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以一个积极的建议者的身份谈论了她对张惟英提出的“人口准入”的看法。
记者:张惟英教授提出要在北京实施“人口准入”,对想要进入北京谋求发展的“外地人”实施一些限制。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李:首先我觉得她提出的这项议案是不可行的,其次,这种观点也是不对的,值得商榷。说它不可行,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咱们现在是搞市场经济了,一切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都要依靠市场来调节。在这种大背景下,你如果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依靠行政手段来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动,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记者:这项议案提出来以后,很多人质疑这项议案时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说目前在中国行政手段已经有些行不通了,所以张惟英教授在网上说她所谓的限制主要不是行政手段,而是经济手段,比如说提高在北京的生活成本。您是怎么看的?
李:她这里所谓的经济手段其实也是一种人为的。怎么提高生活成本?生活成本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人为的提高是不可行的,说到底还是一种行政调节。再说,你如果规定在京城周边租房子,每个月的房租不得低于六百,那么那些来京务工人员都租不起,他们有可能会走,也有可能寻找其他办法,前者会造成周边农民的收入大大下降,后者就有可能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所以说,她这种经济调节手段也不是市场行为,而是人为的。
记者:您刚才说,她这项提案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对的,那么不对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李:我觉得她的这种观点里充满了对弱势群体的排斥,是以一种贵族的身份在那里讲问题。比如,她说这项议案提出的原因时,着重强调了外来人员的低素质,强调他们造成的社会治安问题。我觉得这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有些外来人员的犯罪可能是因为素质低,但是也有一些外来人员的犯罪是因为社会的不公平,比如说有的农民工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到头你不给人家发工资,他能不铤而走险吗?所以说,北京的社会问题不单单是由外来务工人员造成的,她的出发点有问题。再有就是她提到的“绿卡”言论。我觉得在一个国家内部有必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吗?而且迁徙自由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你再用身份、地域、城乡等给人划界限,明显是不对的。我们现在强调的是人的自主发展,尽量打破、淡化户籍制度。
有些工作北京本地人是不做的,比如说一些家政工作、小时工、卖早点,这些外地人一般没有很高的文化,如果人口准入以后,他们不能到北京来,这些工作谁来做?我觉得张惟英教授的思路是有点问题的。
记者:张惟英教授在她的言论里把北京比喻成一辆大公交车,说这辆车只能容纳一百人,有两百人在等车,结果只能是必要的那一百人先上车……
李:我还是觉得她的思路值得商榷。因为人口是流动的,在车行驶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有人上车下车。如果这辆车实在是容纳不下那么多的人,那么中途会有人自动下车,不可能说我们明知道在上面呆不住了,还是宁可挤破头也呆在上面。我觉得不会,人都是理性的。现在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到北京来,还是因为他以为北京会比其他的地方更有利于他的发展,而且实际上北京也能够让他生活过得下去。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要做的不是限制他们进京,而是要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农民工和那些想要到城市里来发展的人更加清楚哪座城市会更加有利于他的发展。人家肯定是以为北京好、北京能赚钱才来的。如果你能够让他们知道,北京人口太多,找工作不容易,赚钱不容易,那么,人家为什么还要到北京来呢?我们整天讲政府要转变职能,就是说政府应该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而不是限制他们的自主发展。解决北京人口太多的办法是疏导而不是限制。
记者:张惟英教授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她是站在北京城市发展的角度上来想问题的,而一般人只是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上来看问题,所以会有那么多的人不赞同她的观点。您是怎么看的呢?
李:我觉得政府完全可以把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统一起来。现在我们讲以人为本,就是要保护人的合法权利、维护人权。如果实施了这项措施,“人口准入”,就意味着外地人在北京会受到排挤和歧视,这和我们“以人为本”的精神是相悖的。拿北京的发展来说,我们可以把北京发展成一个超大城市,就是六环七环的扩大,也可以在北京周边建立一些卫星城市,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分担北京的负担,同时更有利于北京的发展。窦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