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高考志愿必知问题:志愿为什么分两次填

2017年05月15日 16:21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一、考生如何认识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性?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是高校招生的重要环节,历来受到招生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和考生及家长的重视。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设置的专业共分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军事学12大类,考生填报志愿要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出发,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实际能力,选择理想的高校和专业。从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对考生各方面的基础要综合衡量,对考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充分重视,对考生本人的专业意向要充分尊重。

  考生填报高校志愿是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表述,是表达个人专业意愿和选择理想职业的权利。考生填报的志愿在招生录取中是招生管理部门网上投档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十分慎重,要珍惜这一权利。填报志愿又是十分具体细致的事项,志愿填报是否正确、得当,会直接影响到录取结果。因此,每个考生务必认真、谨慎,切不可草率从事。

  二、填志愿前应了解些什么?

  1、考生要了解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

  从学校的隶属关系来看,有的是国家部委所属大学、有的是省市所属大学,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其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招生范围等都有所不同,办学水平也有所不同。除了看隶属关系外,还要从一所大学是否是“211工程”学校,是否是“985工程”学校来分析。目前在我国,30多所进入“985工程”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也仅有百所左右。此外,学校的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的数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和大师级人物的数量、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的数量、博士生导师的数量等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对各个学校相同学科进行严格评审,将排名前一、二名的命名为重点学科,由于重点学科周围必然有一个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作支撑,因此,重点学科越多,说明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越高。  

  2、考生要了解高校各专业的真正内涵。

  选择专业不能仅看哪个专业名字新潮、前卫、好听,而应该对专业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在咨询时一定要认真咨询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的社会需求怎么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的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所在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这个专业有哪些名师等情况。了解这些情况后,才能有针对地选择专业。

  3、考生要了解高校近几年来的录取分数线情况。

  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分数要求,成绩达不到分数线是不能被录取的。但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各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都不是在录取前人为划定的,它是由这所学校在某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招生计划数,该省(直辖市、自治区)报考这所学校的人数以及报考这所学校考生的高考分数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经过招生录取这一环节自然形成的结果。报考的人数多于计划数而且成绩又高,那么录取后的最低分数线就会高,反之则相反。因此,以往的录取分数线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查找高校往年分数线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各高校官方网站,二是新浪高考志愿通(http://zhiyuan.edu.sina.cn/)这类专业的志愿填报工具。高校官网的录取数据来自学校往年的招生录取录取工作,是招生情况最直观的反映,然而考生和专家一般不会只选定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在网络上逐一查找这些数据非常困难;而新浪高考志愿通将所有院校和专业的往年录取信息整合到一起,数据准确,方便查找。比如在新浪高考志愿通中查找山西大学往年在河北理科本科一批的录取详情,可以看到过去7年的录取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录取最低位次、最高位次、平均位次等详细信息。家长和考生必须搜集到这些信息,才能开始志愿填报。

  4、考生需了解高校录取的有关政策。

  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填报志愿前,考生要认真了解有关学校的招生章程,对其中录取规则等核心问题加强研究和咨询。录取规则包括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对加分和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等内容,也包括专业培养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等与录取相关的要求。

  三、高考志愿为什么要分两次填报?

  为了提高志愿的有效率和符合率,使考生在每一批次的录取率有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了提高录取报到率,高考志愿实行分两次填报的招生办法。

  第一次的志愿填报内容,填报的是提前招生的军事、师范、公安类等本科志愿,填报时间靠前;第二次的志愿填报内容,填报的是本科志愿,与高职(专科)志愿,填报时间靠后。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

  四、考生如何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学校和专业?

  考生在选择填报志愿时,要实事求是,全面地衡量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按照德智体美诸方面条件恰当地选择志愿填报。既不要好高骛远、随意拔高,以免“一落千丈”,影响自己的录取;也不要妄自菲薄,一味地求稳,求保险,过分降低自己的志愿要求,这样对本人学习和国家选才都是不利的。

  在衡量自己的实际水平时,在智的方面,除了需要估计自己的高考水平外,也应该综合估量自己在中学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特长、参加市级以上学科或科技竞赛的成绩等情况。

  在以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的前提下,个性特长也是衡量考生实际水平的一个参考依据。比如,一考生在市级以上的计算机比赛中得过奖,那么他如果报考计算机或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就较为有利。

  在德育方面,考生在中学的实际表现是通过学校评语等材料来反映的。此外,也要参考中学阶段是否已加入共青团,是否担任过校或班级的学生干部,是否获得过校级的荣誉称号,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和社会实践中的表现等等,在衡量自己的实际水平时考虑进去。

  在体育方面,首先考生在中学期间体育成绩必须及格方能报考。其次考虑本人的体检情况,根据招生院校及专业对身体状况的要求,适当地填报志愿。

  在衡量自己的实际水平时,切不可只注意高考成绩一个因素,而忽视对德智体美各个具体方面的综合因素。否则,就会造成选报志愿失当。

  从以往几年高校实际录取的情况来看,有的考生高考分数比较高,而且上了重点院校的录取投档线,但由于志愿填得不当,或者志愿填得过高,或者都填一些“热门”专业,以及体检上的专业限制等,结果与自己的志愿失之交臂。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衡量自己,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五、考生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填写好第一志愿院校?

  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好每一批的第一志愿院校是非常重要的。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考生的志愿得到进一步尊重,第一志愿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就显得非常突出了。当第一志愿生源比较充裕,达到和超过招生计划时,招生院校就不再录取第二、三、四志愿的考生。

  一般来说,招生院校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总是乐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近几年来,招生高校在本市录取第一志愿人数占了录取数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在85%至90%。其中第一批重点高校录取第一志愿的人数比例最高,本市高校高达98%以上。考生对自己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要估计过低,要恰如其分地慎重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高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

  六、如何把握平行志愿

  怎样才能把握好平行志愿的顺序呢?这里,小编给考生和家长们提供往届帮助考生填报志愿时总结出来的“口诀”供参考。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

  在平行志愿填报时,首要考虑A志愿,将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院校作为志愿A。在面对A志愿时,考生既要勇于大胆追求,也忌好高骛远,需根据历年分数作参考,尽可能填一个可以“冲”的学校,而不是“碰运气”的学校。

  将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院校作为志愿B和C,志愿D填一所“保守”院校,志愿E则填“垫底”院校。

  如此一来,志愿中的“跳一跳”“对口”“保守”“垫底”的几所院校就自然形成了平行志愿中的梯度顺序。

  这样既可避免“高分低就”所带来的后悔莫及,又可避免万一没达到“好院校”投档分数,也有相应院校可读,而不至于落到较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

  七、如何正确处理“热门”和“冷门”专业之间的关系?

  各类各个不同层次的高校和专业生源均衡,考生志愿分布合理,对高校招生工作以及今后的培养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样也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录取,有利于考生进入高校后对所学专业做到力所能及,并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但是,在近几年招生中,也出现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甚至第一志愿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竟达计划招生数的2倍、3倍,乃至5倍之多。有的考生进不了投档线,志愿浪费的现象自然就不可避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甚至无人填报。这样,国家招生计划就难以完成。因此,考生选择志愿时,应适当注意避开一些过分“热门”的学校(专业),把选择志愿的面稍微拓宽一点。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和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然,也有少数专业安排就业比较困难,不那么“热门”。高校将进一步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教学改革,逐步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有些急需人才的专业,由于考生讲“实惠”,赶“时髦”,追求经济回报而被冷落了。而有些“冷门”的专业则变成了“热门”。某些专业在报考时,考生认为是“冷门”,不大乐意报考,但在毕业就业时却成了“抢手货”,不仅研究所、现代大型企业和合资企业都十分欢迎,而且个人收益也相当不错。

  再说“冷门”与“热门”也是相对的,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有时“冷门”变成了“热门”,而“热门”却变成了“冷门”。因此,关键问题不在于专业的“冷”或“热”,而应重视本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更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在选择志愿时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只要所选的专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量,个人价值就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就每个考生来说,并非都适合攻读“热门”专业,也并非都能在这些“热门”专业中学有所长。考生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掌握“一技之长”,就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考生应根据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实际能力选择相应的专业,学成之后同样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必集中在某些“热门”院校和专业。

  八、为什么要认真、慎重地填写好每一批志愿?

  在招生录取中,每一批高校录取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一批录取完成,未录取考生的电子档案经整理后重新进入下一批院校录取投档,开始新一轮的录取工作。认真而又慎重地填好每一批的每一个志愿,就能增加自己被挑选和录取的机会。

  九、如何根据招生院校的专业要求填报志愿?

  为了满足高校选拔人才要求,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校招生专业的要求填报志愿,考生要尽量做到:

  1、不要望文生义,而要了解专业目录及内涵。

  2、不要只追热门,而要因人制宜分析就业前景。

  3、不要一厢情愿,而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4、不要就专业论专业,而要分析学校的专业竞争力。

  5、不要用选学校代替择专业,而要把握专业录取办法。

  6、不要看到就是宝,而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思考。

  我国大学本科设有12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下是各个专业,共469个。其实考生家长所要了解的本科专业都包含在这469个里。在了解某个专业的内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专业大类以及各大类中有哪些专业,把握专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所选专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在了解专业大类的基础上,考生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以往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录取规则,不明白专业内涵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

  举个例子,2013年吉林文科考生小林,该生成绩非常优秀,预测高考成绩在北大清华分数左右,家长道听途说对平行志愿担心甚少。报考时家长为了不浪费志愿,在提前批报考了一个中字开头的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殊不知志愿批次录取的顺序和规则,以孩子正常发挥的分数,这样填报志愿就只能地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录取,而与北清失之交臂,在网报即将结束时,小林的家长在新浪高考志愿通(http://zhiyuan.edu.sina.com.cn)求助专家填报志愿(点击找专家报志愿)

  专家通过对比学生成绩和各院校录取匹配情况,参考学生专业意向,结合考生本身性格特点,修改了提前批的院校,最终考生顺利被北大工商管理类专业录取。不知录取规则,险些高分低就误了孩子。

  在志愿填报过程中,新浪高考志愿通平台上历年的院校录取数据可以帮助家长和考生缩小院校范围,定出最佳的方案。而专业的咨询师为家长和考生提供建议,作出最佳的选择,从而顺利报上理想的大学。新浪搜罗志愿填报经验丰富的专家,经过严格审核,组成新浪志愿填报专家团(http://zhiyuan.edu.sina.cn/solution/view/),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强大助力。

  专家服务咨询电话:010-58983379(周一至周五10:00-18:00)

  QQ咨询:3331309779

  微信咨询:高考志愿通(微信号:gkzyt_sina)

  新浪教育特别邀请到志愿填报专家为大家进行免费的线上讲座。

  点击报名:http://edu.sina.com.cn/zt_d/zyjz

  新浪高考志愿通找专家报志愿即日起推出团购优惠,1人报名专家服务可购100抵300优惠码,3人同时报名可购100抵400优惠码,5人同时报名可购100抵500优惠码,加高考志愿通微信(gkzyt_sina)进行购买。

扫描添加高考志愿通微信扫描添加高考志愿通微信

  选自樱花林里喝相叶茶的博客 点击查看原文。(有修改)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117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