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徐阳,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经过了一番面试后与威海市一所高中签了协议,“当初毕业的时候,留在济南、回老家德州或青岛等海边城市的重点中学是我的目标,没有想到第一次与威海的这个学校洽谈,就被这个学校吸引了,我觉得很适合自己,所以也不想再找别的单位了。其实,现在到哪个城市工作都不是很重要,只要单位的环境适合自己就行。”徐阳如是说。
事实上,徐阳的心态很有代表性,据《齐鲁晚报》2008年初的一篇新闻称:“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大和全省各个城市吸引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出台,济南并不是多数毕业生的最终选择,青岛等沿海城市及临沂、滨州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最终选择。像物流专业毕业生青睐临沂市如火如荼的物流产业;光电子等专业的毕业生更多选择济南、德州等城市的太阳能企业;汽车专业的毕业生会选择潍坊、烟台、滨州等城市的全国知名企业;韩语、日语专业学生更多地将目光锁定在威海、青岛等城市的外资或者合资企业。”
的确,随着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成熟,选择政治中心、省会城市的概念正逐渐淡化,毕业生选择单位所在地的标准越来越多元化,求职心理也更趋理性。当然,这样的状况对毕业生的就业和各个城市的健康、均衡发展都很有好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城市还是那些经济发达或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
在表2-5-1中,可以看到,排位靠前的就业城市还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是这些大城市经济体系完善,经济规模大,需要大量各类人才,就业机会更多。
而其他城市也无一不是现阶段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如成都、苏州、宁波、佛山、青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