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家推出一项关于国际学校的新政策,强势规定:各类国际学校在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课程必须上,且要开足课时。许多家长非常紧张,这样一来就读国际学校,跟就读国内公办学校有什么区别?读国际学校花费高额,到底值不值?2017年5月6日,在新浪教育、新媒体“国际学校家长圈”、大树教育联合主办的“TIE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北京站现场,新东方国际学校校长王鹏带来了主题演讲,一解家长们的疑惑。
我们的学生除了兜儿里钱多,还有优势吗?
哈佛大学在他们的培养标准“红宝书”中曾提出过一个概念:世界公民。何为世界公民?就是学生不仅要具备理解他人的思维和能力,还要有理解自身和祖国的思维和能力。把这句话放在中国学生身上,就是孩子不仅要理解中国之外的思维和能力,还应了解自己,了解中国。
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发展现状看,王鹏指出,“中国学生在国外的整体发展情况,其实很一般。”他们大部分在国外的三线城市发展,真正能进入美国500强企业领导位置的人,少之又少。这种现状背后更值得家长们思考的是:我们的学生跟国外学生相比,哪里不行?我们的学生除了兜儿里的钱比其他国外的留学生多一点,优势又在哪?
选择国际学校,家长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什么?
在每年的国际学校招生季,逛教育展成了家长们的必备行程。了解的学校多了,家长们的选择反而越来越糊涂。而遇到像“到底哪个课程体系好?”这样的专业性问题,家长们常常愁容满面。事实上,家长若真想把各种课程体系搞懂,差不多得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而就这些课程本身而言,在中国的A-level、IB,都是在学生高中的后两年开设的,因为这样能够迅速的出成绩。而新学校在招生时,大多会拿相关的录取数据来说服家长。导致家长们常常忽视问一个问题,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国际课程的学校能够提供给家长最大的价值,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有些孩子根本就成不了‘学霸’。“王鹏说道。因为“学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永远只是前5%。当孩子进到更好的学校时,往往会从学霸变成普通学生,甚至靠后的学生。孩子进入美国更顶级的学校,很可能会变得更加的不起眼。
实际上,中国的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名校之后,学业马马虎虎,原因是他申请的成绩,是刷出来的。王鹏拿中国国际学校的课程举例,大多数国际学校的学生IB只学了DP的出成绩阶段,而前面的思维部分、表达部分、合作部分、体育部分,都是缺失的。中国的孩子只有这些课程的成绩部分,导致学生去到不错的学校之后,很少有拔尖的表现。
而因为刷分的存在,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进到了自己能力上限的学校。即使学习还能维持,其他方面也一定是有问题的。比如,领导力、体育、艺术表现、社区服务、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综合起来,这样的培养模式之下孩子一定就会泯然众人矣,很难爬是到社会的上面。
孩子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并没有标准答案,所有人都在创造一个平台,帮助孩子找到真正喜欢的,并且擅长的事情。给孩子丰富的资源,让他们上升为比95%的人都好一点点的部分。这就是国际学校和公办学校相比,它所谓的优势吧。
体育,让孩子学会坚忍不拔
美国人特别喜欢各种统计,他们想找到人生成功的密码,于是做了一个长达30年的统计。究竟一个人身上所有的品格、素质,哪个能保证人们成为社会成功人士呢?得出的结论是坚韧不拔。
有人调查却发现,家里房子的数量、存款的数量和孩子的坚韧不拔程度,在绝大部分家庭中都是成反比的。那要如何锻炼孩子的坚忍不拔呢?国外学者认为是体育竞技,美国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因为他们认为,在和平年代,在大家经济条件不错的情况下,让一个学生从体育竞技中,真正的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尊重裁判、跟别人合作才更有可能取得赢的结果……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假设孩子出国后,保险公司给你寄来了一个合同,让你签字。说你家的孩子报了一个中级跳伞课,1200米的高度,跳下来以后有千分之三摔死或者摔残的概率,你敢不敢签这个字?如果家长没有这样的勇气,又能不能培养出像伊隆▪马斯克这样勇敢冒险的人呢?
国际教育的职责,就是要培养出孩子个人的兴趣和坚忍不拔的品格。最后,演讲结束之际,王鹏校长指出,国际教育实际上并不是要解决课程的问题,也不是要解决升学的问题,更不是要解决进藤校的问题,将来,社会中的领导人才也并不是出自藤校的学生。
扫描二维码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掌握更多择校内幕
扫描二维码,下载国际学校APP
责任编辑: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