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困惑:送孩子出国就可以轻松上名校吗?

2017年07月02日 16:07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最近一位妈妈跟我诉苦。她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孩子送出了国,想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学习生活,出了国才发现,原来压力并不比国内小,课程难度不比国内低,还要应付各种外国语言和文化。每天下午两点半就放学,然后就是各种课外班,晚上回家还有家庭作业。国内的时候因为放学晚,她还有自己的时间,现在每天只有半天属于自己,其余时间都是当司机当陪练。所谓的“快乐教学”究竟在哪里?

  像她这样的妈妈不在少数,因为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中外教育差异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国内很辛苦,国外很轻松;国内很难,国外很简单。其实,我们想多了。

国际学校国际学校

  听听国外教育专家的吐槽

  最近跟几位国外教育专家吐槽本国的教育制度。他们纷纷诟病标准化考试(即所有孩子都参加的统一答案统一试卷的考试),这类考试直接造成应试教育方法的蔓延(即填鸭式教学,和应考型指导);“一试定终身”这种方式也不对,因为单次考试不光取决于孩子本身学习能力,也和孩子的临场发挥、身体心理状况有关;而且”大班“授课方式不好,不利于因材施教(超过30人的班在很多人眼里算是大班)。听他们这么抱怨,我这个从小在60多人的班级里读到高中再经历高考的人顿时觉得很释然。

  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我们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和人才观,教育就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所推崇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本质上趋于同质,因此各种“教育弊端”也类似。

  首先,国家投入教育的资源有限,高效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成为了公立教育的首选。工业化模式的特点就是标准化和规模化,即同一地区同一年级的孩子按同一个模板(同样的教科书、同样的教育大纲、同样的课程设置等)来培养。

  第二,大多数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义还是来自于财富和地位,而财富地位很大程度上还是和学校及学位相关。为了进入好大学拿个好学位,孩子们只得压抑自身特点,拼命按照学校的要求塑造自己。可能很多人说,中国人多啊,所以竞争更加激烈。从总体上看确实如此,但是要看顶级学校的竞争,国内外其实是一样的,毕竟全世界也就那么一个剑桥、一个牛津、一个哈佛和一个耶鲁。到了那个层面的竞争,其实压力都是一样的。

  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如果你希望孩子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毕业后有一份令众人羡慕的工作,孩子所面临的竞争和升学压力是一样的。当然,有些家长会潜意识认为国外的学位(哪怕是三流大学)比国内学位(哪怕是一本大学)更荣耀,如果是抱着这种心态出国的话,可能压力确实会小很多。

  中外教育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在我看来,不同之处更多在于教育的形式和程度。

  首先,国外的教育渠道选择多样化,英国和美国的最优质学校名单里大部分都是私立学校。因为不依靠国家财政经费,学校在招生、课程设置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大自主性;因为学费高昂,他们有实力吸引优质的师资力量;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他们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而多金的生源。这么一个良性循环建立以后,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是个双赢。

  当然,我们国家是不是应该大力鼓励私立教育,这个问题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认为,我国的高考制度及相应产生的公立教育体系纵然有各种弊端,但是至少从“公平”这个角度来说,却没有第二种制度可以取代。在目前的中国环境下,高考恐怕是许多贫困家庭孩子向更高社会阶层跨越的唯一通道。可能有些人会说,为什么要以“公平”为由,牺牲有经济实力家庭的孩子获取更优质教育的权利?这些问题就上升到社会公平、效率和公民社会这个层面了,远远不是“教育”这个命题本身有能力回答的。

  第二,国外的教育里,师生关系会相对平等,因此创新和思辨更受到鼓励。西方的文化观念倡导平等与尊重,而我国的传统观念里,老师被称为恩师,恩重如山、恩师如父。虽然在西方国家贫民区的公立学校里,也不乏各种歧视与暴力事件,而在我国优质的公立学校里也不乏循循善诱、师生情谊的例子,但抛去极端案例不说,在一个总体环境倡导言论自由、人人平等的社会里,学生更敢于在老师面前发表不同的观点,老师也更加乐意接受学生的挑战;而在一个尊重权威的社会里面,则需要老师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让课堂出现百家争鸣的场面。

  第三,英美教育更把孩子当成孩子来教,而我们国家的教育更把孩子当成储备人才来教。英美文化里面,“人才”首先是人,然后是才,而人可以有七情六欲,可以有软肋;而我国的文化里面,“人才”肩负的使命重大,不能恋子恋家,不能感天动地。

  这种文化折射到了教育里面,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外的教学方法非常注重“玩”(例如将教学融入到设计的游戏中),因为他们教的是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制学校会从FS1(三岁)开始教孩子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而不是简单一句“别哭了”和“不许打架”;不难理解为什么人道主义(Humanitarian)会成为教学大纲的主题之一,即便在科技课堂上,孩子们认识了不同物种或星球的名字之后,老师还会告诉他们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我们要爱护自然。而在“先成才,后做人”的教育环境下,考取高分、进好大学、找好工作则是社会赋予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对于“人性“的重视程度则弱很多。

  中外教育如何选择,是一个很深很广的话题,远远不是“减负”或“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所能涵盖的。对于有经济实力,也希望孩子在国际舞台发展的家庭,送到国外优质私立学校固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倾尽全家财力只为了“让孩子轻松上名校”,这个美好的梦想恐怕会幻灭成灰。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学校家长圈(ID:ischoolQZ)公众号获得授权转载

  扫描二维码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回复“入群”,查看国际学校群入群方式。

国际学校家长圈微信国际学校家长圈微信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栏目  新浪国际学校家长圈

国际学校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6718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98805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