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就业季,各种数据满天飞,你是否眼花缭乱?
在各类报告中,最权威和一手的,当属各个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了。澎湃新闻整理了37所“985”高校2017年的就业报告(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未发布报告),带你重新认识高校就业率。
一、就业率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就业率,看似是与找工作挂钩最紧的指标。
纵观各高校披露的数据,这项指标都非常可观。以2017年为例,绝大部分高于95%。其中,理工类大学总体就业率更高,华南理工大学达到99.41%,位列第一。同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为99.0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天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为99%,“清北复交”则基本在98%左右。
事实上,不仅“985”如此,我国的高等学府普遍都拥有较高的就业率。新华社曾援引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的调查数据称,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
如此之高的就业率,是否意味着找工作容易呢?
答案是并不一定。
让我们先回到就业率的算法。按照教育部定义,毕业生就业率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而“就业”其实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主要包含了深造、就业两种情况。
以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算法为例。深造的毕业生包含了国内升学、出国(境)深造两种情况。而就业毕业生则包含签三方就业协议、灵活就业两种——这才是我们常识意义上“找工作”的那一部分学生。
可见,“就业率”的主要价值,在于表明当年毕业生有多少落实了出路,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尤其是本科生)的出路是继续深造。也就是说,就业率并不能说明有多少人在找工作、又有多少人找到了工作。
高中生家长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高考官方微信公众号高考家长圈(Id:sinagkjzq)。免费获取往届优秀家长经验、志愿填报技巧、考生心理辅导方法、考前营养搭配等第一手高考信息!陪孩子走好高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