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后上国际班 不要幻想两条腿走路

2017年06月23日 10:43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原文标题:中考后上国际班,不要幻想两条腿走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学校家长圈,转载需授权

  中考将近,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为孩子选择国际高中,作为出国读大学的过渡。在国际学校家长圈后台,小编也收到众多家长留言,对于报考高中国际班或者国际高中有众多疑虑。特此中考之际,小编为大家推出,“中考后国际高中择校”系列策划,供各位家长择校进行参考。也欢迎已经成功择校的家长分享您的过来人经验。投稿邮箱:fenxia@staff.sina.com.cn

  文章来源:吴女士的公众号“梦想中的那片蓝”,文有删改。

  作者:吴女士,就职于世界五百强公司,IT咨询背景。孩子于2016年,自北京某著名公立高中国际部DIY申请到美国常青藤名校。这个系列文章是她在孩子申请结束、录取之前写的关于孩子上国际高中及申请的过程和反思,供准备让孩子出国读书的家长们参考。

  今天是“中考后国际高中择校”系列策划的第2篇文章,主要讲述家长们选择公立国际班的纠结点所在,并为大家提出了选择的两个原则。

  上期,吴妈妈为我们带来《家长亲述|闯过公立国际班中招会面试进入复试,儿子下了大工夫!》,讲述经历两次面试,通过不断总结反思,孩子最终以优异成绩被某牛校国际班录取。

中考后上国际班,不要幻想两条腿走路中考后上国际班,不要幻想两条腿走路

  “选择”是核心

  如果要用一个词描述这两年多的感悟,我想“选择”应该是最好的。从还未入学,我们就面临了选择;而进入学校后,更是在不断地面临选择。成功的选择固然令人欣喜,失败时也再怨不得别人。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走出国这条路的孩子比走传统高考路线的孩子更累的原因:他们从入学开始,就在不断地做着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拿儿子初升高过程的记录作为这个系列的开始,我发现当时的纠结全在“选择”这事儿上了。只是那时,更多的是我们和孩子的选择;而入学后,则更多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既然如此,就专门拿出一篇来说说“选择”这事儿吧。

  为什么选这样一条路

  原则一:“舍得舍得,人生没有舍就没有得。”

  这是多年前,工作上的一位老前辈告诉我的。这个世界没有银弹(完美的方案),几乎每个选择都是优缺点兼备,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决定取舍。

  第一篇发出来后,我小学时最好的朋友就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儿子为什么想去美国读大学?

  我家的直接原因是,他在初二暑假的时候去了一次美国姑姑家过暑假,回来就提出了要出国读大学的要求。那个暑假本是很多准备中考孩子的冲刺时间,他去美国时,姑姑怕他耽误功课,请了一文科老师、一个理科老师给他在家补习,他很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同时,他有一个几乎同龄的、一直生活在美国表弟说起美国的学校让他动了心。

  总之,一趟美国行,让他起了这个念头。不过,我并不肯定这就是他最早的想法。据说,他们初中班初中就有背托福单词的风气;他的同学里也不止一人初中还未毕业就去美国上学,QQ圈里那些橄榄球、棒球活动的照片对他的刺激可能也挺大。如果要想再往前追述,之前带他国外旅游的经历是他最早觉得国外好的原因,好在这个不全面的认识终于在高中的几次旅行中慢慢进行了修正。

  我和孩子父亲的观念冲突

  儿子提出了出国读书的想法,我和他爹的观点就不太一致。他爹非常支持,我则犹豫再三。他爹的理由很简单:和中国高等教育相比,美国的教育质量应该好很多,至少更纯粹、专注一些。

  其实,我俩都没有留学经历,国外怎样多是道听途说;反倒因为临着国内著名学府,对国内学生的状况看的多一些。所以,有时候我在想,他爹的想法,也许更多是对于国内大学的失望,或者对于自己没实现的留学愿望的补偿?

  而我,则基本是舍不得,以及旧观念:儿子在国内怎么说也能读个一本,留学当然要去,但那应该是再大一些的事情。而且,万一他在美国读了大学,留在那里怎么办?他爹说服我的理由就是:他打算在哪里那是他的人生,你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阻止了他的梦想。

  所以,我家儿子的国际班之路基本是他自己选择的,初步判断是基于对美国的并不了解的盲目崇拜,然后得到了家长支持。

  国内几种常见的大学留学原因

  孩子基于对于国外的美好设想决定留学,孩子因为周围同学的影响出国留学,孩子因为家长的期望而留学,这几种情况是我看到的比较多的大学留学原因。

  现在为了逃避高考而出国的情况好像不是常态了。但可能依然有家长觉得,是不是这一条路可以走的比高考轻松一些,在同样付出或者付出更少的情况下,上一个更好的大学。个人觉得,最好不要抱这样的想法。

  另外,想提醒的是,即使是为了轻松,选择以上三种中的最后一种,也一定要得到孩子的认可。因为即使在国内读国际班,周围都是说中国话的中国同学,变化也是巨大的。如果内心没有足够的驱动力,语言困难就可能将孩子击倒。

  特别对于那些本意就对出国读书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迫于家长压力而不得不读的孩子来说,其间的困惑可能更大。儿子就有一个初中同学,在父母的意愿下上了某名校的国际班,最后实在是不喜欢,不得不高二转回高考班了。

  然而,对于有这个意愿的孩子和家庭,我的意思就是越早越好:不要再幻想什么两条腿走路了,意义真的不大。美国大学申请和十年前、甚至几年前相比,都已经明显感到竞争越来越激烈。

  更直白点,是申请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孩子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申请难度一年比一年难。而中美高中学制差别和美国大学的申请特点,留给中国孩子的准备时间只有两年半不到的时间。

  这两年半时间,孩子们需要适应从中文教学转到英文教学(从小国际学校不在我讨论范围内),中式教育转到西式教育(哪怕是半截子西式教育),还要在标化成绩中获得理想成绩,保证GPA成绩和AP成绩,参与社会活动(每学期100小时),维持个人特长,最后大概还要花费两三个月准备申请文书。

  这些事情,如果孩子每样都能认真做下来,收获都会不少,完全没必要再花费精力在另一个体系里维持一套体面的成绩。

  让孩子两条腿走路的背后

  大家不想放手,无非两个原因:

  一、国际班的数理化是不是没有国内体系扎实。简而言之,两种体系,一个关注广度,一个关注深度;一个培养思维架构,一个关注知识难点。如果只打算申请美国大学,完全不用在意这个难度差,用时再学,学以致用是老美通常的做法。比起咱们的学完考完就束之高阁哪个更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二、对孩子单纯申请美国大学不确定,总希望留一条后路。如果是因为孩子不确定尝试一下也还好,总之是尽快决定。但如果真是啥都想要,参照我最开始的原则一。

  前两日,老码农同学贴了他的朋友一位留学名师关于中外教育环境及其他因素作用的见解,我觉得很精辟。借用在此,权当这个问题的总结:

  “我说只有正确的孩子,没有正确的教育路线。即,孩子习惯好态度好,有好奇心,那么,选择中美教育,其实都能成功”;“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在国内学不好的孩子,仅仅就因为去了米国,就学好”。

  想好留学要给孩子花多少银子

  原则二:尽早根据自己(家庭)的金钱观念去考虑国外读大学的投资回报问题,确定目标期望。

  留学是个花银子的大工程。

  所以,作为家长,对于这笔大付出,我们期望的回报是什么?当我们逐步确定下这件事后,就有朋友问过我:你准备让他学什么?他毕业时得找多少钱的工作、花多长时间,才能值回你们付出的学费啊?

  我跟儿子谈过:我们付了学费,结婚你就自己想办法吧。有一阵子跟儿子着急时,我也这么说过他:我是你的Sponser,我当然有权利要求你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了。

  说了两三次后,他爹很认真地跟我谈了一次话:不要把这个看成投资。在我们能承担的能力范围内,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我们的责任。只要他能养活自己、活的开心,干什么不可以呢?不要让钱这件事给孩子增加负担。他爹这话对我影响非常大,也迅速统一了我家的思想。

  其实,很早就想明白:如何看待金钱投入这事儿其实是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直到去年看到那本挺流行的《Excellent Sheep》中,作者在第五章的第一句话就把这一个问题提了出来“‘Return on investment’: that‘s the phrase you often hear today when people talk about college(投资回报:这是今天当你听人们谈起大学时经常会提到的话题)”,作者这一章的题目是《What is college for》,其中有个段落是这么说的:“What’s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of college? What‘s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of having children, spending time with friends, listening to music, reading a book? The things that are most worth doing are worth doing for their own sake(什么是大学的投资回报?养育一个孩子、与朋友们在一起、听音乐、阅读的投资回报是什么?最值得做的事情无非是为自己的缘故做的事情)”。当然,这依然只是作者的观点,只不过我看的挺爽。

  责任编辑:尹菲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953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987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