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穷人的照顾从衣食住行,到医疗保险,样样不缺,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民众和政府对穷人的帮助的态度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了。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纪思道撰文说,他最近写了一篇救助穷人的文章,遭到很多读者冷言冷语的负面评价。作者指出,一个人的贫穷,非自己的选择,而“是一些机缘巧合与早期抚育的结果。”因此作者挑战“美国人的同情心哪去了?”显然,“机缘巧合”使人陷入贫困是无法扭转的命运,然而“早期抚育”造成一个人贫穷得靠他人养活,则需要问问:父母的责任心哪去了?
人们需要对苦难同胞报以同情,尤其是对贫穷的孩子。正如纪思道所言,不能因为父亲游手好闲,他的孩子有病就得不到妥善医治;不能因为母亲是酗酒者,她的女儿就不能上幼儿园。即便是因为一个人是烟民,生了癌症也要创造条件给他医治。
对穷人的同情心值得赞颂和发扬,不论是什么原因。纪思道写道,“你是一个妊娠期间会喝酒的少女妈妈生的,那么你天生就有胎儿酒精效应,你的运气打从娘胎里就已经非常差了。你可能永远也不会是个受欢迎的人…如果生你的是一个焦虑不安的单亲妈妈,不会给你读故事,打你的时候比抱你多,你会面临极大的障碍…此人在出生后前3.5年得到什么样的父母照料,比智商更能说明问题。”作者以此为依据,呼吁人们不要斥责穷人的不负责任。
那么,人们该看待父母的不负责任行为?难怪有读者回应到:“如果孩子吃不饱,那是因为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有读者更直截了当地建议把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送到孤儿院去。
科学的发现告诉人们,人的成长,好比建造房屋,而早期经历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基石。这人一生的发展和幸福,也就都建立在这个基石之上。贫穷,或者缺乏生活能力,也是父母给孩子的未来建造的基石。给予穷人同情心能让人感觉不错,甚至有点高尚;但是这并不够。
看到一个饥饿的儿童,看到一个穿着脏兮兮的衣服,蒙头垢面在街头流浪,或者站在寒风里缩着脑袋排队领取食物的人;看到一个妊娠期间会喝酒的少女妈妈,我们必须要问问:如果一个人沦落到这个地步,他是怎么成为一个贫困潦倒,没有能力生活的人?这人的父母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光是科学的论证,在慈善机构工作的社工,以及医生都可以告诉人们:每一个长期受助的人,都有着一个令人不愉快的童年经历。一位儿童精神科医生说:“很遗憾,孩子的问题其实都出在家长[微博]身上,可是没有几个家长愿意修正自己的错误。”
父母失职给孩子日后生活造成的悲剧,绝不是他人的同情心可以补救的。
作者:杨虹(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声报》、《西华报》专栏作家,从事心理辅导的工作十多年,曾出版《重返伊甸园》、《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
本文为新浪国际学校栏目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与出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美国教育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