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记者 刘晓艳 通讯员 张轶帆
“限男性”“30岁以下”“本地户口优先”“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提起就业歧视,去年本科毕业但至今仍未找到合适工作的小张,向记者报出了一连串令她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的招聘条件。
就业歧视借口五花八门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很多大学生遭遇了就业“寒流”,而求职过程中的就业歧视无疑是雪上加霜:性别、身高、相貌、年龄、户籍、地域甚至血型、属相,都成为用人单位拒绝求职者的“正当理由”。“谁不是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做起的,应届毕业生到哪儿去找工作经验!”某高校国贸专业的一位男生在进行咨询时气呼呼地抱怨。
除了这些明文规定的歧视性招聘条件,隐性的就业歧视更让人有苦难言。反就业歧视义务宣传员、南开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有的用人单位并不会把性别要求写出来,但往往在面试阶段以各种借口淘汰女性求职者,让人投诉无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曾在求职中遭遇就业歧视。“我赶了好多场招聘会,但仅仅因为是外地生源,就被许多单位拒之门外了。”一名大四的学生说。由于就业歧视的存在,现在求职基本上是男生优于女生、理科生优于文科生、本地生优于外地生,所以在今年的就业“寒流”中,外地生源的文科女生可谓处于“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