订异地高考政策的困难,各省市都有本难念的经。北京、上海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外来人口数量大,一方面要解决现有外来人口需求,另一方面还要预防高考移民[微博]的涌入;广东的本地高等教育资源紧张,高考竞争激烈,同时外来人口数量最为庞大,最大困难在于如何解决这么多人的读书、考试、升学问题;对于新疆、西藏等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预防高考移民的涌入则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山东、江西等本身高考竞争激烈、外来人口相对较少的省份,异地高考压力比较小。
据介绍,在《意见》中,“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原则被概括为三句话,一是“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二是“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三是“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
第一句话所表达的促进教育公平原则,一度被社会片面地放大,从而忽略了另外两句话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考虑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表达的是放开异地高考一定要在各地“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能“顶硬上”,否则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而“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则表达出异地高考的实施还肩负着协调产业转型、引导人才合理流动的重任,“各地要制定适当的门槛,通过异地高考政策吸引合适的人才留下,从而促进全国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而非放开政策后大家都往大城市挤。”该学者分析说。
按照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实现异地高考是为了实现“学有所教”,这只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小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