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没就业先失业咋办?”“没经验就没工作咋办?”“没资本咋创业?”“求职心态怎样才算够低?”金融危机形势下,这一连串问题,压得610多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们喘不过气来。全国两会开幕在即,代表、委员们纷纷答疑解惑,为大学生就业开“良方”。
现象:未就业先失业良方:到基层去
[故事]安徽医科大学05级本科生小王,已经投了15份求职简历,分布如下:北京5家,上海7家,广州3家。“去了一趟北京、两趟上海,仍杳无音信。恐怕还没就业,就先失业了。”与此同时,安徽省凤阳县传来消息:10年来,全县35家乡镇医院没有新进一个医科大学生,有的甚至成了只剩院长和护士的“空壳”医院。
[分析]“当前,我国基层教育、卫生、文化等涉及民生的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缺口很大。但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高校毕业生扎堆现象严重。”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郭国庆代表说,近几年,从北大学子卖猪肉到研究生当保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向基层岗位靠拢,一方面凸显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另一方面也说明毕业生更加趋于理性。“到基层工作,既能实现就业,又能得到锻炼,符合就业大方向。”[政策信息]2009年,国家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实施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对参加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等。
现象:动手差难上岗良方:就业见习学实践
[故事]山西某大学60多名学生在一家银行试用,只有3人签订了就业协议。用人单位说:“这些大学生一讲理论滔滔不绝,可一上流程就露馅儿了。从扎账到凭证归类,个个笨手笨脚,根本没经验。”与此同时,2009年的广州市职业技术类院校毕业生中的90%,已经被各大企业预订,就业态势良好。
[分析]“企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认可与否,不在于毕业生是否有工作经历,而在于他们是否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教研室主任甘善泽代表认为,由政府、企业联手建立的培训机制,可以充当“缓冲阀”,有效契合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时,鼓励大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辅修第二专业、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兼职,增强就业竞争力。
[政策信息]2009年,国家要求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
现象:没资本创业艰良方:贷款、补贴、税收优惠
[故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前些年成立了“创业学院”,“校园旅行社”“贸易公司”“网络商店”等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学院学生创业的月收入至少8000元。2009年应届毕业生中,已有38.7%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与此同时,求职四处碰壁的长春工业大学的杨帆,依然四处投着简历。他说:“创业对应届毕业生并不现实。”
[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没资本,二不了解市场,三无经验,四无团队,的确比较困难。只有更多地搭建‘创业学院’这样的实践平台,才能迅速发挥他们的创业潜能。”程天权委员说。“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予扶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李稻葵委员说,“地方政府还可对部分有前景专业的大学生提供‘打包贷款’的担保。”[政策信息]2009年,国家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者,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现象:薪水低心不甘良方:放下“架子”
[故事]长春税务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小张说,他们班近70人,仅有10人找到了工作。“工作单位环境不好,薪水太少,连自己都养不活,还不如在家待着‘啃老’。”[分析]“甘于‘啃老’的群体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现在的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勤劳、勤俭意识较弱,对金钱追求较高,使他们眼高手低,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惑。”程天权委员说。
他说,放低姿态,并非意味着放弃自我,而是对未来事业的一种战略规划。[政策信息]2009年,国家要求各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帮助毕业生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