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难的国际课程,为什么含金量最高

2017年08月31日 16:03 新浪教育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原标题:这个最难的国际课程,为什么含金量最高?

  看点在所有国际课程中,家长往往听说,IB课程最难、含金量最高,但它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要求,家长却很难有一个追根溯源的了解。面对如此普遍的困扰,专家从7个方面对IB课程做了一次彻底的调查与解读。

IB课程IB课程

  作为目前国际上认可度最高、真正无国界全球通用的、且旨在培养最全面人才的国际课程,IB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所青睐。

  IB究竟有多火?我们不妨先来看看IB目前在中国大陆的总体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IBO数据来源:IBO

  截止到目前,中国大陆的IB学校共有106所。其中,获得授权的小学和幼儿园有44所,高中86所,初中31所。作为一门主流的国际课程,IB目前在全球拥有4000多所学校,而美国就有1000多所。

(注:目前中国大陆IB学校数已增至106所。)(注:目前中国大陆IB学校数已增至106所。)

  其实严格来说,IB进入中国的年头不算短了,早在1991年中国就有了第一间IB学校。随后的十多年间,IB在中国的扩张并不明显,而从上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IB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极快,尤其是在北上广地区,上升势头劲猛。其中2015年无疑是IB学校大发展的一年,仅这一年IB学校就增加了17所。

IB学校地理分布图IB学校地理分布图

  那么IB是贵族私立学校的专利吗?其实不然,IB学校的类型不一,包含公立学校国际部、民办双语学校以及纯国际学校。当然,我们也常说,要说IB在哪里发展得最好,可能还是在那些民办学校和纯国际学校,因为政策限制较少,发展空间也更大。

  不管在哪一类学校念IB,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IB是一门对学生来说挑战极大的国际课程。不过,从IBDP的成绩数据来看,中国学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DP课程满分是45分,中国地区评分能够达到33.85分,整个亚太地区是33.22分。

从IBDP各地平均成绩数据从IBDP各地平均成绩数据

  那么这些IB学生最终都申请到了哪些国外大学呢?

 图表来源:IBO 图表来源:IBO

  这是整个IB成绩单的寄送方向,我们发现大多数的IB学生还是会选择美国大学,占到50%。虽然IB是一个发源于欧洲的课程体系,但是它在美国发展得最好。

  这可能也与美国大学的录取制度息息相关,因为美国大学更看重学生的学习广度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这是IB始终强调的东西。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原因,美国本就是近几年留学领域的强势国家,这也是造成IB学生大量赴美的原因之一。

  而且IB学生在大学的表现也相当可圈可点,其背后的原因大概就是,IB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广度、批判性思考能力、交流能力、研究能力还有自我管理能力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所以总的来说,无论是到了美国大学那种需要广泛涉猎的博雅教育体系,还是相对传统的英式大学体系,IB学生都能适应得很好。

  那么,

  IB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国际课程?

  与同类课程相比,IB有何优势?

  该如何为孩子选择一所IB学校?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将为大家详尽地介绍IB课程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特色优势。对于关注国际教育的中国家庭,尤其是在即将面临选择国际课程之际,希望这份IB指南能为大家拨开迷雾。

  Part 1

  原来我们一直说的IB不是课程内容?

  首先,IB是什么?

  在聊IB之前,我们需先知道一个组织——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国际文凭组织)。

  IBO成立于1968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教育组织。IBO设立的最初目的是服务于外交官子女,开设全球统一标准的课程,方便在各国迁徙的家庭的子女入读国际学校。

  而现如今,IBO已发展成为一个为世界各国优秀学生提供高质量国际课程的高水平组织,而且它不再仅仅是方便国际友人的专利,在本国上学照样可以修读IB课程。

  截止到2015年,IBO已经在全世界拥有超过4000所成员学校,其中中国有超过100所,近年来这个数字还在迅猛增长。

  IBO的最初定位决定了其教育宗旨是把国际化放在第一位。而且这里所说的国际化,并非全盘接受外来的内容,而是以本国文化为核心,提倡文化融合,也正因如此,IB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课程体系,IB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还要发展他们的兴趣,可以说IB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的践行者。

  总听IB从业者说起,它的教育哲学是Education for Life(终身的教育)。高大上的说法是,IB培养的是探究真知、知识渊博、积极进取、富有爱心的终身学习者,他们理解尽管人与人间存在着差异,但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是正确的。

IB learner profileIB learner profile

  在IB的十条learner profile中,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就是探究者(Inquirers)和反思(reflective)。事实上,这也是IB老师和学生们最常提到的字眼。

  与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截然相反,IB是一门强调探究精神的课程,学生必须用天生的好奇心去学习,更多地是靠独立自主的内驱力;而反思则是指不断地对过往的学习和经历做出缜密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有更长远的发展。

  香港弘立书院校长Dr。 Malcolm Pritchard告诉我,其实很多人对IB课程都存在误解。人们总是认为,IB和其他所有类型的课程体系一样,是一种课程的内容,但实际上IB是一种课程的理念,是将我们前面提到的种种培养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内化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诸如批判性思维、探究精神、交流与沟通等等我们熟悉的能力和素养都代表着IB。

  因此,IB能够与世界上任何一种先进的教育体系对接,尽管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但理念却是共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IB与国内课程也并无矛盾之处。

  前IBO课程研发经理林宇澔博士也告诉我,IB代表着一种课程框架,就好比是人的骨头和躯干,至于这个人长成什么样子,取决于每个学校和老师的实际操作。

  但反过来说,IB也决不仅是空泛的理念,它的教育哲学与培养目标是受其严格的课程设置与评价方式支撑的。

  具体来说,IB要求在每个单元计划里明确指出训练学生的何种技能、培养何种素养,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能清楚地了解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尤其是IB最后两年的DP(大学预科)课程,对学生更是有严格的学术要求,并且设置了一系列科学的能力培养方式。

  Part 2

  为什么说IB课程体系很科学?

  有一位香港的IB中文考官曾说过,得教育者得天下,得IB者得教育。那么,IB是如何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这些高大上的培养目标的呢?现在我们要回答第二个问题:IB到底教些什么?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

  以目前在中国最常见的IBDP课程为例,华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形容IBDP课程是一种类似水仙花的结构模型,不仅体现了其课程结构的和谐美,课程设置也是高度科学的。虽然科目林立,却没有将知识割裂得支离破碎,各门课程都有互通之处,真正实现了跨学科、培养均衡人才的目标。

  IBDP课程针对的是11、12年级的学生,分为六大学科组(母语与世界文学、第二语言、个人与社会学、科学、数学和艺术选修) 三大核心课程(认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拓展论文Extended Essay和创意、行动与服务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基础以及升学方向从前5个学科组中各选1门课程,从1-6组中选出第6门课程来学习。

  课程总时长为两年,包括240课时的三门或四门高级别课程(High Level),150课时的三门或两门标准级别课程(Standard Level)。不过HL未必一定比SL难,若是语言和数学之类强调基础的,则HL更有深度,若是人文社科艺术类,则HL指所涉更广。

  另外,学生的选课还得视学校开课情况而定,这取决于学校的师资、修读IB的学生人数、教学实施等因素。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IBDP的9大课程:

  第一组:语言A,分为文学、语言与文学两门课程。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母语或者是在学术层面最强势的第一语言。IB对母语学习的强调是其有别于其他国际课程的一大特色,这也是IB致力于做好本土化的具体体现。

  基于体制内教育的语文基础和文学造诣,大部分中国学生会很自然地选择中文文学A。IB中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强调整本书的阅读和学习,以及训练学生对母语文学敏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同时兼具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组:语言B。即第二语言,中国学生一般会选择英语B。在中国,由于很多学校不开设第六组艺术选修课程,也有不少学生会再学一门二外,如西班牙语、日语、法语等。

  第三组:个人与社会学。包括历史、地理、经济、工商管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与文化、全球社会中的信息技术等学科。

  第四组:实验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设计、环境系统等学科。(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第四模块中有一门比较特殊的跨学科的课程,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societies,是提供给从体制内转过来的文科生的,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

  第五组:数学。数学为必修课,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包括:普通数学、高等数学、数学研究等不同难度的课程,供具有不同需要的学生选择。

  第六组:艺术。包括视觉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制作等。它告诉学生,艺术是需要被慎重对待的,是我们感受美、表达美的重要途径。

  除了上述六门学科外,IBDP课程最重要的特征则体现在“水仙花”的“花蕊”中,即IB的第二类课程——核心课程:认识论TOK、扩展论文EE、创造行动与社区服务活动CAS。

  认识论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质疑,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知识与经验,防止认知偏见与主观臆断,增强学生以理性基础进行思辨和表达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从数学角度看,1 1=2,但从物理角度看,由于本质相同,一堆糖加上一堆糖就不等于两堆糖。

  扩展论文则特别像国外大学的训练,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设立课题,进行独立研究,同时学习和掌握学术性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最终写出一篇4000字的研究论文。这一门课程可以说是提前训练了学生在国外大学的基本生存技能。

  创造、行动和服务则是我们常说的学生活动。只不过不同于以往被动参与,或是单纯地选择兴趣社团,CAS更强调学生自己开发兴趣、设计目标、解决问题,在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完善,关心服务社会与他人,培养团队精神,增加社会责任感。

  从上述课程框架中,我们大约可以看到IB课程的科学之处:

  首先,文理相通,跨学科素养很重要,同时每个学生又有自己擅长的高水平领域,扬长避短。学生可以在每一门课中钻得很深,又需要跳出这些领域看得更高。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鼓励学生的独立研究,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

  林宇澔博士说,为什么大家觉得IBDP很难,其实无可厚非,这些本该在大学阶段才训练到的能力被大大提前了,对于学生的挑战的确不小。

  另外,这里再简单提一下IBDP的考核方式。IB采用7分制,六门学科满分42分,加上拓展论文与知识论文的3分,满分为45分。

  考试成绩在24分以上并符合其他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IB文凭证书,否则只能获得单科文凭证书。评估采取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内部评估就是学校根据两年学习期间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按照标准给出成绩,包括口头与书面的考核,而外部评估则是指每年5月的IB大考。

  Part 3

  IB课程如何与中国课程相衔接?

  正如Malcolm校长和林宇澔博士所说,IB的理念与中国课程在根本上并不矛盾,正如中国传统教育所强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抑或是素质教育和综合素养,IB只是以科学的方式重新定义了这些能力的培养方式。

  以IB小学阶段PYP为例,IBO在2014年做了一个项目,讨论PYP与中国小学课程如何融合。这里引用一些当时的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由于PYP是一个教育框架,更直白地说,PYP更像是教育的方法,也就是说用国际最先进的教育方法来教国内的课程,所以并不冲突。

  研究把整个课程的六年都进行了比对。以数学为例,左边是PYP数学标准,中间是国家课程数学标准,比对之后发现80%到90%内容上是一样的。

PYP数学标准与国家课程数学标准PYP数学标准与国家课程数学标准

  然后研究又比较了语文,看PYP还有中文。最后比较结果是发现小学课程实际上和PYP课程非常接近。中国的教科书想要在PYP课程运用,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把更多课程、课本上的东西设计到探究主题当中去,让孩子在现实中探究。

PYP数学PYP数学-语文

  最后所有老师都得出一个结论,PYP为中国老师提供了一个框架,在框架下教师能够把中国的课程、教学目标和生活很好地结合。同时中国的数学和语文课程,也是要求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的,所以PYP框架,正好很好为我们的数学、语文提供真实的情境。

  (注:以上研究结果的引用已获IBO授权)

  上述的对比分析,其实再次证实了IB是一种课程框架而非课程内容本身,它更强调能力素养层面的培养。因此,即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之前提到的一贯制IB体系,我们的中国家庭依然可以通过对孩子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独立研究、英文学术写作等方面的训练来很好地衔接高中阶段的IBDP课程。

  Part 4

  IB vs A-level vs AP

  对于很多中国家长来说,选择哪一门国际课程可能和选择哪一所国际学校一样困难。在中国,比较主流的国际课程无非就是IB、A-level和AP这三门。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AP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它本身是不成体系的,它是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有机会提前修读美国大学课程。虽然可以抵学分,但是它本身不出具文凭,相当于特长选修课,在大学申请中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而且,任何国内非国际高中学有余力的学霸同学,即使在学校没有修AP课程,也可以通过自学,或者辅导,参加全球统一考试。在考完以后,美国大学理事会会给你寄一张成绩单,但是没有证书。

  相比之下,A-level和IB都是一整套的课程体系,换句话说,A-level证书和IB文凭都可作为进入英语国家大学的敲门砖,而且两种课程对可申请大学的国家也并无限制。

  当然,A-level和IB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总的来说,由于A-level一般只要求学生选择3-4门课程,并且无所谓文理均衡,但更强调课程深度。而正如前文所说,IB显然更强调学科的广度。

  顶思TopSchools创始人马小平认为,其实对于学霸来说,选择两种课程都没什么问题。只是由于IB课程广度大,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一些,因为首先你不能太偏科,还要很喜欢学习,而A-level则是让学生把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

  其实IB和A-level都可以实现一些共同的目标——让学生多元发展的同时又在某个方面有特长,只是看起来似乎IB培养的是全才型的学生,而A-level更基于学生的兴趣。

注:本图出自IBO《2016大学招生办报告》注:本图出自IBO《2016大学招生办报告》

  林宇澔博士告诉我们,IBO经常会从大学教授那里收集有关IBDP学生在大学期间表现的讯息。从上图中,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来看,A-level是胜过IB的,但是从培养独立探究精神、开放思想、自我管理、公民服务意识、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来看,IB明显更胜一筹。

  对于这三种国际课程,新学说创始人吴越有个有趣的比喻。她说,IBDP是一个相对定制的套餐,每个学生都要选6门学科课程 3门核心课程,否则就拿不到文凭。A-level是半自助,在一定范围内选3-4门。而AP则是全自助,选1门或10门,全凭能力。

  这里再扯句题外话,现在有不少国际学校会选择两种课程的融合模式,即中学阶段采用剑桥体系的IGSCE(A-level的初中阶段课程),而高中则转为IBDP。

  从最终的成绩和性价比来看,这样的组合似乎更为科学,但吴越也告诉我们,IGSCE IBDP在中国之所以会被视为最佳拍档,背后有诸多课程本身的因素在里面。

  这里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在IBDP之前的两个IB项目,它们分别是IB PYP(小学项目)和IB MYP(中学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与DP不同的是,IB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分学科概念。

guo

国际文凭小学项目

  举个例子,在PYP阶段,IB只是给学生设计了六大“超学科”的思考问题: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如何共享地球?而在MYP阶段,则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会发现,如果是读完体制内小学的孩子,已经适应了一种非常结构化的教学模式,再转到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跨学科能力的MYP,一定会有诸多不适应。更不要说有些孩子先从国内体制的分学科,转到MYP的跨学科,再转到DP的分学科,这其中的转换就更烧脑了。

国际文凭小学项目国际文凭中学项目

  而A-level的中学课程IGSCE则不同,它是高度结构化的,学科界限清晰,学生比较容易从国内体制转换到这个模式。而IBDP阶段已经开始学科的划分,从IGSCE过渡到DP也顺理成章。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能够从PYP到MYP到DP一路走上来,这样一贯制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学科的认识也会更加完整和体系化。

  Part 5

  怎样的孩子适合念IB?

  既然IB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国际课程,那么很显然,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念IB。其实从IBDP的课程框架出发,我们基本可以总结出IB学生的几个特质:

  首先,从学习基础来看,必须要有基本的识数能力和读写能力,不然在语言理解和数学逻辑分析上都会有问题,不管是何种国际课程,都无法完成。

  其次,从技能角度看,独立研究的能力是必须的。这也是IB learner profile中强调的特质。比如你今天遇到一个课题,你要知道依靠怎样的研究技能去解决。

  另一方面,英语能力也是必须的。除了母语课程以外,IBDP都是全英文教学,平时的课业加上考试和论文,负荷较重,而英语就是一个基本功了,尤其是学术英语能力,这是中国学生的短板,在输出方面比较弱,尤其是写作,我们都没有学习过学术写作的规范,这可能是一个难点。

  再次,从学习态度来看,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就不必多说了,IB的学生一定是积极主动的,不是老师让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了解自己的弱点,然后想办法去解决。

  另外,毅力也很重要,因为IBDP的18个月学习时间节奏很紧,期间还要忙申请,的确很具挑战性。

  还有就是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学习IBDP的过程中,多少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败,甚至会有一段时间找不到任何成就感,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有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而不是轻言放弃。

  除了学生以外,家长的教育理念也需要扭转。尤其是低年级的时候,家长也许也要适应这种没有教材、不分学科、但注重思维训练的教育模式,配合学生一起完成IB的学习。

  Part 6

  如何判断一所IB学校的好坏?

  如果真的下决心要选择念IB,相信很多家长关心的下一个问题可能是:如何判断一所IB学校的资质呢?尤其是新开的学校,由于缺乏升学数据和口碑讯息,可能更加不易判断。

  此前已经提过,一贯制的IB学校是最理想情况,因为在这个过程中,IB所强调的培养理念是被一路传承的,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均衡。

  此外,从结果导向来看,这里主要针对有办学经验的老校,它所培养的学生的毕业去向也是我们衡量一所学校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果是新校的话也还是有几项重要的指标可以参考的:

  首先,要建一所好的IB学校,必须要有一位好校长。在外滩教育采访的许多国际学校中,许多IB学校的校长都曾在全球范围内有丰富的IB任教和管理经验,这对他此后去组建一个专业的IB团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第一步就是组建一个学校自己的团队,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这里还需提到IB学校的认证问题。在正式成为一所IB学校之前,需经历2-3年的候选时期,期间IBO会经常来视察学校的经营和管理情况,直到最终通过审批。但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其实建一所IB学校,通常都是先组建团队,包括找校长、招老师、建校舍等等,可能这之后才能真正得到IB的认证。

  其次,师资的问题。这可能是最困难的一步。Malcolm校长告诉我,中国的IB学校招老师其实是和全球所有的IB学校在同一个pool里抢师资,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不过,家长可能有另一个误区,认为外籍老师一定比中国老师好,或者外教多就代表学校好。这个认识不一定适合IB的情况,毕竟IB是一门强调与本土文化融合的课程,所以中教或许更能基于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

  在师资里,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色也很重要,那就是IB协调员。他有点像我们传统中国学校里的教务总监,需要协调许多学校的事务,但是IB协调员还要密切关注学生,一个不合格的IB协调员可能会耽误孩子的成长。而从办校角度看,IB协调员的作用也很重要,他需要在认证过程中把控全局,指导教师。

  第三,招到好的学生也是核心因素。学生从哪里来,适不适合IB的培养理念,无论是作为IB工作者还是教育者,这都是需要认真考量的。

  最后就是硬件上的要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机房等等必须配备齐全,在这方面IB的要求也会比较严格。

  看了上述这些资质,我们也发现,为什么说越是发达地区,IB发展得越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在这些地区,无论是师资、生源这样的软实力还是硬件都比较能得到保障。

  本文转自《EtonHouse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的》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全文

  小编注:本文为转载新浪博客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能代表新浪立场,新浪尊重原创。

  责任编辑:实习生甜子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栏目  新浪国际学校家长圈

国际学校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38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