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倪瑞明,上海市浦东中学校长。2014年上半年,他在梳理浦东中学校史资料时,无意间在浦东新区档案馆发现了清宣统己酉年十二月(1909年)编制的浦东中学“高中必修选修各学程学分时数及选习程序表”。这张百年前的课程表,共分国文、外国语、数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等“七大门”,并明确规定了每周时数、学分、必修选修课程,以及严格的选习程序,从而确保课程结构的梯度和学生的接受度。教育理念,薪火相传!先人的教育经验放到今天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不无借鉴的意义。
实行学分制 有必修课、选修课
首先,体现教育救国之志。浦东中学校长杨斯盛深感“幼年失学,不获读书”“浦东相邻子弟失学”之苦,他毁家兴学,捐献30余万两银子,创建了浦东中学,并聘请黄炎培等进行管理。
学校开办之时,杨斯盛就明确提出:“一是为国造就科学人士,以达到科学救国、实业报国,振兴中华之目的;二是为浦东乡邻子女解决失学之苦。”
因此,浦东中学在开办之初,基于为国家造就科学人才的目标,明确提出“重理不轻文”,设置升学班,为准备升入高等学府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课程结构,参考日本的课程设置,延聘名师,最终确定浦东中学自己的课程方案;
同时,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报考优秀学校,学校董事会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升学补助费,对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
其次,强调“学以致用”。感于当时的学校教育往往脱离社会实际,学生所学知识不能运用,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基于“学以致用”的思想,黄炎培在课程设置中坚持实用主义,重视应用知识,针对部分同学毕业之后即将就业的需要,开设“师范类”和“商业类”的选修课程。
针对拟从教的学生,开设《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概论》《普通教育法》《学校行政及组织》等;
针对拟从商的学生,开设《经济学》《商业概论》《商业实践》《簿记学》《银行学》《珠算》《打字》等课程。
再次,规范的教学管理。这份“高中必修选修各学程学分时数及选习程序表”是由浦东中学首任校长黄炎培主持编制的。
从该课程表中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课程设置中分必修课、选修课两类;
采用的是学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设计相应的教学进度和难度;
采取的是学分制管理,根据选习课程的课时数、教学难度和学科差异,确定不同的学分;
尤其重要的是选习程序,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学程,把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要求予以严格的流程规范,而学校里还有相应的选修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学生选习流程的规范性、有效性。
体育设备极其完善 教授性知识
第四,高度重视体育。面对学生身体素质羸弱,在“强国必先强民”思想指导下,增设了体育课程。创办之初,学校即特别重视体育教学,开设体育必修课2节,选修课2~3节,辅以各项体育运动,以“养成好学深思,体格健全之公民,能有远大之目光,清新之头脑”为目的。
不仅将体育作为增进全校学生体质之必需,还作为进行“德育、智育、群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体育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毕业,毕业时体育成绩在丙等以下者,不得享受升学补助费,以激励学生强健体魄、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体育设施非常完善,学校有晴雨操场、足球场、篮球场、垒球场、排球场、网球场、跑冰场以及乒乓房、弹子房、游泳池(增涛池),另设单双杠、沙坑、掷铅球区域、秋千架、轩轾天平板等,体育设施的规模不仅在当时,放到现在也是少见的。
第五,遵循身心规律。自然科学中的必修学程为《医学常识及性育》,规定第三学级起选习之,每周三个课时,共三个学分。在清朝末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系统地开设基础医学知识和性教育知识,注重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实属超前。
尤其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根据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特征,学校通过领先的课程,主动进行性知识和生理卫生的普及,从而避免了学生在这方面出问题。
旧课表传递出的育人特质
从这张旧课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时学校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大量引进西方课程的同时,浦东中学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邀请很多晚清秀才、进士等任教,国文中的必修和选修课时基本在8~9节。
学校始终坚持将人的培养视为第一要务,坚持公民素养的培养。正如1907年3月21日,杨斯盛宣布浦东中学校训“勤朴”时,提到“欲成就事业,必以精神体魄为原动力,而精神体魄尤必以勤之”。而“朴”,既是奢华的对立面,更在于对事业的专注,“求学问,则舍学问外,无一足以扰其心”。“勤、朴”二字,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同时,学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修身。学校每学期开设一门《修身》课,进行道德要旨的教育。而浦东中学的校箴“克己互助”明确指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克己之精义。西方哲学家曾言,“吾人享受自由,以不妨碍他人之自由为限”。互助,注重团队合作,即“强扶弱,长慈幼,才者辅不才,能者济不能,殆为人群共存之原则”。
从旧课表看今天的高中教育改革
细细研究这张课程表,我不免联想到今天正在开展的高中教育改革,感悟颇多。
感悟一:学分制管理应该成为学生学业管理的基本方式。面对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学校需要思考采取何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面对6门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学生从中选择3门,总计有20种可能性,按部就班按照传统教学管理方式,将很难实施有效的课程管理,这就需要学校思考采取学分制管理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业管理的有效性。
感悟二:学校应该提供高选择性、多样性的课程。由于现行高考[微博](微博)招生制度中存在着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唯学分论、一考定终身、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满足培养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势必需要学校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为,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感悟三: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基于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差异性需求,从传统的以高考成绩由高到低填报志愿,逐步改变为基于高校的不同专业进行填报志愿。这就需要学生根据高校专业录取的要求,分析自己的职业取向、个人兴趣爱好与特长,也对学校给予学生正确的生涯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感悟四:加强教师专业成长。多元化课程、走班制和高选择性,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和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的不同教学要求,学生对于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的不同选择,学生的多元个性化发展,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多地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基于学生的不同需求,方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就必须要有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基础。
本文选自《上海教育》11A刊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课程表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