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技巧套路做不好这张卷(4)

2017年06月08日 19:07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培养解题思维 从出题人的角度去考虑标准化答案

  夯实基础 真正喜欢语文 用高三一年打磨思维与技巧

  主持人:今天观看直播的肯定不仅仅是现在正在高考的学生的家长,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高二包括准高三的学生,两位老师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可能有的学生会觉得我现在比如语文的考试处在这么一个分数上,但是他可能觉得总是每次考试很难超越这个点,有没有什么办法是可以提分的?包括在未来的复习当中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

  陈焕文:刚刚我们主持人特别英明、特别精明,她揭示了广大语文考生心中的一个痛,就是语文学习很容易达到一个瓶颈点,我到这儿怎么着也就这样了,比如可能90分到100分容易,到110怎么也上不去了。有的人连100分都迈不过去。我们很难做成一个突破。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思维的问题。当我们运用文本理解思维的时候,就像是刚刚的例子,算了一个算数,可能对那个数字熟悉,大概知道在哪个范围之内,能蒙得差不多,但是你永远还只是在蒙。但是你还是得培养出这个答题思维,有时答题思维和理解思维,虽然不同,但它们绝不矛盾。有时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怎么理解都可以。但是回到试卷之内做题,当然这时要就事论事,我们在面对题目的时候,当然要培养和运用解题的思维。

  前一阵网上传的很疯的轶事,广大同学和家长吐槽语文的一个点,当年是浙江省份还有某一个省份,说文学文本的原文作者被他们找到了,结果拿那个考试的题给作者做,结果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自己都没做出来。还有一些拿古诗词鉴赏,比如王维、欧阳修、苏轼的诗,拿给北大中文系专业的老师可能都会做错。不是说原文作者不理解他写的是什么,也绝对不是说广大的教授们他们对这个东西没有理解,只不过这个理解是我们试卷外的思维,有这种思维对于我们具有非常非常积极的意义,是我们语文一定要培养的思维。但是就考试而言,没有解题思维,就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你能不能把一道题,用最质朴的话说出它最本质的、最标准的问题,这样来讲我们会发现语文除了作文表达之外,所有的题统统只可以分为三类题或者几类题。如果我们掌握了这样一种本领,语文才能获得一个突破,我们终于从十位数乘十位数去“蒙”,变成了领悟到乘法法则去突破了,用这样的方法去算,就能算出正确答案。虽然不能保证每次算都是完全正确的,但起码来讲我们的正确度会有极大提高。

  这种答题思维的培养有一个很正确的方法,也是非常容易的一个放法,我分享给同学们。我希望同学做一件事情,我希望你们去拿一些高考真题或者是质量较高的题目,去把每道题目做精做透、分析清楚。所谓的做精做透、分析清楚是什么意思?你一定要搞清楚一道题出题人到底在考你什么?这道题到底要我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去做?我看到正确答案的时候,为什么正确答案会有这些点?它是怎么出来的?我们要反复琢磨这样一件事情,因为里面有内在的标准化和逻辑。我们要多花时间把题目做精,去替代多做题目。有很多同学包括部分家长,无论在课内课外,都希望,老师啊,赶紧讲知识点,赶紧讲题。其实这样的一种心态和方法,对语文学习来说,收效是很渺茫的。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讲,希望大家把题做精,多琢磨答案,要看人家标准化的东西怎么出来,要想想答案为什么是答案。

  主持人:在我当时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感受,比如每套卷子,特别是像阅读理解,每一个题都不一样,但是你每次听老师讲觉得特别对,但是下次做我还是不会,还是错。

  陈焕文:对,我们市场有这种问题。为什么老师出题人给的答案就是对的?为什么我这么想就不行?有时你不要想你那样为什么不行,而是要想为什么标准化产出的答案是这个。我们把这个问题搞透,搞透一道题,可能胜过一百个知识点和一百道题,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在这一点上,希望无论是接下来新高三哪怕是刚上高中的同学,希望你们一定要有信心,语文不是不可以提分,一旦你打通了思维的“任督二脉”,语文一定也会非常容易提高。

  另外,大家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太着急、太功利。有时耐不住性子,这不行。因为我们耐不住性子就没法琢磨,没法琢磨就没有办法想透,想不透自然就抓住不下很多题目千变万化之下那些不变的本质、标准和逻辑。

  罗桢婷: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你在未来一年的时间可能语文只是作为你的一科,你可能只是想要去提分,我希望大家首先扎扎实实在课本上。就像我刚刚说的,在课本上做好拆的工作,把所有的东西拆下来,包括举个例子,像最近五年考的文言文阅读,全部是从“二十四史”里面出来的。这说明什么?说明高考命题组根本没打算为难我们,他其实给我们画了一个很小的圈,你只要踏踏实实做好这些事情,就一定能拿高分,这是从应试的方面来说。

  从语文素养培养的方面,我倒不建议大家一定要去读什么特别高深的名著或者是特别经典、特别艰深的东西。因为一个高中生没有办法去完全吸收,或者没有办法去喜欢一些东西,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建议大家真正去喜欢语文,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它打动你的,只要是以文字表现出来的东西,它打动了你,你就去读它。你在慢慢阅读当中,就像一场很漫长的恋爱,我们从一开始慢慢接触,然后我们对大家了解得更深。所以,我们每一步往前走,我们都会打开一片全新的天地。

  其实我是希望大家一方面是夯实基础,一方面是真的去爱这个东西,真正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把语文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当成自己观察世界、观看世界、去塑造自己的一个有机的组成。

  主持人:其实我还有一个小疑问,语文可能不会像数学一样,比如说我高一会学一个系列,高二会学另外一些系列的概念,一点点往上叠加。语文在我的概念是学的东西差不多,但是可能在于你的量会变大,整体的素养可能会提升。所以,在不同的阶段,比如说高一的学生、高二的学生、高三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是高一复习这个,高二复习那个,是阶段性提升呢?还是其它做法?

  罗桢婷:很多时候我们讲语文,觉得它又简单、又难,为什么?我说拆分句子成分这是初中就学了,但是我敢打赌,现在即使到了高二,有很多同学可能这个基本的能力还不具备。其实语文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不是叠加,是一种技巧,它是在打磨,让它越来越锋利,越来越无所不能,我觉得是这样。

  主持人:所以还是在于积累。

  陈焕文:是。我们经常讲“语文在于积累”,这是老生常谈的话,但是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你真正的语文素养还是你的能力,你的知识面,这当然都是要靠积累的。换到我们解题思维的训练,也需要积累,也需要花出自己的耐心,从每道题入手,把它琢磨透。语文重在积累这件事情,我觉得这是个永恒的真理。

  罗桢婷:但是如果对于技巧层面而言,我觉得一年时间去打磨所有高考的技巧是已经完全足够了,因为我们其实可以看高考的大纲是非常薄的。你想想看语文那么高的分值,那么薄的大纲,你从这一点就知道,其实命题组对我们是非常仁慈的。

  陈焕文:这也是我们讲为什么要回归课堂、回归课本。罗老师刚才讲高考大纲非常少,一切的内容都出不出我们课本、课堂和考纲的要求。就这一点大家不要有太大的担心,不要觉得语文能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难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切都在基础之上。

  主持人:在我的印象中,大家可能对语文有一些小的误解,比如不光是大的高考,比如在其中考试、期末考试,同学都会面临复习,觉得需要复习数学,需要背公式,需要复习英语。但是觉得语文没什么好复习的,直接可以上高考。不知道语文需要复习什么?像古诗词需要背一下,但是要复习一块一块的内容好像没有。另一个误解,可能觉得,就像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我们会涉及到分科,比如学文还是是学理,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我的数学,我的理科不好所以要学文。不是说因为喜欢文科去选,而是觉得好像文科非常简单,我就是学不好,文科是我本身好像就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才会学问。会有这种误解,怎么看?

  陈焕文:我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我是江苏的考生,大家知道江苏的高考数学是不分文理卷的,额外附加的那部分另当别论。我当时是文科生,我叛逆,我就是因为大家都说成绩好的、聪明的才学理科,成绩不好的学文科,所以我才偏去学了文科。那种观点其实是一个误解。我经常说不同的科目都有不同的思维,这些思维都决定了我们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和认识我们自我,这件事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如何生存、怎样生存的问题。所以,没有说哪个科目高于哪个科目的说法。

  刚刚讲到关于语文有没有模块,其实如果大家真的等过两天完整的题出来之后,拿到手仔细研究研究,其实你会发现全国卷内在的考察模块非常清晰,比如论述类文本,一开始的三个选择题,永远是考三道题,大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内容的理解,可能让你选不正确,或者是让你选正确。一个是对论述过程的理解。依此类推,每类题都有非常类似的模块化东西。

  具体到高考前或者一般考试之前,语文能复习点什么?除了平时的知识积累,硬性的比如记古诗词,这些我们不谈,是必须做的事情。除了这些,我个人认为还可以从题目的题型入手,把每类题型的内在逻辑、解法想透,不一定做多,可能每类题我们做一两道,或者某一些题我拿两道过来自己做完结合答案参考,去把它想通,熟练一下,这样就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复习效果。而且现在高中具体每一个阶段的语文考试,和高考有时还是很不相同的,比如现在很多高一的孩子,因为老师要求他们读名著,有很多名著阅读题。建议大家记住一个永远不变的标准,一定还是那句话:要回归基础,回归课堂。老师提出的要求一定要认真完成。比如这个阶段就要求你做这个事情,老师提出的要求,你们做了,这是基础。如果连这个我们都没有做到,或者我们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到,你再去讲别的,其实都没用。

  罗桢婷:大家说语文不知道怎么复习,我举一个例子,语文是可以复习的。如果我们想复习一首诗歌,随便找一首诗歌。我们要学会拆,不是把这首诗读完就算语文复习了,因为文本不重要,我们要做的是拆。就像今年考的苏轼《送子由使契丹》。子由是他的兄弟,契丹是一个国家,这涉及到家国情怀。我们把它拆下来,这是一个家国,从个人和家的层面,他对兄弟是什么感情,在国的层面,对国家是什么感情。当家和国这时出现矛盾,因为他是我弟弟,我们现在要分别。另外,你出使是为了国家。当家和国出现了冲突的时候,选家还是选国,这是第三层。很简单就把它拆成三层了。

  你再去读作者的态度或者作者的性格你抓一点,其实考态度、考性格,考来考去都是考这些东西。我们在做一道题目的时候要学会拆的本领,拆完以后我们要知道有什么考点。对于语文,我们在备考之前根本不用说去猜题、押题,不需要。我们学会了这样一些思维,学会在考前,包括文言文阅读,我们随便从“二十四史”里抽一篇文章读一遍,这就是一种复习。

  主持人:所以其实还是锻炼他的思维能力。

  罗桢婷:对。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224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30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