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美国上学的感悟:要学会“争取与妥协”

2014年10月09日12:05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必须学习一些功课,比如,争取和妥协,这貌似矛盾的两个词其实教给孩子的是如何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知进,知退。而我们做家长[微博]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孩子在遇到机遇和挫折做出判断和行动。

  主动地争取

  女儿上七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美国的学校,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会在圣诞节前有一次隆重的演出,女儿所在学区所有的初中乐队合唱队都参加,演出的时候不仅是学生家长,包括祖父母,甚至亲戚朋友都会来捧场,可谓是一年一度的“盛会”。所以学校乐队合唱队的老师特别对这个演出特别重视,排练很长时间。一天女儿告诉我老师请来了本地的一位钢琴家来为他们伴奏,我貌似不经意地说一句:“其实你也可以啊。”女儿从小学习钢琴,当时已经在全州的比赛中得过奖,我知道她有这个能力,所以给她个暗示。没想到第二天女儿回家后兴奋地说:“妈,我今天和合唱队老师说了,她真的答应让我给其中的一首歌伴奏了!”

  尽管我心里闪过这样的念头,我当时还是感到非常惊讶,没有想到老师真的会把机会给他,因为这是一年里最重要最隆重的演出。可是我也相信老师的决定不是草率的,因为女儿经常在学校的琴房弹钢琴,她说老师夸奖过她钢琴弹得好。我马上叮嘱女儿,“老师给你这个机会,你一定要做得好,不要让老师失望。”那几天,女儿练钢琴的热情就像鼓得满满的帆,那首歌的旋律整天在家里回响。

  到了演出的那一天,我们全家在在台下,我看到在节目单上钢琴伴奏后面印着女儿的名字,觉得又兴奋又紧张。学校合唱队唱了五首歌,到第四首时,那位伴奏的钢琴家站起身,微笑着对着女儿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女儿带着自信的笑容从合唱队列里走出来,做到钢琴前,钢琴家站在旁边帮她翻着乐谱。我不记得那首歌了,我只记得我有多紧张,心一直提着,生怕听到一个错音,直到听到观众热烈的掌声,看到女儿站起来鞠躬时,我的整个身体才放松下来。

  演出结束后,有好多我们不认识的家长主动过来夸奖女儿,对她表示祝贺。而她的老师也专门过来,告诉我们女儿做得如何好,当然我们也马上对老师给她这次机会表示感谢。

  这件事情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女儿弹钢琴的动力。

  回想起来,这次机会完全是女儿自己去争取的,其实本来没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说是她自己去创造的。后来女儿渐渐学会了“争取”,不再用妈妈去提示。女儿在高中四年里一直参加本地的一个知名高中乐团。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次演出中,女儿主动找到指挥,要求自编一首“哈利波特”电影音乐,结果上百人的乐队一起演奏女儿编的曲子,赢得热烈掌声,这也为她高中的音乐“生涯”划上完美的句号。

  无奈的妥协

  还是在初中,女儿学校要选一个学生参加地区的诗歌朗诵比赛。女儿平时喜欢写诗,还喜欢表演,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不过这次不是朗诵自己写的诗,而是从学校提供的一个诗歌单子上面自选。女儿选了一首,天天苦练,我这个老妈成了观众和教练。每天我们花一些时间,她背诵,我听。女儿平时说话语速快,像机关枪,我就告诉她要慢下来,要有节奏感,我还告诉她要注意肢体语言,比如眼神和站的姿势等等。我们还特别在youtube上找一些英文诗歌朗诵的录像来学习。女儿准备充分,自信满满地参加学校的比赛,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只剩下她和另外一个白人女孩。

  那一天放学后我去接女儿回家,坐在车上,女儿的眼里噙着泪跟我讲述中午发生的事。在一间办公室里,一位老师给女儿和另外的女孩做最终的裁判。她们分别朗诵,最后老师把到学区参加比赛的机会给了那个女孩。女儿不服气地说:“我的声音比她大,也比她流利,她中间还出错了呢。可是老师并没有告诉我我哪里有问题。”

  我当时真的不知道如何安慰伤心的孩子。这不是数学考试,结果一是一,二是二。这样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也许那个女孩确实有老师认可而我们不知道的长处,可是我想这个老师至少应该给孩子一个解释。我问她:“你打算再去问那个老师吗?”女儿摇头说:“没有用的,这个老师就那个样子,谁都知道的。”初中生对老师的脾气性格都已经有自己的评判了。我开导女儿:“既然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再去想,让这件事情过去,别坏了自己的心情。妈妈真的觉得你不错,通过这段时间练习,你朗诵的时候真有一点明星的味道了。”女儿被我说得破涕为笑,“妈,你太夸张了。”还好,这片阴云并没有在女儿心头停留多久,开朗的她很快从中走了出来。

  我知道妥协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孩子渐渐长大后面对的不再是“非白即黑”的世界,有些灰色的东西让人感到无从应对,如果孩子过于偏激地去钻牛角尖,就会被灰色笼罩,如同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沼中,生活在负面的情绪里。让孩子早早学到这门功课:妥协,也是现实中的一种选择。有些事情如一块大石头挡在我们,我们解决不了,如同我们搬不动那块大石头,可是我们不能让它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那就绕开它,把它甩在后面。

  作者:远方,定居美国十余年,现为美国高中全职中文老师,对于美国教育的了解不仅来自于女儿的成长过程,也因工作的关系有很多切身的体会。远方老师博客:《远方的世界》的博客,点击查看更多原文。

  本文为新浪教育[微博]国际学校栏目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与出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