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据教育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因此,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成为不少应届毕业生无法逃避的现实。一份份简历石沉大海后,部分大学生有了自主创业的打算。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不少学生都曾有过创业冲动,但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压力,造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望而却步”之痛。专家指出,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走出“三重门”。
创业愿望——需“量体裁衣”
“商海沉浮太大,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稳定的职业。”青海大学大四学生小李说。虽然家境殷实,给他提供创业的本金并非难事,但至今未找到工作的小李始终未想过创业这条路。“就算我同意,我父母也会极力反对。”小李说,自己父母都是公务员,始终认为找份体面的工作才风光。
“缺乏‘闯劲儿’是大学生不敢创业的很大一块‘绊脚石’,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心存惧怕,而往往那些韧性闯劲十足、有着独立进取心的学生在自主创业上更容易取得成功。”在谈到大学生创业的自身条件时,已从事过5年就业指导工作的青海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周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周晶说,性格因素首先决定了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由于多年来中国“绵羊式”的基础教育,可能让很多孩子失掉了个性和创新精神,变得畏首畏尾。因此,大学生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让自己“闯”起来。同时,盲目地“闯”也很难成功。大学生在创业前,应对自己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性格气质分析,从而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创业方向和计划。
他认为,大学生初涉社会,社会交往能力不够、管理经验匮乏,并不适合高风险、高投资、高新技术要求的项目。开办书店、花店、小型培训机构等投资小、市场好、利润较低的项目,才真正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但需要家长和学生摒弃“做这种‘小本买卖’不体面”的思想,才能真正使大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自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