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考动力]央美艺考题“虐考生”? 阅卷人怎么说?)
记者日前获悉,中央美术学院今年艺考已进入阅卷阶段。而就在本月上旬,“自作咏春七绝一首”、“以‘幸福指数’为题作视觉化表达”等央美考题被曝光,这让不少网友直呼央美艺考太“虐考生”。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央美多个专业的阅卷老师。
艺术设计考题关注现实
对常年关注艺考的人来说,每年的央美艺术设计专业考题从不会让他们失望——2015年的考题要求考生吃掉监考老师发的棒棒糖,并根据味觉感受,对糖纸进行再设计;2016年,试题要求考生画出想象中的转基因鱼;去年的题目则是让考生根据鲍勃·迪伦的一首歌给他设计诺奖获奖证书。
今年,设计专业延续了以往的跨界风格,要求考生以“幸福指数”为题,作视觉化表达。
连续四年的题型都不一样,网上有声音认为,这太“虐考生”了。但央美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不这么认为。他告诉记者,虽然在阅卷有“白卷”的情况,但“大部分考生都挺能画的”。
宋协伟为记者勾勒出了近几年考题的关系。“‘棒棒糖’强调的是个人体验,考生通过品尝进行再设计;转基因鱼就关注到社会焦点;去年强调了鲍勃·迪伦对一代人的影响。今天我们出‘幸福指数’,考核的是逻辑和想象力,关注的是考生对社会热点的感知和洞察能力。”
想象力成重要“考点”
艺术设计专业之外,其他专业的题目虽不这么“怪”,难度也不小。记者注意到,“想象”二字多次出现在试卷中。
印象里一向中规中矩的造型艺术专业今年出了一道开放性试题——在一幅画面内表现三人或三人以上人物动态组合关系,由此表达对于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理解。
城市艺术设计专业要求考生“在人类﹑科技元素﹑自然元素﹑共生﹑毁灭这五个关键词中任选三个,用图像的语言描绘理解的场景”。建筑学专业则让考生画出想象中梵高的房间。
实验艺术专业更是甚。其中一道题是这样的——“据说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只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人,突然听见了敲门声。’请合理推理和想象,设想这篇‘科幻小说’的场景,设想这个情景发生的原因和情节,及其后续发展,续写这个故事,并用一个或一组画面表现出这个故事”。
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邬建安对考生答题的情况显得很满意,“你能看出一些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文学处理上面能力,以及他们在科幻世界的才华”。
首次要求考生作诗
此外,记者还发现,央美人文相关学科今年明显增加了对知识积累的考察。
中国画专业和书法学专业的考题一改往年抄录古人诗作的考题,直接要求考生“自作咏春七绝一首”,并选某种字体创作。
中国画学院院长陈平直言,此次考试“主要想考学生平时的积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学过诗词,但可能学只是背或了解。学做诗要有一套基础,比如要懂格律,也要考学生的创作思维。”
对于考生的答案,陈平坦言,不少学生“临考都蒙了”,老师们阅卷时也“觉得和预期有落差”。“第一次这么考,很多考生平时没往这方面准备。但我们也看到有不错的学生,看来是平时有过这种训练的人。这次恰恰考出了他们的真实水平。”
与应试博弈
梳理今年央美艺考考题,有媒体将今年央美的考察重点总结为“通今”与“知古”。而在大家都关注的“考点”之外,几乎所有受访央美教师都表示,考题形式的变幻还有一个用意——跳出应试的圈子。
中央美院招生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了,四年中命题环节不断调整。
央美副院长苏新平日前撰文指出,改革的目的首先是在保障考试安全的前提下,努力体现考试试题的学术内涵,让考试真正考查出考生的真才实学。
邬建安说得更直白。“应试培训总在揣测我们要出什么类型或什么趋势的考题,当应试成果出来以后常会让我们的判断出现模糊、动摇。到底哪些人可能能力更出色?因此我们的考题总试图创造出新鲜的内容,让这种博弈关系变得健康。”
宋协伟则坦言,近年来的“怪题”已有成果。他觉得,考生目前的答卷已能看出知识储备,并非单纯应试。“这种考试我们要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潘程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高考官方微信公众号高考家长圈(Id:sinagkjzq)。获取往届优秀家长经验、志愿填报技巧、考生心理辅导方法、考前营养搭配等诸多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