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预算超233亿领跑部属高校
新京报讯 (记者沙璐 实习生王俊)近日,部属高校2017年度部门预算相继“出炉”。今年75所高校预算收支总数超过3500亿元,预算收支总额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浙江大学。其中,清华大学233.35亿元,是唯一一所超过200亿的学校。
75所高校中仅清华超200亿元
75所高校中收支预算总额排名前三位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预算分别为233.35亿元、193.45亿元和150.47亿元。清华是唯一一所超过200亿元的学校。其他超过百亿的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和复旦大学。
预算最少的后三位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均为艺术类院校,预算总额均未超10亿元。
75所高校年度收支预算排名中,预算超过50亿的24所,低于50亿的51所。与去年相比,预算超过50亿元的高校略有增加。此外,预算在10亿-20亿、20亿-30亿区间的高校数量最多,分别有14所。
前十名中东部占7所 多为综合性高校
从地域来看,预算排名前10位的高校中,有7所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仅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三所。其中,吉林大学是今年“挤入”前十,预算较去年增加35亿元,排名第8位。
记者还注意到,前10位高校基本为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总体排名靠前,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排名都在前30名以内。排名后十位的则大多是语言、财经、艺术类高校。
与2016年相比,多数高校预算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从几亿到几十亿不等。清华预算增加超50亿,涨幅最大。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增幅超 40亿元。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涨幅超20亿。仅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个别高校预算较去年有所减少,但降幅不 大。
追问1 高校“钱袋子”怎么用?
教育支出占预算比例一般最大
高校“钱袋子”已经确定,这些钱从哪里来,要用到哪里去?从收入来源看,高校收入主要有几大块,分别是各类财政拨款、上年结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
各类财政拨款一般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比如吉林大学财政拨款 332518.15万元,占收入预算的52.86%;北京化工大学一般公共预算拨款99815.55万元,占总收入的40.07%。
也有些高校财政拨款占比较少,北京大学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488346.23万元,占34.32%;事业收入占比37.40%,高于财政拨款。
支出方面,一般包括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在这些支出中,教育支出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也最大。
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育支出438558.45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的84.29%;结转下年68400万元,占13.15%;住房保障支出12303.43万元,占2.36%。
厦门大学教育支出所占比重更高,在608404.03万元的预算支出中,高等教育支出57770万元,高达94.96%。
追问2 预算为何普遍增加?
因“双一流”建设增加财政拨款
今年近70所高校预算数较去年都有所增加,多的增幅达几十亿元,涨幅超过20亿的至少有8所。
为何今年很多高校预算大幅增加?记者注意到一些学校预算数增加与“双一流”建设有关,特别是财政拨款涨幅较大。
北京大学收支预算总数较去年增加40多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上年年初预算相比增加210487.15万元。北大解释,主要原因是 2016年“中央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经费为追加预算。其中,增加最多的是高等教育支出,比上年增加200455.34万元。
武汉大学收支预算总数较去年增加9亿多,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为320537.15万元,比上年增加81981.08万元。该校解释主要原 因是: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中央高校管理改革等绩效拨款和调资经费等额度没有在2016年批复,而在2017年进行了批 复。
据吉林大学介绍,2017年收入总预算879636.29万元,比2016年增加357739.64万元,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中,教育支出比 2016年增加50430.42万元,增长19.36%。主要原因是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基本科研业务费、高校捐赠 配比等项目支出及2017年调资经费等基本支出增加。
追问3 为何不公布“三公”开支?
一些项目难分类 部门情况较复杂
自2013年以来部属高校开始公开部门预算,今年是第五年。记者发现,与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预算公开相比,高校预算公开内容较为简单,“三公”经费以及各项目细化支出等并未公布。
此外,高校“其他收入”部分金额较大,但并未详细公布该项信息。如复旦大学其他收入157908.71万元,南开大学其他收入为 298452.51万元。据高校解释,其他收入指除“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 入、捐赠收入、盘盈收入等。
中财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教授介绍,“其他收入”金额较大不是高校特有,其他一些部门中其他收入和支出量也比较大,社会关注度也比较高。 主要原因是我国预算分类系统与国际通行分类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支出项目在现有分类下很难归到特定科目,就要放到“其他支出”;同时部门情况较复杂,比如设 有下属单位,会涉及统计方面的问题。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比一般行政单位情况更复杂。 三公 经费不是一个独立科目,是从各方面摘取进行汇总,而高校与行政机关不太一样,经常有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不能简单归为 三公 。” 王雍君解释说。
【链接】
支出政策、地区及生源致预算差距大
这75所部属高校“贫富”差距较为显著,多的达上百亿元,少的仅有几亿元,第一名比最后一名多出229.37亿元,相差数十倍。
为什么高校之间的“贫富”差距会如此显著?中财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教授解释道,每个学校情况不一样,国家在对学校的支出政策上有一定区 别,比如对“985”“211”,支持力度更大;根据地区情况不同也会有差异,比如北京等经济实力较强地区的高校,受到的支持以及各种收入会更多;此外, 学校的生源结构也不一样。所以高校之间预算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
责任编辑:戴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