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教育-现代教育报:近两成学生接受零月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9日 16:35   现代教育报

  近日,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浪教育频道发布了“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通过对49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求职心态趋于平和,压力大小“适中”;专科生的就业压力感追上了硕士生,几乎与硕士生并列压力最大;愿意接受零月薪的大学生从去年的1.3%激增到今年的18%。

  近两成本科生容忍零月薪

  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集中分布在2000~5000元范围内,其中专科生期待月薪接近2000元,本科生为2500元,硕士生为3000~3500元,博士生为4500~5000元。总体看,不同学历的人群在期待月薪水平上比较接近现实。

  专科和本科人群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8.5%和20%,而硕士和博士的“愿意”人群也都超过一成。另外,不同入职阶段中,接受零月薪的比例比较高的依次是在校1~3年级学生、应届无工作人群、往届无工作人群。

  此外,愿意去西部和郊区就职的人数今年也相应增加,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只有23%,远低于去年;45%的人“可以考虑”去基层等艰苦岗位,态度比较灵活的人群比例大幅上升。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博士分析说,他们进行了随机电话抽查,接受零月薪时限最短的为一个月,最长的可达半年。“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长远发展、感兴趣、是否值得付出”等偏重个人素质和价值观的方面,“这与过于重视高工资的功利性趋向显然不同,表明大学生正以灵活、积极的心态降低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压力常态化

  报告显示,与2009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19.12相比,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总体来说有所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趋于平和,为17.8分,压力大小可以用“适中”描述。

  熊汉忠分析,与2009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过高的情形不同,今年的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观感觉表现出“适中”的常态,出现了就业压力缓和的趋势。一方面可能与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并推出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有关,这些政策措施正在不断地被大学生所了解,并逐渐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有关,可接受零月薪的比例大幅度上升、期待月薪的稳定甚至下降、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就业的态度更为灵活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更为现实、更为客观,同时也更为稳定与平和了。

  调查显示,往届毕业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被调查者所体验到的压力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其次是应届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找到工作的应届生和往届生所体验到的各项压力指标都相应较低,而1~3年级的在校低年级学生所体验到的总体压力最低。

  对于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被调查者群体因为压力而导致情绪过度起伏,因而更多地表现出情绪症状这个问题,熊汉忠表示,如何提高这些年轻人的情绪管理技能,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是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学生就业“怨妇”现象明显

  今年就业压力感受最强烈的是硕士生和专科生。熊汉忠分析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就业的绝对竞争力和个人发展上处于明显劣势,所以在就业中感受到高于其他高学历人群的压力。

  报告提出,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归因方式上依旧存在明显的“怨妇”现象。“更多人把就业压力归咎于外部因素,而淡化个人影响”,熊汉忠这样解释“怨妇”现象。这也说明大学生的实际就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这种遇到不顺时的习惯性外归因倾向,在不同学历、不同入职阶段的被调查者中普遍存在,在往届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中最为突出。

  在导致就业压力的因素中,多数受访者认为父母地位不高、用人单位不公、学校名气不大、父母就业观与自己不一致以及个人自信心不足等方面的影响最大。

  对于如何释放自己压力的问题,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缓解压力的方式时,更多的人倾向于(或习惯于)选择消极的方式,而在选择更合理的积极应对方式方面还有待加强;同时,压力小的人更多的选择“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而压力大的人群更多的选择“回避”“手足无措”等消极应对方式。

  本报记者/郑祖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