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网:大学生零月薪就业锻炼关口应前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9日 17:12   东方网

  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浪教育发布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人群中,接受零月薪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8.5%和20%,而去年本科生接受零月薪的人数仅为1.2%。(京华时报5月24日)

  尽管就业压力较大,但接受零月薪就业人数的比例达到20%左右,仍然让人有些吃惊。作为大学毕业生来讲,除非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否则毕业时候就要面临生活问题,而工资则无疑是重要的生活来源,零月薪之下,必然是较大的生活压力。

  当然,调查显示,很多高校毕业生之所以接受零月薪,主要看这个工作是否能有效提升能力、积累经验,或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利于长远发展等。换句话说,很多学生之所以能接受短则1月长则半年的零月薪,是为了考察工作与自身条件的契合性,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增强对行业和工作的认识。但问题在于,这些锻炼和学习,其实应该在大学校园内,在毕业之前就应该开始了,而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到了毕业时候,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学习锻炼,不禁有些晚了,况且还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比如这“老白干”的零月薪。

  有调查者说,通过这次零月薪调查,“充分说明大学生的求职心态比以往更灵活、现实。”但是这种大学生心态的变化,并不能掩盖高校教育在这方面的缺失,我始终觉得,这种求职心态应该在大学校园里练就,而不是到了就业时候才被“逼”出来,我也向来认为,这种学生以“零月薪”为代价的学习锻炼,应是校园里的内容。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大学生在求职时候的理性与努力,而更应该看到高校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就业教育等层面的严重缺失。

  高校课程设置的滞后,与现实需要的脱节向来为舆论所诟病。这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便在于,很多高校往往不重视、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相关教育和学习引导的缺失,很多学生接触社会少,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和工作了解的比较少,不清楚行业发展潜力、工作所需能力,对找工作较为茫然,实践能力缺乏。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于工作就业等往往缺乏明确的方向,也正因此,才会有学生以零月薪为代价,去“看这个工作是否能有效提升能力、积累经验,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

  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曾在博客中介绍过一个耶鲁学生强悍的勤工俭学经历。他总结在美国,学校有系统地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课余工作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外兼职活动,让大学生进入校园起,就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真相,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现实生活意识、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等等。但于我们,却恰恰缺乏这样的锻炼。如果学校能将零月薪“就业”的锻炼前移至校园内,那么很多学生或许就没必要毕业后还需要零月薪就业“探路”,而具备了足够的能力,一个月工作的价值恐怕也不至于是“零”。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