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技巧套路做不好这张卷(3)

2017年06月08日 19:07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学习语文要回到基础、探究“题”的本质 找准真正的矛盾点

  培养语文思维 分课堂内、课堂外、知行合一三个阶段

  主持人:刚刚两位老师的分析,今年语文的确不是特别难,只要是在平常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基础的内容,就一定可以把这些辨认出来?

  陈焕文:就这一点来讲,还是那句话,学科是相通的,孟老师说的话,语文一样适用,同样语文的思维可以解决数学的问题。数学讲要回到基础,语文也还是要回到基础。

  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说,你如果能够保证你课本上的东西真的搞懂80%,几乎状元就没跑了。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我课外班、补习班都上那么多了,课本里怎么可能掌握了80%?但有时我们认为懂,其实未必懂。比如文言文很多译项,“之”字有很多义项。其中有一个老师教你叫做“无意义,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我当时说谁告诉我,到底什么叫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果很少有孩子能直接告诉我到底是什么。比如“而”,转接、顺接等等义项大家都熟悉,但虚词的本质是表示关系,这些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比如讲“诗词当中有虚实结合”,什么叫虚,什么是实,我们怎么判断虚实?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了解了,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弄懂它。所以回归基础这件事情,我相信不仅对语文、数学,其实对所有科目来说,这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语文在大家的印象中,很多人小时候就说我会讨厌数学,但不会讨厌语文,因为我就会觉得语文随便答一下可能都会有分,不像数学这个公式背不够就是做不出来,就没有办法,但是语文比如阅读理解,可能会写几句话,可能就会有分数。

  陈焕文:这其实反映另外一个问题,语文我们大多数的时候,包括现在的孩子和家长,面临的是语文文本的思维,或者说传统的理解思维,要我们去理解这个东西,我们都看得懂。罗老师讲主观的东西是容易得一点分,6分、8分的题得零分不是那么常见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不容易得高分?是因为没有把语文的文本的理解能力转化为语文的解题思维。语文有内在的解题思维,其实和数学科目都是一样的,我还是举一个简单小例子。问大家一个乘法,3×5等于多少,大家都知道等于15。13×13是多少,你大概想一下,169,也能算出来。但是如果问你一个10位数乘10位数的乘法,我们会怎么办?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报出来。但是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会怎样?你在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的前提下,你一定可以按照乘法法则解出来最后的答案,这是一定的。这就像我们的语文一样,我们大多数看语文的时候,就像看到那个大位数乘大位数的乘法,我们没看到乘法法则的话,就只能凭我们的理解和印象去猜,这两数相乘大概会是个什么范围,我们完全跑偏不现实,但是完全命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一旦你掌握了那个法则,就能轻松地精准地解答出来。我们需要掌握的,其实正是找到并运用内在法则的问题。

  罗桢婷:我用具体的题目来补充一下。

  关于难和不难。我刚刚说今年的新题型,说得简单一点,其实是对高级技巧的要求,而不是很低级套路式的技巧。三张全国卷的19题考的都是表达得体与否。这道题听起来特别抽象,一看到题目,如果你不去了解,可能你就不知道怎么答。其实它考的是什么?考的是谦语和敬语,谦语是放在自己身上,敬语是放到他人身上,像“高足”、“千金”,放在自己身上不行。“舍弟”、“寒舍”,这样的一些东西,如果放在别人身上,那肯定不行。所以,这道题目其实考的就是这个。但是它是一句话里边放了这些小词、小句子。如果你不懂这个题的考点在哪儿,可能读半天,可能凭感觉做这道题目。所以我们说一道题目难还是不难可能是因人而异的,可能考生抓到了这个点,其实这个点应该不难,但是如果大家很陌生、不熟悉,大家没抓到这个点,那这道题就是难的。

  再以今年的21题来说,三张全国卷的21题都考的是什么呢?考的是推断是否正确的问题,让你找出三处推断错误的地方。什么样的地方会推断错误呢?讲话不要讲得太满。像今年一共是三张卷,两个空。有一个叫“一定会”,在两张卷子里边都出现了,“一定会”是一个关键词,把它划出来,把“一定会”换成“未必能”,然后那道题目就得分了。

  我这么讲出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呀,这个题目怎么那么简单呀。但其实如果你没抓到这个点,你不懂考官考的是什么,可能这道题你看了半天可能会想了半天,能不能得分心里面猜一下,学生是这样的感觉。

  在这里我们不想讨论它的难度,因为它确实是因人而异的。包括它即使最后的平均分出来了,那可能对比如说最低分或者是最高分,大家的感觉其实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但是其实好像语文试卷的分数,它不会像数学一样可以拉得特别大。

  陈焕文:其实语文的分拉的跟数学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语文是这拉点,那拉点,最后拉着拉着没了。只有数学可能一个题玩完了,可能一下子就玩完了,这是科目之间的差异。

  刚才罗老师举的例子非常典型,今年三套全国卷都有的题,而且是在共同的位置。罗老师举的例子大家比较容易懂。

  我举一个复杂点的例子,刚说了,大家知道如果一个题出得具体了,实了、小了,可能比较简单。比如大家做论述类文本阅读,对了,今年的趋势还有一个,除了贴近时事热点,还更倾向人文的角度。比如我们今年论述类文本的选材,有青花瓷、乡愁等等,比较不像以前牵扯到硬性的大道理或者是硬科技之类的东西,今年更往人文上靠。回归正题,这些题我们做的时候,往往不会觉得那么棘手,因为问得一目了然,我们都知道要干什么。

  但是有些题,尤其是出现在文学类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之中的,就麻烦了。比如今年考了一道题,让大家谈一谈林徽因笔下的窗子有什么含义。比如赵长天老师的小说,写送西瓜去,渴的那个事,渴字在谋篇布局上怎么样,给我赏析一下,它有什么好处。这样的问题我们拿到手上,不是看不懂渴,看不懂林徽因的窗。而是面对这种问题,一下子懵了,不知道要干嘛了。其实所有的难题都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把大的问题拆分成小问题。比如窗子的问题,转化成最质朴的语言,就是“是什么”的问题,是个what的问题。林徽因笔下的窗子是什么,这样的题只要抓到了本质,以窗这个为主体回到原文当中去,进行一定的筛选,用类似数学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经过一定的归纳,这道题是可以用按部就班、滴水不漏的方式完整解出来的。比如赵长天老师那个文章,关于渴这个问题,在文中有什么好处?我们转化为最质朴的语言,这个渴字用了能怎么着?文章用了能怎么着?能带来什么?这是个for what的问题。一个字能给文章带来什么,我们抓住这个本质,当然每个本质下面我们就会有对应的解法和思路。问题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同学和家长并不去探究这些问题的本质,也不探究这种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解法。我们经常在语文上做很多题,上了很多辅导班或者是花了很多功夫,可能起不到效果,是没有找准真正的矛盾点。

  主持人:所以在语文的学习当中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什么技巧。就像孟老师说的数学有数学思维,您刚刚说语文也有语文的思维,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某些方面培养一下?

  罗桢婷:这些技巧非常明显。我举一个例子,高考是应试的,有一年的语文题目就说了语文学习,语文学习分课堂类、课堂外的阅读,再分知行结合,是这样三个阶段。

  先看课堂内、课堂外,课堂内在讲文本。我们读课堂内文本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把它拆下来,把大的文章拆成不同的段落,再把段落拆成不同的句子,再把句子拆成不同的成分。为什么我们说做拆的工作这么重要呢?就像今年的一道文言文阅读,其实有两道题目都跟主语有关。你看到这道题不会做,往前一直找主语,有了找主语的意识,这道题都能做对。所以,对于课堂内的文本我们必须拆到最细,建构起来一个文学大厦的文本拆到最小的砖块。我们课外阅读可以真正欣赏它作为一个整体的美,从整体上认识它。我们可以欣赏它的一些细节、它的表现方法、它的某些地方怎么样打动我们。所以,在语文学习当中,我们必须把这两种分好。有的同学可能阅读非常广泛,可能拆解的能力没有注意培养,可能觉得读了很多书还是考不好语文。有的同学,他可能在拆分这一块做得特别好,语文可以考很高分,但是语文素养、知识面不够那么广博。语文学习相当于就是这两个方面。

  语文还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作为载体,是传统中华文化、智慧的作题。另外是交流,是当时、现代时的。载体怎么理解?作为一种交流,我怎么去表达它?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所以,语文讲白了就是这两种维度和这两种方法,学习语文可能就是这样。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224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30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