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封顶型停滞
找到想要的状态
选择“领跑”,其实是选择向自己挑战。1986年,徐岗离开老家,登上去北京上大学的火车,他瞒着父母,在大学申请表上全部填上了外地高校。1992年,拿着毕业证书,敲开了建设部的大门。三年后,顺着政府机构的台阶向上发展的想法被端茶倒水送文件磨光的时候,他执意离开建设部,下海去一家小公司打工,遭到家人强烈反对。1998年,徐岗已是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再往上就是首代了,公司会从香港派一个比他年轻五岁的美国名校MBA来做首代,也不会再提升他。尽管别人升到这个级别需要5年,他只用了两年半,但在这种跨国咨询公司,没有国外学历背景的他也已经升到了顶头,算是遇到了“玻璃天花板”。12年时间,徐岗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悟性,走了一条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路。国家机关、企业、咨询公司,已经是当时国人能看到的最有价值的发展途径了,对徐岗来说,很快走到了一个高峰。但是,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渴望找到自己想要、且能让自己用心长久的事来做。那究竟是什么?
1998年春节过后,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他处在极度困惑状态,职业发展陷入停滞状态。要是继续留在咨询公司,就必须出国深造,这是一条平坦而清晰的职业经理人之路。走这条路没有什么不妥,也许还更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以成为高档会所的会员,体会所谓精英的生活。但徐岗还是感到不满足,未来看得太清楚,没有什么出乎意料的挑战,即使给自己压力,做成了专家,自己也不过是在“指点别人的江山”,这似乎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状态。可是,自己还能做什么呢?可能走的路都走完了。这时,另一条路出现在他的视野里——创业。可是拥有的越多,放下就越难。尽管徐岗喜欢挑战,但这种可能丧失一切的前景,有点像赌博,这却不是徐岗的爱好。一切都看不清楚,决定不了。徐岗的生活难得的不用匆忙,工作根本不费什么力气,电话可以先录下来,等有情绪时再处理。可是这种“轻松”却让他更感到压抑,睡不着,又不想起。周末出门不知道去哪里,待在家里又好像哪里都坐不住。徐岗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获得一个清晰的判断选择。
-停滞症状:一直快速奔跑,能力还有富余,现在的路却走不下去了。上升空间没了,遭遇玻璃天花板;横向发展亦无新意,过去的成就如过眼云烟。四顾茫然,浑身力气没处使。此生还长,怎能“一事无成”?没劲、兴趣消失、无聊、着急、郁闷、危机感。
-多发期:35岁以后,事业有成者,不排除再小点年纪也事业有成的精英。
-解析: 这种类型的职业停滞是较高的人生期望所致。所谓高原期反映,够高够平,年薪足够,生存不是问题。得到越多,背负越重,想要重新上路,就要借力实现大突破。为什么是大突破?是因为这类人的“满足感”临界点过高,普通努力无法让他们获得快感。徐岗的案例就是典型,他已经算是一个善于“放弃”的人了,从离开建设部到咨询公司,他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当他陷入停滞的时候,他甚至拿出做管理咨询的SWART方法,分析选择的风险,找出目标所在。终于他有了最后决定——和志同者一起创业,自己给自己打下一份“江山”。即使对他而言,创业就意味着工作到深夜二点,第二天五点再去公司,他也能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目前他的事业越做越旺,拥有的财富已经位列全国前百名。
对徐岗这类事业有成者来说,过去的奋斗已经让他们拥有很多资源,若能如“撑杆跳高”一样助跑、撑竿、起跳,必能越过更高的横杆。重要提示,所谓有成者还包括那些做成过自己认可为成功的事情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岗是特例,比较典型而已。
破解之跃招——把握机会,撑竿一跃,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天
1. 盘点资源(人、财、物)。无论新的选择是什么,都有必要看清“口袋”里都有些什么,几十年积累是新起点的量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质变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2. 找准落点,风险评估。需要掌握足够信息,换位思考,理性分析。有些人会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结果失败可能会导致自己从停滞进入枯竭。
3. 借力打力。MBA、猎头、融资渠道……都是可以借力的环节。
4. 机会、机会、还是机会。可能需要跃几次,达成人生目标。就像徐岗那样离开外交部、进咨询公司、创业,也是经过几次跃动才达到阶段满足。
下一页:此路不通型停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