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失利进牛津90后男孩拆穿那些申请中的谎言

2015年02月27日09:57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牛津大学牛津大学

  emilio同学,北京某公立高中icc国际课程学生,现就读于世界名校牛津大学。高中三年和牛津的学术训练使得他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沉着稳重的性格,较同龄迷茫的大学生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未来。作为较早选择国际学校的前辈,emilio同学很开心能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是什么促使他选择国际高中?什么秘诀让SAT不小心失利的他获得牛津青睐?那些诸如美国大学看课外活动的传言是真实还是中介的谣言?请看本期的新浪教育[微博]国际学校人物志!

  Q: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微博]而非参加高考[微博]

  A:一方面是因为是在父母对朋友圈里,我的年龄和他们孩子的年龄相比,算是比较小的一个。那些哥哥姐姐普遍上了大学但他们都对国内的大学环境不是特别满意。比如说想找导师找不到,图书馆的座位比较有限。虽然很容易理解这是因为中国加快教育政策导致的师资跟不上生源。与之成对比的是,国外的教育系统相对成熟和稳定。另外一方面就是有点跟风的感觉,不是在一个相对国际化的时间里度过本科阶段也是比较有好处的。

  Q:国际班课程如何设置?是不是全英文授课?

  A:我们学校在我们这一届是在第一年完成。。的项目,就是说第一年的时候拿到英国的初中文凭,之后两年内考完AS,A2,就是获得英国高中文凭的课程,最终的成绩是成绩平均加权后得出来的。我们也有中文教程,为学生需要参加会考。总之毕业的时候,我会得到一个A-LEVEL成绩和一个国内的文凭。

  Q:为什么选择A-LEVEL,是最初就有去英国的准备吗?

  A:一方面是因为IB课程是我入学后才有的,AP 是一个比较新的项目,当时不太放心。另一方面是A-LEVEL成绩也可以申请美国大学。其实,直到最后申请的时候也没有确定去哪个国家,两边都申请了,像我这种情况的人身边也挺多的。

  Q:什么时候准备托福[微博]和SAT考试?如果最初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会不会影响后续的申请?

  A:我确实刷了很多遍的托福,不过因为我第一次考的时候就考到一百整,所以就还说得过去,不是特别着急。下一次一百零六然后就上一百一十三。我觉得我们学校是英文授课,所以我在很多方面很有优势,考高分的秘诀就是平时要多练习。建议是如果决定要出国的话,一定要提前准备,出成绩不嫌早。

  Q:外教授课的比例高吗?作为一个从高中才进入全英文授课环境的学生,会不会比较不适应?

  A:我们绝大多数的课都是外教授课,他们都很体谅我们刚开始接受全英文授课的时候会不习惯。所以在高一的时候,外教们会相对比较慢。我认为这还是一个个人适应程度的问题,有些人一开始就适应了,有些人很久都觉得跟不上。

  Q: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你觉得在国际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A:最大的差别应该是富裕的时间比较多,因为国际项目以教学为主,而不是以考试为主。当然,考试成绩很重要但跟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抓的不是那么严。作业不是很多,个人的时间比较多。所以说办社团是很普遍的事。不过确实有人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对于这种风气,我不是很提倡。

  Q:为什么不提倡“为了活动而活动”,国外大学真的像很多留学机构讲的很注重课外活动吗?

  A:因为很多人是要申请美国大学的,大众舆论一般说美国大学非常强调课外活动。这件事情确实也是真的,所以很多人为了能够写出些东西来就盲目去参加课外活动。也很跟风,比如说一些人去看玻璃娃娃,然后所有人都去看玻璃娃娃;一个人去种树,所有人也跟着去种树。我觉得没有意义,有点真的浪费时间。不过如果是作为高中生,他真的有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的话,并且投身其中到话,我认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比如说一个同学开启了一个慈善项目,之后三年基本上就一直在做这个项目。也有人去实验室做实验做了一年半,然后做出点什么东西。

  Q:有种说法是国际高中或者国际班在申请国外学校时是没有特别的竞争力的,你是怎么看的?

  A:确实存在国际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录取上区别对待的感觉,但这个绝对不是因为国际高中是国际高中,普通高中是普通高中。据我所知,在美国的所有大学录取系统里面会对一个高中的生源进行记录,比如说学校A的学生成绩都比较也没有违法记录,学校L的学生成绩都比较一般,有两三个有违法记录,那么学校A的学生多录取机会就会大很多。这种划分也体现在国际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上,如果国际高中的学生成绩普遍偏好的话,他就会录更多。

  Q:申请过程中的唯“语言论”是正确的吗?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什么衡量指标?

  A:除了语言之外就是成绩,虽说国外大学录取时是看课外活动的,但那是锦上添花,你首先得有一匹锦。美国那边唯SAT其实挺严重的,我当时SAT成绩并不是很高,所以美国那边没有录到理想的学校。但我当时做实验,在实验室呆了一年多,所以我在某一个领域有自己长处,这是比较能自我的辩解的地方,这比较会吸引牛津这种学术机构对我的注意。

  Q:美国大学和英国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参考的参数有什么不同吗?

  A:美国比较灵活看重课外活动,英国比较死板死磕程序。美国大学对成绩会有一个推荐,但没有硬性要求,SAT一千八百分申哈佛没有人拦你。但在英国成绩不够的话,就是不能申请。美国申请过了就是过了,英国过了之后往往会condition,就是用AS成绩申请,会给你个预录取条件,然后需要在A2考试中达到条件才可以。不过很多人会有种侥幸心理,认为美国大学不是那么看重成绩,所以搞活动就行了。但这个真的不是很奏效,因为最近申请的人越来越多,他不可能阅读所有的材料,所以成绩慢慢也成了一个硬指标了。

  Q:国际学校或者国际班流动性很强,你觉得是不是很难找一个长期的亲密的朋友?

  A:确实有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有行政班的概念,但因为我们教学是跑班上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特别大的用处。不过做朋友这个问题不是全靠班级的,比如说有社团和很多其他活动。而且国际高中人少,把全年级的人都认识了也不认识的事情。

  Q:很多家长[微博]希望孩子在国际高中里发展人脉,但实际上,高中的朋友很难聚集在一个地方甚至国家上学,国际高中的学生在国外会有自己的圈子吗?

  A:因为我们高中的人没有很多在这里,就是在一起玩也不是因为我们都出身国际高中。其实这个事情可以和一个高中生上了国内大学的情况做类比,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牛津生活

  Q:很多人都觉得牛津很神秘,在学校你是怎么上课的呢?

  A:我们主要分大课和小课。就大课而言,牛津和美国大学是不一样的,不用选课,校方会给你一个课表,学生根据课表去按时上课就可以了。小课的话,也是事先安排好的,你只要给教学秘书一个时间就行。这种小课不同专业的差别很大,文科理科也不相同。先完成一些目标,然后放在课上讨论。就课程规模来讲,这种小课,文科一般是一对三,理科人会多一点,一般都是一对六。

  Q:英国的教育制度和国内相比有很大不同,牛津又是一个以高深研究而闻名的学府,在英国求学的过程中,哪些事情让你感觉特别不习惯?

  A:不习惯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毕竟有国际学校做一个缓冲,在英国这边上课就比较容易听得懂。而且牛津上课也不是必然的,这点不像美国,上课是必然的,如果不去上课会影响GPA,英国这边上课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唯一感觉不适应到是作业太多了!

  Q:作业多是指量大吗?菌菌在国外念书的朋友就和菌菌哭诉说每次seminar(讨论课)书单那么那么长,还要写读书笔记,真是读到天荒地老。

  A:是啊,对我而言难的地方主要是阅读量。阅读大量原版英文书是文科生都要面临的问题,根本读不完。至于读书笔记,老师不会做强制要求,但最后要做一个总的essay(随笔)上去。不过学理科同学们的也很崩溃,经常来和我诉苦,因为他们的题特别多。

  Q:英国的住房费用很昂贵,房租要占去留学生日常开销的一大部分, 你是怎么解决房子问题的?

  A:住宿这个问题跟学校有关,有些学校提供三年住宿,一些提供第一年和第三年。在学校不提供住宿的情况下,一般是自己租房子,不会有人寄送到别人家里去,因为毕竟大学生都成年了,不像小留学生一样,存在一个法定监护人的问题。

  Q:你觉得你很好的融入英国到文化氛围了吗?英国作为以冷漠著称的国家,是不是加大了你融入当地生活的难度?

  A:文化融入这个问题还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比如说我自己,我其实并没有很好的融入英国的文化氛围中。就算我英语说得好,所有的集体活动都参加,但还是会有隔离感。原因在于我是个相对比较传统的人,我和英国人能够正常的交流,但内心里面还是够呛。确实有些留学生能和本地人玩在一起,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也不知道。不过总体来讲,融入这件事确实挺难的。

  Q:为什么你英语说得好,但和当地人交往过程中还是会有隔离感呢?

  A:以前我看过一句话,除非你能把他小时候看电视都看过一遍,所有看的书都看一遍,他们的政治倾向政治喜好新闻都过一遍,否则真的很难和他们玩在一起。因为他们讲的笑话你都不明白,比如他们会问你一些quiz,一些比较popular的问题,但你一句话都听不懂。

  未来篇

  Q:关于未来有没有什么打算,回国还是留在海外?

  A:关于未来不要回国的事情也在想,不过只能说我不后悔。因为我现在生活很符合我预计。没有找导师到烦恼,想找到的书在图书馆总能找到,我在这里能干我想做的事情。这样的机会,在国内是没有的。

  Q:说一个现实点的问题,会不会担心在海龟变海带的当下“收不回学费”?

  A:我觉得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赚钱,如果非要这样说,应该是赚钱的能力。但是是否使用这个能力,是个人的选择,一个自由选择的问题,我觉得这件事要和父母事先说清楚。另一方面,教育水平是会传承的,不是说有父母没有钱送孩子上大学,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读书人散发的气质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这种教育投资不能因为我没有挣到钱就是浪费的,只能说教育是一个一代接着一代持续的过程。

  Q:近来有很多留学生国外闹事的报道见诸报纸,中国留学生也被外媒冠以“有钱人,富二代”的称号,你觉得这和你说的自由选择有冲突吗?

  A:嗯... 不过我认为自由选择要有个度,如果真心觉得父母投的钱还不回去的话,那至少不要给父母添麻烦了。对于做出自由选择的人来说,不要再给其他人人添更多的麻烦,是件自己应该清楚的事情。

  Q:其实从选择国际班而非普通高中,到准备申请,到四战托福,再到收到牛津的offre,你也经历了不少事情。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你这些年走的路,你会怎么说?

  A:嗯,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我可能会说我不后悔,因为就算走了弯路,也付出了很多没有回报的努力,但我现在的生活非常符合我的预期,对于未来,我虽然没有很明确大规划,但也不是很消极。

  Q:都说七年之痒是吧,其实感觉七年是个特别有意义的时间段,不会太短没有味道也不会长到不能回想。如果以七年为期,第一个闪现在你眼里的画面是什么?

  A:实事求是的说,应该是我们高中的操场,因为我经常在那里散步然后想一些事情,不过说出来挺没用意思的。(文/吴珊莹)

        本文系新浪教育国际学校栏目原创稿件,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牛津大学国际课程教育投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