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如果有人问处女要孩子,人们都会以为这个人的脑袋不是被驴踢了就是灌水了,肯定有病,而且还不轻。但是,当一家企业吆五喝六地跑到农村现场招聘返乡农民工时,非得要求应聘者具有本科学历,恐怕也无异与向处女要孩子。
来自2009年2月22日新华网的一条消息说,记者在江西采访返乡农民工招聘活动时发现,有的用工企业招农民工的条件竟然要求本科学历。新建县石埠乡唐家村村民唐永丽告诉记者:“现在往外面(沿海)跑的都是年轻人,家里剩下的人都四五十岁了。我中意的岗位招工条件要求本科大专,最差的都要高中,而我只上了初中。搞不懂怎么有企业来村里招本科的农民工?”
企业进村招聘本科学历返乡农民工,到底能有几人符合条件?恐怕真的还是大海里捞针,毕竟中国农村国民教育的扫盲任务尚未完成。农村教育的现状是:在内地9亿农村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人口约占2.19亿,其中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在15至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显而易见,企业到村里招聘本科返乡农民工很不现实。
还有一个不争的现实是:一般企业聘用农民工时文化水平仅供参考。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都集中在矿产、建筑、加工、运输、农贸、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劳动危险行业。如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玩具、服装、鞋类、皮革制品等加工产业,农民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军。比如中国每年出口的13亿双鞋中绝大部分是出自农民工的手。这些企业对农民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一副健壮的体魄,没病没灾的,能够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至于学历问题,初中文化也应该算是高学历了。追求高学历不仅没有用,反倒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文化程度是与工资福利挂钩的,老板们个个猴精,根本不会去花这个大头钱。
僧人口中常念“慈悲”二字,梵语解释说: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事实上,像坐办公室、搞管理之类的美差,农民工压根儿就没敢想,绝对是可望不可及的。而企业也不会对农民工施舍这份大慈大悲,三亲六故,七大姑八大姨还没照顾过来呢,哪有农民工的份。企业少一点加班,多一点工资,改善一下劳动条件,农民工就会乐得找不着北了,有一份活计干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呀”?
那么,进村招聘的企业为什么要把本科学历作为招工的“硬杠杠”呢?我们不排除有的属于高端企业,但是反过来想想,高端企业进农村招聘员工可能吗?其实,只要透过一些招聘会幕后的政府强力推进,便不难发现问题还是出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毫无疑义,面对目前的经济危机,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已成为全社会压倒一切的任务,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一把手”工程,企业不仅要确保“不载员不减薪”,还得挖掘内部潜力千方百计地吸纳人员就业,为保就业保稳定出力,这也是企业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历史上值得记取的沉痛经验教训是,当一项工作任务被提升到政治高度,并得到各级领导同志高度关注时,就会常常使有些人狂热发疯,就会促使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迅速滋生。在这儿,咱就把话挑明了吧:那些到村里招聘本科学历返乡农民工的企业,恐怕有些玩的就是“空手道”,是一场虚假招工,为的是应付差事而已。
当然,企业也有自身的难处,本来已经开工不足,负担沉重,度日艰难。可是,对于政府领导亲自牵头组织招聘活动,又不敢怠慢,在人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为了既不得罪政府又不给自己添麻烦,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去参加各种招聘会活动,并想方设法提高所谓的招工条件,挡回招聘者,玩虚假招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就提醒各级政府和领导同志在推进保就业保稳定工作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定妥,防止大呼隆,不搞地厢情愿,不搞硬性摊派,不搞强拉硬扯,不搞“一刀切”,引导企业自主选择,量力而行,以便真正让广大农民工在政府的惠民工程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