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ABurn-outCase,Greene,1961)。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在功成名就之后,他突然发现工作带给他的不再是一开始的热情和满足,而变成了日复一日不堪忍受的精神压力,在历经了痛苦和折磨之后,他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开始了另一种生活。这本小说引起了当时西方职业人的广泛共鸣,人们开始关注这一由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心理现象。
作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许燕告诉记者,现代社会里,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从事着某一份工作。假设从走入社会那天开始一直到退休,我们平均要工作40年,一年52周,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那么在我们的一生中,大约有83200个小时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而职业人在为工作而奋斗时,工作也在消耗着人们的身心能量。
一项对我国1000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描述了这群职业人的生活常态: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健康负债。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脾气暴躁、焦虑者占一半……这就是职业枯竭的真实写照。
职业枯竭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在1991-1996年间,瑞典的研究人员对2.4万名工作在公共和私营机构的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发展迅速的公司(年增长率18%以上)中的员工长期因病不上班(90天以上)和住院的水平最高,尤其女工更为严重。
西方发达国家在快速发展阶段中经历了这样的心理冲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开始面临这样的心理考验。许多职业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在延长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强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于2003年公布《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10年报告》结果,1994年,98%的企业家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19%在12小时;1997年,企业家整个群体的工作时间平均都超过了12小时,年龄在31-40岁的年轻企业家们的工作时间还要更长。国内外研究一致表明,超负荷的工作量是导致职业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大症状检查你是否职业枯竭
依据课题组关于职业枯竭的调研结果,发现职业枯竭表现出六大特征:
1.生理耗竭:枯竭的生理维度
主要表现特征为:出现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伴有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
1991-1996年间,瑞典对2.4万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压力大的女员工长期患病的概率是工作压力不大的女员工的2-3倍。
2.心智枯竭:枯竭的认知维度
主要特征表现为:空虚感明显,觉得自己好似掏空了一般,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工作热情减退,丧失理想,缺乏动机,自我评价下降,怀疑自己、退缩、感到无能和失败,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
在对中国教师群体的研究发现,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才智枯竭现象突出。曾有一位30多岁的男教师因为答不出学生的提问而自杀身亡。
3.情绪衰竭:枯竭的压力维度
主要表现特征为: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情感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无法关怀他人。烦躁易怒,冷漠麻木,悲观沮丧,深感无助,责备迁怒于他人。
国内外对职业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情绪问题是困扰现代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绪衰竭是心理枯竭的凸显特征。2004年课题组对135名银行职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低于身体健康水平,其中情绪疲惫较为明显,工作满意度低,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
4.价值枯竭:枯竭的评价维度
主要特征表现为: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不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离职倾向加剧或甚至转行。
据调查,现代人产生工作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白领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其中,职业倦怠是部分原因。
5.去人性化:枯竭的人际维度
主要特征表现为:人际关系恶化,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对他人不信任,无同情心可言,冷嘲热讽,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肆意贬损他人。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对他人的过度反应,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1999年10月7日,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因怀疑学生拿了别人的物品,用锥子在学生脸上刻“贼”字,再在伤口上点入红墨水。在面对孩子痛哭哀求的过程中,女教师无动于衷。
6.行为症状:枯竭的攻击维度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打骂行为;二为自残行为,极端的枯竭状态会使人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
2002年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工作压力而患严重心理疾病,撇下不到1岁的儿子服毒自杀,这是她在一份遗书中的一段话:“这学期,我不知道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心里很难受。作为教师,感觉压力太大,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